2023-2024学年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24分)
主意事项:1.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2.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考古发现 D.学者推断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生活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3.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治理了水患。大禹的治水方法,反映了他具有( )
A.勇于创新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坚持不懈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图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西周灭亡 D.平王东迁
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6.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C.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8.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孔子
9.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信息,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体例:纪传体通更 ★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A.《道德经》 B.《韩非子》 C.《诗经》 D.《史记》
10.把握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1.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曹操打败对手袁绍“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分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如下分类,△处应填写的是( )
类别一 类别二 类别三
张仲景、蔡伦、华佗 周厉王、齐桓公、北魏孝文帝 顾恺之、钟繇、△
A.卫青 B.王莽 C.曹操 D.王羲之
卷Ⅱ(非选择题,共36分)
二、情景综合题。(本题包括3道题,共36分)
13.“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装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属于商鞅变法的有哪几项?(写序号)(2分)商鞅变法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阻力是哪些人?(2分)这次改革有哪些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
——汉·许慎《说文解字》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2分)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该皇帝的功过。(4分)
材料二: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执政举措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6分)
材料三: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2分)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献词中说到:“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可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这样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凿井、铸铁等技术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江南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地方官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2分)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2分)
(3)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取得了哪些新发展?(4分)
(4)雄安新区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区,你作为新区大家庭的一份子,助力新区经济发展责无旁贷,请从以上四则材料提及的古代经济发展的要素中得到启发,为新区政府建言献策。(2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1-6 C D A B B D 7-12 C C D D B D
13、(1)①③⑤(2分)(少答给1分,错答不给分)
商鞅变法的一系列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国力增强或意思相近,得2分)
(2)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2分)
推动北魏发展;有效缓解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促进民族融合。(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答出促进社会发展或振兴国家,即得2分)
14、(1)秦始皇。(2分)功: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的宽窄。(2分,任意两点得2分)过:焚书坑儒,兵役徭役繁重。(2分,任意一点得2分)
(2)举措: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北击匈奴。(3分,一点1分,任意2点3分)
影响:①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或材料原话“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 ②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3分,一点2分,2点3分)
(3)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功绩,又不能忽视他们的缺点不足和局限性。(只要突出了辩证、功过或者一分为二得2分)
15、(1)主要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任意一点给1分,两点得2分)
(2)名称:丝绸之路。(2分)重大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答出促进东西交流,得2分)
(3)发展:粮食作物种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等(任答两点即得4分)
(4)要重视提高或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要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安定;统治者(领导)要重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等。(2分,任意一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