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备课活页教案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使用教师
课题 第1课 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彖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等5个生字,会写“融、燕”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领悟诗人的情感。默写《绝句》。 3.借助注释和插画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过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见课件。 课件出示: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鸳鸯。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相机指导:“燕”的上部是“廿”;“鸳、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三、初读古诗,读出节奏,见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受韵律美。多种形式的读,能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四、品读《绝句》,体会春之美,见课件。 1.结合注释、插图,学生自读,自主学习。 (1)诗歌中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3.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 (2)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它们为什么睡得这样香? (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4.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五、读《惠祟春江晚景》,品诗中之画,见课件。 过渡: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在诗中描绘的画卷吧! 1.出示图片,朗读古诗。 (1)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学生欣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圈画诗中的景物。 (1)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萎蒿、芦芽)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植物。 (2)动物们也闲不住了,看课本的插图里,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3.同学们,这四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真实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 2.完成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读古诗 1.复习导人。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观赏到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呢? 2.板书诗题。 过渡:我们上节课观赏了春日美景,今天来看看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的别样景色吧!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见课件。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一每;泛一眨;减一喊。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因此要重点指导。 三、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初读古诗,读出节奏,见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学生自读,完成以下问题,见课件。 (1)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画出来。 (2)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3)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游玩的时间。 “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①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趟风。——苏轼《舶趕风》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教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诗人的游玩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四、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见课件。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如果你是诗人,欣赏到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同学们,优美的诗让我们心情愉悦,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山川。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能多诵读古诗,传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业设计 2.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完成本课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展开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不足之处: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