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备课活页教案
三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使用教师
课题 第3课 荷花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2.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蓬、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生字。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轻声词“莲蓬、衣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3.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花图片(见课件),引出主题。 2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 3.教师:荷花,又名莲花。从古至今,荷花一直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播放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 请大家边看边想,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学生交流) 过渡:我们通过图片欣赏到了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荷花。其实,我们除了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荷花的美,还可以通过文字来领略它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 设计意图:先通过诗句引领,增加学生对荷花的感性认知,再通过出示图片,形象直观地把荷花美丽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11个字,见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瓣:两边长中间短,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得窄长。蓬:上下结构,“十”扁长,走之的捺要写得舒展。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元”让出空间。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作品展评。 设计意图: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生字进行识记,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感知课文,品味语言 1.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通过文字表现荷花的美的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 (1)学生把自己读不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习,组内共同解决。 (2)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和轻音:读“花瓣儿”和“花骨朵儿”时要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3)齐读词语。 3.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作者看了满池荷花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表达。(一大幅活的画) 4.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1)绐文章划分结构。 (2)小组谈论交流。 明确:文章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四、细读课文,想象荷叶之美,见《倍速学习法》课件P21~P25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 时间(清早)地点(公园)人物(我) (2)从“赶紧”“跑”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感受到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 (2)课件出示句子: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你见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从“挨挨挤挤”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荷叶多,长得茂盛。) ②为什么作者用“挨挨挤挤”而不用“密密麻麻”呢?(“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 ③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从句子中我们知道荷叶除了多,长得茂盛,还有什么特点?(绿、大、圆) ④引导学生练习说比喻句。 课件出示例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____一样,挂在夜空中。 美丽的彩虹就像______________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3)课件出示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用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冒”字。“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冒”字用得好在哪里? ②明确:“冒”字用得好,突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也从侧面写出了荷叶的多、密、大等特点,突出了荷花的动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荷花迫不及待地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的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 五、品读句子,想象荷花之类,见课件。 1.出示描写荷花形状的句子。 (1)课件出示: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学生朗读句子,思考:读了句子之后的体会是什么?(指名说)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还是”,体会荷花的三种姿态美,分别是初绽、绽放和含苞待放的姿态。 (4)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文章优美生动的语句。 2.齐读第2、3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作者如何把荷花写活了?(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5.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句,通过体会句子的精妙之处,训练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式写句子,锻炼其语盲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了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感受了荷叶之美和荷花之美。课下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多读几遍课文,再一次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你们愿意和作者一样变成池中的一朵荷花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荷花池中发生的故事。 1.教师配乐朗读第4、5自然段,学生闭眼静静地听。 2.能说说你刚才看到或者听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荷花仙子穿着洁白的长裙,在荷叶间翩翩起舞,美丽极了。还听到荷花仙子唱起了美妙的歌,那声音悦耳动听,十分迷人……) 二、品读句子,交流写法,见课件。 1.作者在荷花池旁时,发生了什么样奇妙的事情呢?课件出示: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引导学生理解“仿佛”。(似乎;好像) 2.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4.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的话,荷花池中的蜜蜂、小鸟、青蛙会来告诉你什么呢?课件出示: (1)蜜蜂告诉我…… (2)小鸟从远方飞来告诉我…… (3)青蛙告诉我…… 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回归现实,体会美好,见课件。 1.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2.拓展阅读。 教师: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文字? (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到的赞美荷花的段落。 (2)拓展延伸,教师展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将荷花写活的?(指名说)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描写荷花的相关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并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丰富的想象。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姿态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
作业设计 2.布置作业: (1)背诵第4自然段。 (2)完成本课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对“挨挨挤挤”“冒”“仿佛”等词语进行了重点学习,让学生从关键字词中体会作者的写法,不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还利用文本学习了写作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2.第4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可以看作是一处留白,我抓住其作用,要求学生体会清晨荷塘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又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3.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原因,没能让学生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小练笔训练。后面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