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2: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朝文学艺术的特色   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通过识读《明长城示意图》和研读教材内容,了解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及地位;通过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对比,了解明长城的变化和特点;通过识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了解明朝北京城的建筑特点、地位;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的特点以及文学戏剧作品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理解科技文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唯物史观) 3.学习科学家对真理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科技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嘉峪关和山海关图片。
   
教师导入: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峙于明长城的东西两边,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在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的工程?明朝还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围绕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探究新知
(一)科技名著
1.多媒体出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巨著 作者 内容 特点及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教师提问: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提示: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等。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多媒体展示《明长城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特点及地位。
2.学生合作探究:列表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提示: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建筑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作用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政治上,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3.多媒体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出北京城的建筑特点以及地位。
(三)小说和艺术
1.教师提问: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剧等有了突出的发展。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用表格概括明朝最著名的三部小说的基本情况。(学生自行归纳,分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提示: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主要内容 以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艺术特点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教师提问:讲讲你所知道的这三部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故事,并分析历史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区别。
提示:历史著作: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
3.展示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周先慎《明清小说》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创办特务机构锦衣卫,对帝国臣民实行秘密侦查,甚至望文生义……将文臣官僚和知识分子置身于摇手触禁的繁密法网之中。
——马渭源《大明帝国》
教师提问:明朝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
提示:市民阶层壮大;文化高压政策使文人创作不敢触及政治现状,只能借小说表达不满。
4.教师提问:明代戏剧的代表作是什么?其作者是谁?该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1)代表作:《牡丹亭》。
(2)作者:汤显祖。
(3)思想感情: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5.学生分组讨论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提示: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三、课堂小结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学作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古典文化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同时,在建筑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世界级的经典之作——长城和故宫,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课堂上以有梯度的问题链,努力创设历史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表达展示。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训练历史思维,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