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
*
铅 球 理 论 课
*
*
田径投掷﹝铅球﹞理论课讲座
一、概述
二、推铅球技术
三、运动员身体训练
四、推铅球的教学
五、训练内容与方法
六、运动员选材
七、田赛裁判法
*
*
一、概述:
1、推铅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历史悠久,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投掷石块、投掷炮弹和推铅球。
产生:1340年前,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民间游戏中有一种比赛力量的游戏,其方法和推铅球比赛的方法基本相似,称它为铅球技术的雏形。到了1340年欧洲有了炮兵,士兵们为了作战时能快速装填炮弹,就用重量同一样重的16磅(7.257千克)的石头做比赛力量的游戏。后来改为铅制的、铁制的、铁及灌铅的各种器材。1978年国际业业余田径联合会决定把成年男子铅球重量改为7。26千克。
场地:当时的比赛场地是在一条直线后面进行,可采用原地或各种形式的助跑投掷。后改为一个方形场地边长7英尺,折合2·135米)而后又改为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进行比赛,并限定球必须掷在直角的扇形落地区内成绩方为有效。随着技术的改进运动员水平的提高,铅球有效落地区角度逐渐变小,有90°减为60°40°到现在34·92°
2、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 成绩是 11·22米
*
*
3、女子是在1948年第十四奥运会,铅球重量为4千克,成绩13·75米,
目前男子铅球世界是23·12米,是美国运动员巴恩斯创造的。女子铅球世界是22·63米,是前苏联运动员利索夫斯卡娅创造的。
*
*
二、铅球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
(一)铅球技术的演变
从产生、发展至今经历了650多年发展过程,经历6个阶段的技术变革:
第一阶段: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前,采用的是跳步推球,及垫步法。
第二阶段:从1896年开始到1910年前后,采用是半侧向滑步推球方法。代表人物美国选手罗斯在1909年创造最好成绩15·54米。
第三阶段:1920年前后出现了侧向滑步推球方法。风行30年之久,代表人物美国选手福克斯在1950年创造最好成绩17·95米。
第四阶段:1953年~1973年是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出现和鼎盛时期。美国选手帕里创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术:
*
*
从1953~1959年的7年中帕里创造了10次世界纪录成为最杰出运动员之一,最好成绩19·20米,这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第五阶段:美国运动员费尔巴哈背向转体新技术,最好成绩21·82米世界纪录。
第六阶段:旋转与背向技术争雄阶段。70年代中期是“百花齐放”时代。苏联和美国运动员都创造出22·00米和22·68米世界纪录。
民主德国运动员沃尔卡以23·06米。
*
*
(二)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技术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1)、重视运动员早期的技术训练
(2)、对技术速度结构的深入研究和运用
2、在铅球运动员训练中更加重视整体综合效益
3、选材“大型化”和成绩“模式化”。
4、训练质量尚须进一步提高
*
*
三、投铅球的特点
1、速度是核心
初速度、角度、高度 (出手高度与成绩关系如下表)
出手高度(米)
成绩 (米)
1.8
18.93
2.0
19.11
2.2
19.29
2.4
19.48
2.6
19.66
*
*
背向滑步技术分析
1、握球与持球;(预备动作、滑步技术、最后用力、维持平衡)
2、预备动作:高、低姿状态。
3、滑步技术:目的 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移动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
①、摆动腿方法二种:A:以左大腿向后上方摆出…
优点:幅度大、压力小便于初学者。
缺点:时间长落地晚。
B:以左大腿向后伸出小腿向抵趾板插去。
优点:速度快、时间短。
缺点:肌肉力量大、技术要求高。
*
*
肩的位置
*
*
*
*
双脚跟提起
*
*
*
*
肩高
*
*
*
*
从运动员的眼中你看到了什么。杀气!
*
*
②、 右腿蹬离地面的方法 二种:A:脚跟 B:脚掌
③、滑步过程的蹬、摆配合
④、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
拉长肌肉(躯干和下肢肌群)
决定滑步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左腿摆动力量、速度、方向;二是右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三是蹬摆配合。
4、最后用力
最主要的环节。包括蓄力阶段、加速阶段。
5、维持平衡
积极交换两腿。降低躯体重心,防止犯规。
*
*
原地投掷铅球 的技术要领是:右腿动作过程;上体动作重心移动过程;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等。
两脚站位示意图
*
*
铅球技术的诊断与评价
推铅球技术的诊断与简易分析方法
A:反顺序分析法
B:利用位置观察诊断方法
C:动作定位观察法
D:利用摄影、图片
观察技术动作位置示意图
正后方
正前方
侧方
*
*
图(6):铅球场地
投掷圈直径2.135米
34.92
11.2厘米
30
厘
米
抵趾板:
宽11.3~30厘米
高9.8~10.2厘米
内弧1.21~1.23米
1.4~2.6cm
圈内地面
抵趾板
圈外地面
9.8~10.2cm
铁圈:
高7.6cm
上沿宽6mm
线宽为5cm
*
*
图(7):铁饼场地
投掷圈直径2.50米
线宽为5cm
34.92
3.17米
3米
3米
3米
1.83米
6.00米
34.92
3.17米
护笼结构示意图
铁饼场地示意图
*
*
图(8):标枪场地
半径8米
此线宽为7cm
其它线宽5cm
助跑道宽4米
向外突出部分长0.75米
*
*
最后用力工作顺序;髋部发力,膝关节、踝关节肌群依次用力,将铅球投出。
推铅球时,运动员应从静止开始;身体不能触及圈外的任何物体;铅球要从靠近颈部或下颌单手投出;器械落地后方可从圈后半部离开;
成绩的测量:每次有效投掷后就测量成绩,铅球落地痕迹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通过圈内圆心。
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出手初速度。
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右腿动作过程、上体的动作移动过程、上下肢动作过程。
*
*
铅球的测量方法:
田赛在比赛中人数等于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参加六次。
最后用力的顺序:髋部发力,膝关节、踝关节肌群依次用力。
径赛和田赛:以时间为计算成绩(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跳跃和投掷)的项目叫“田赛”。
*
*
对铅球技术的评价
1、技术比较法:
专家、教练、教师组成评定组。
2、教学、训练达标测验
经济性、实效性。
3、技术指标与生物力学分析:
所得参数比较
*
*
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
一、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
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训练 。
1、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A、 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负荷强度;60%-85 %重复练习。
重复次数与级数:每组4-8次,可做5-8组。最后几组和重复次数必须坚持完成,以刺激肌肉。间歇时间:2-5分钟或延长。
B、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练习强度设计与控制:保证一定强度下的40 % --60 %练习量。
二种方式:1、逐渐变化。2、跳跃式变化。
*
*
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增加强度,减少次数。
最大力量训练方法:重复、极限、强度等。
90千克×2
80千克×2
70千克×2
100千克×1
100%
90%
80%
70%
塔式训练法
*
*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