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不以社会地位而转移的。孟子的这种人格价值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孟子更提出“大丈夫”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的人格标准,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伟大的
独立人格的明白宣示。
语文试题
⑤儒家重视人伦,但是先秦儒家认为,子事父,臣事君,都是相对的服从,而非绝对的服
从,如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部视以事君为事的人,他说:“有事君人者,
2024.01
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
注意事项:
者也。”苟子亦有“从道不从君”之说。汉儒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之说,宋儒更宣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若”,于是子对于父,臣对于君,逐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渐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虽然如此,从汉魏以至明清,历代仍有“特立独行”之士,仍有不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的人,这也是必须肯定的。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⑥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孔子称赞管仲:“管仲相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是赞扬管仲尊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镶夷,保卫了华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部族与部族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
对外的矛盾斗争。在这类斗争以及战争之中,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受侵略的一方保卫民族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权、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乃是正义的,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值得为之
①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成果。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轫起
杀身舍生的,主要是民族的主权与尊严。宋代宗泽、岳飞反对金兵入侵,宋元之际文天祥、谢
过促进作用,这是西方学者从培根以来所共同承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的伦理政
枋得,明清之际史可法、黄道周都以身殉国,都发放出崇高灿烂的辉光。鸦片战争以来,更涌
治学说曾受到西方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高度推常,也是历史事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现了很多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他们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精神,令人仰幕、令人感动!这
中国对于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真实情况,这是不可抹煞的。
一爱国主义的传统是不应忽视的。
②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宗教是维系人心的力量。他们从上帝、神、佛的信仰中引申出
(选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一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有删改)
道德原则,唯独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不以对上帝、神的信仰为道德的根据。孔子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以为“义”的根据不在神
A.中国儒家伦理政治学说受到西方一些著名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四大发明也对西方近代
而在于人民的生活。孔子再传弟子公孟子(即曾子弟子公明高)倡言“无鬼神”。儒学不信鬼
文明的发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神,不讲来世、不信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而对于道德却有坚强的信念,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
B,儒学不把宗教信仰作为道德的根据,而将道德的根源归之于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
人的本性或群居的需要,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道德观,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
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
儒家的道德观可以称为人本主义的道德观,比宗教的道德观为高明。
C.古代儒家、道家主张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以其为指导的
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
思想方法和西方的辩证法意义接近。
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
D.汉儒的“三纲”说,改变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伦理内容;宋儒宣扬的主张则
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
将臣对君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
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辦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
A.公孟子倡导的“无鬼神”,比孔子“儆鬼神而远之”思想更进一步,丰富了先秦儒学
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
的内容。
是值得赞扬的。
B.作者引用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为了证明儒家以“仁”为道德的
④儒家承认人有独立的意志,并宣扬道德的自觉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最高准则。
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意志。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
C.历史上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都具有孟子所说的伟大的
伯夷、叔齐坚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孔子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而认为“仁”乃是人的道
独立人格。
德的自觉,他说:“仁运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以为人们生而具有“仁义忠信”的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主要体现在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方面,凡为此奋
道德意识,因而具有内在的价值。儒家肯定人人都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的价值是天赋的,是
斗者都令人敬仰。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已经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错误,根据原文“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可知,儒学并非彻底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
2.(3分)B(“是为了证明儒家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错,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论证“‘仁’乃是人的道德的自觉”)
3.(3分)D(第③段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辩证思维,和西方的辩证法相似。D项并未体现辩证思维)
4.(4分) ①基本上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或:坚持人本主义的道德观);②重视相反相成的思维方法(或:长于辩证思维);③肯定了道德自觉的人格观念(或:追求意志独立、道德自觉);④具有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或:具有保卫民族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承认人具有独立的意志,具有追求道德的自觉性,推崇独立人格。②儒家虽然讲求人伦,但先秦儒家只是主张相对服从而非绝对服从,并非缺乏独立人格。③即便是有“三纲”等的约束,历代仍不乏“特立独行”之士,他们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具有独立人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在家极力维护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错误,文中没有相关情节)
7.(3分)B(“对婆婆反抗”曲解文意,从文中看,金桂只是对婆婆珍爱箱子的做法不理解,搬动箱子只是为了让自己看着家中东西摆放得更和谐,并非反抗婆婆)
8.(4分)①通过细节描写,突出金桂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体谅尊重婆婆;②和婆婆冷冰冰的神情、语气形成对比,使婆婆的形象更加鲜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人物语言乡土化,切合农民身份。如“那碍你的什么事?”写出了婆婆对儿媳的不满,让婆婆强势的形象个性鲜明。“你有理!你有理!我说的都是错的!”如闻其声,如见其面,守旧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呼之欲出。②方言的有机融入,地方色彩浓郁,乡土气息极强。如“心病话”“保不定”“鼓嘟了嘴”“占不着”“忙了一个段落”“老火”“补补衲衲”“过不成日子”等。③叙述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开篇以日常讲故事的口吻,交待文中的人物及其关系,简洁流畅,明白易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G
(参考标点: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11.(3分)C(C项,二者都是“慈爱”的意思)
12.(3分)A(“人们无法认清他的真实面目”错误,根据原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小人虽然善于伪装自己,但人们却对他的恶行看得非常清楚)
13.(8分)(1)(4分)这说明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时小心谨慎。
(“诚于中”“形于外”“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定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是因为家里的人教育不好却能教育好别人的情况,是没有的。
(“齐”“不可教”“无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3分)曾子指出人做任何事情都在别人的监视中,引用这句话论证了君子必须慎独的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忠告和勉励”错误,诗歌的最后两句没有这种意思)
16.(6分)(1)和从甥高镇客中相见的惊喜之情。(2)对处境窘迫艰难的悲叹之情。(3)对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男儿本自重横行 死节从来岂顾勋 (3)示例:①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②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等,该句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18.(4分)(1)连用三个单音节的拟声词,表示划船节奏匀称,舒缓轻快;渲染了宁静安定的氛围,表现出青年妇女们平静愉悦的心情。
(2)以拟声词的重叠形式,表示划船越来越快,但快而不乱;烘托出遇敌后气氛的紧张,表现了青年妇女们紧张而不慌张、沉着镇定的特点。
19.(4分)(1)选择水乡常见的梭鱼作为喻体,比喻小船,突出了小船前行的快速灵活,既生动形象,又符合水乡特点。(2)选择日常生活中妇女“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的劳动动作作为喻体,比喻摇船,突出摇船动作的熟练,既通俗明白,又贴近生活。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20.(2分)名副其实(或:名符其实、名实相副、名实相符) 源远流长
21.(4分)A:这是春耕的信号 B:多是指导生活的
22.(6分)第②句可修改为:这就是先祖为中华儿女设定的行为准则;第⑦句可修改为:终于解开了认识自然的密码;第⑧句可修改为:按照二十四节气耕种、收获。
(第②句“对”和“为”均为介词,都可表示引出对象,“对”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动作性较强;“为”表示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给”“替”。第⑦句“化解”意思是解除、消除,与“密码”不搭配,可将其修改为“解开”“破解”之类意思的词语。第⑧句语序不当,应先耕种后收获。正确指出和修改一处错误得2分,只指出序号没有正确修改不得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照2023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45分为切入分。
参考译文: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厌恶丑恶的品行)就像厌恶不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品行)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这就叫做心安理得了。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处时小心谨慎。小人在日常生活中干坏事,无所不为,看见君子来了就遮遮掩掩,隐藏起他丑恶的行为而张扬他的善行。但人们看他自己,就像见到他的肺和肝一样,那么(隐藏)又有什么好处呢?这说明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曾子说:“被十只眼睛看着的,被十只手指着的,这是很严厉的啊!”财富只能装饰房屋,道德才能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体自然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意念真诚。
所谓修养自身品德首先在于使自己思想端正,(是说):如果心中怀有愤怒,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恐惧,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喜乐之情,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怀有忧虑,思想就不能够端正。如果心中所想的不在这里,那么眼睛虽然在看,却视而不见,耳朵虽然在听,却充耳不闻;嘴里虽然在吃,却尝不出滋味。这就是(人们)说的修养自身品德在于使自己的思想端正。
所谓使家族整齐有序在于修养自身,是因为人的看法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嫌恶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差,对自己怠慢的人也会有偏差。所以,喜爱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是很少的。所以有谚语说:“人没有能知道自己儿子的缺点,人没有会说自己田里的庄稼茂盛。”这就是(人们)说的不修养自身,就不能使家族整齐有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定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是因为家里的人教育不好却能教育好别人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对全国的教化。在家中的行孝,可用来事奉君主;在家中的行悌,可用于事奉尊长;在家中的行慈爱,可用于役使百姓。《康诰》上说:“爱护民众要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像母亲对待婴儿那样)只要内心怀着挚爱,即使做不到恰如其分,也相差不远了。没有听说有谁是先学会了养儿子,然后才出嫁的。国君一家讲究仁,那么一国都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讲究礼让,那么一国都会兴起礼让的风气;如果国君一人贪心暴戾,那么一国的人都会犯上作乱。国君的关键作用就像这样(重要)。这就是所说的一句话就能败坏大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来引导天下人,民众跟随了他们。桀纣用暴力来引导天下人,民众就跟随他凶暴作乱;如果君主发出的号令跟自己的爱好相反,民众就不会跟随他。因此,君子自身具有这种美德,然后才能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这种缺点,然后才能批评别人。自己怀着不宽容他人的心,却能使别人懂得宽容,这种人是没有的。所以治理国家首先在于使家庭整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