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原地投掷垒球
原地投掷垒球
教材分析:投掷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形式,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逐渐发展起来,展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同时,投掷也是小学基本教材之一,是锻炼小学生上肢力量与肩带灵活性很好的练习形式。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在练习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力量之美,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情认同,达到自动练、主动究的目的,从而启蒙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原地投掷垒球
学情分析:小学生四年级学生个性好动,求知欲和模仿性都很强,有一定的动作基础。因此,本课所选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体现。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和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动作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投掷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方法。
原地投掷垒球
教学目标
原地投掷垒球
重点:使学生理解原地投掷垒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难点:蹬腿、转体、挺髋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教学重难点
原地投掷垒球
教 法:根据人体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主要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评价法,让学生学得活、练得活,能对课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学习为主要目的,从而达到《新课标》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原地投掷垒球
学 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看、听、想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练习,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原地投掷垒球
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因素,再结合课的任务和学生心理需求,把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即 导入激趣、探索技能、拓展提高、陶冶情操。
一、导入激趣
1、教师指导学生整队
2、师生问好,明确课堂纪律与要求
3、常规检查
4、结合生活,导入本课
原地投掷垒球
原地投掷垒球
二、探索技能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并提出问题
(1)你有几种玩球方法?
(2)哪种方法抛得最远?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3、教师讲解示范垒球的握法并完整示范动作
原地投掷垒球
握球方法
准备
满弓
挥臂
鞭打
出手
原地投掷垒球
4、 引导学生进行徒手动作的练习。
5、口令指挥学生持球练习,强调听哨令
原地投掷垒球
6、 通过两人一组“拉满弓”的组合动作练习,纠正学生投掷时“满弓”动作不到位的情况。
7、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8、选出学生对比练习
9、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合作练习
标准:重心在后脚,身体有弓形,球在肩上投,空中有弧线
10、教师小结
原地投掷垒球
原地投掷垒球
三、拓展提高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3、小结游戏情况
原地投掷垒球
四、陶冶情操
1、集合队伍,引导学生放松练习
2、总结本课
3、师生再见,收归器材
提高方面:
1、反复研究,细化教学设计
2、增加分解动作的练习
提高方面:
准备
满弓
挥臂
鞭打
出手
3、分解难点,针对难点加入辅助动作的练习,通过两人一组“拉满弓”的组合动作练习,纠正学生投掷时“满弓”动作不到位的情况。
提高方面:
4、细化学生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互评是有据可依
提高方面:
标准:重心在后脚,身体有弓形,球在肩上投,空中有弧线
整合点运用
1、在拓展提高环节,设置了游戏“袭击敌营”,用录音机播放枪炮声,创设了一个战斗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战场的氛围。
整合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投掷垒球的技术,发展投掷能力。
2、在陶冶情操环节,用录音机播放《扭秧歌》舞曲,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随教师扭秧歌,体会秧歌舞中愉悦的心情。
整合优势:增进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了解,舞曲营造了宽松、喜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