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5:15:14

文档简介

★优高联考
自强不息精神的核心在顺天应时,日新求进。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多有志士仁人倡
言变法革新,甚至含生取义,不惜为此辆牲生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故鼎新
高二语文试题
2024.1
精神,正是他们赖以倡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指导。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跳是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故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最终又归结为品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修养和人格的建立,从而与重德的特质浑然一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说到底,是一种人
注意事项:
格力量的外烁。孟子所谓“乔吾浩然之正气”,为承担天降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也是在强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调以建立人格为重。宋明理学强调“内圣外王”,进一步将此一理念表述得更加简洁明了。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摘编自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材料二: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中新社记者:中国人为何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强调自强不息?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谢茂松: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原典《五经》之首的《周易》,被认为是“忧患之书”。此处的
忧患,不是指怨天九人,而是强调中国文明传统“返求诸己”,在忧患中不断锤炼和增进自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的德性。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辞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主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德性精神。此种德性精神为中华民族首要之德性,也就是乾卦所说
材料一:
的“乾元”之德。要更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精神,就要深刻理解“乾元”之德。其中,“元”表
《周易·乾卦·系》最早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命题
示元初,表示仁,即今天人们所说的“初心”。“元”之德性就是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内部极
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为深厚、丰盈的主体性,“忧患”则正是主体性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许多有关中华民族童年的传说,诸如燧人氏钻木取火,是火的
纵观历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性,也正是历史忧患意识之所在。在救千年来的发

发明者;包牺氏结绳而为网罟,开创了渔猎时代;神农断木为祁,揉木为来,创造了农业…
展历程中,中华民族葆有初心之纯粹,虽然国家力量强弱有时,但民族精神始终自强不息。
《礼记·乐记》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很清楚,上述的燧人氏、包牺氏、神农氏等,在
中新社记者: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之问有什么内在关联?
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创造了上古文明了不起的“作者”,而非神。中华民族宗教观念淡薄,很
谢茂松:“乾元”之德与自强不息精神,正是中华文明始终保持连续未断裂的根本原因
早便具有了人的主体性意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是《周易》得以概括“自强不息”
与动力所在。“元”之“初心”是要在忧患中、在历史的曲折中不断经受检验而始终保持“乾
命题的历史文化前提。
元”的自强不息精神。
孔子重视刚健有为,进而提出了“刚”的思想。在他看来,一个人要做到刚健有为,很不
自强不息精神既是中华文明主体精神,也是中国历史椅神之所在。一部中国历史,就
容易,这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是面对各种内部、外部危机考验,而能一次次衰而复兴的历史。朝代虽有更替,但文明一直
“朝闻道,夕死可矣”,都是在反复强调这一点。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历
连续未断裂。虽经历了一次次忧患,总是能剥极则复,更加发展壮大而持久,这一切都来自

史使命感,才有可能进而做到下面两点。其一,安贫乐道,志存高远,拒绝各种名利的诱惑。
于自强不息的文明主体精神,其一以贯之于中国全部历史和发展进程之中。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甘于寂寞,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有无地位并不重要,
中新社记者:中国前进道路上一直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自强不息精神在与时俱进
重要的是做出业绩来,“求为可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非取之有道,君子不为;贫与贱是
中展现了哪些新的内涵?
人之所恶,非去之有道,君子不弃。“欲”与“刚”不两立,无欲则刚。其二,保持乐观的精神,
谢茂松:今天,对自强不息内涵的最新要求,就是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提“三个务
百折不挠,奋斗不止。他所以高度赞扬颜回,就在于颜回能在别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条件下,
必”中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报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
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救孜追求,成为了楷模。
正创新”,就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就是“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斗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1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EG(忠孝以义则两得,吾既已言之矣,若乌震者,可谓忠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D(“用法相同”错)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2.C(“因军功升为河北道副招讨使”错)
1.D(“不但包括中国独立自主发展,更包含对其他文明的欣赏与借鉴”错)
13.①材料一认为,只要便主利国,敢于舍生殉国,就是忠臣。
2.A(“由此,《周易》得以提出自强不息的命题”错)
②材料二认为忠臣应该“忠孝两全”,只尽忠不尽孝,算不上是忠臣。
3.D
(共3分。一点1分,两点3分)
4.①能够紧扣主题,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采访。访谈围绕自强不息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展开,
14.(1)像这样的人,有权势一定不会为自己谋利,做官一定不会贪赃枉法,率领军队一定不
提出相关问题,没有偏离。②提问层层深人,逻辑性强。由“数千年前中国为何强调”出
会屈服败逃。
发,到“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之间内在关联”,再过渡到“时代内涵”问题,不蔓不枝,层层
(共4分。每译对一句给1分)
(2)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
深人。③提问语言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如“为何”“如何看待”“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
自己的。
新的内涵”,这些词语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共4分。每译对一句给1分,句意1分)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5.①养德:自强不息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外烁,人们在忧患中不断锤炼和
15.A(“象征着作者年纪已经老迈,写出了诗人穷困落魄的境况”错)
增进自身的德性,提升品德修养。②延续: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国历史精神之所在,是中华
16.①额联前句描写读书环境,画面感极强,“点滴雨”衬托寒夜寂静,与后句读书相衬,构成
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动力。③发展:一方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增添新内涵,
一幅寒夜读书图。
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②对仗工整。“寒”对“喜”,“点滴”对“纵横”,“三更雨”对“万卷书”,写出寒夜清冷之景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与读书之乐,读书时间之长与读书之多,呈现出一个勤奋读书的诗人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③运用对比手法,三更雨寒,冷气逼人,但诗人沉浸书海,心生欢喜。一寒一喜,对比
6.D(“表明它在迷惑对手”错》
鲜明。
7.C(“死亡来临时的镇定与从容”错)
④直接抒情。一个“喜”字,直接点出诗人寒夜读书的快乐,情感充沛。
(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8.①亚哈船长固执自私、极端自我、蔑视自然,是一个充满仇恨的自大狂和偏执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②圣地亚哥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是永不气馁的“硬汉”
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形象。
(2)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①近景:亚哈船长被捕鲸索勒住脖子,起飞,不见踪影;莫比·迪克不再狂奔,停止挣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②远景:迷蒙的大海,远处白光一片,莫比·迪克静静仰在远处水面上。③画外音:人与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自然没有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应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共6分。每句1分)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