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主要地貌的
景观特点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或者旅游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观?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地貌景观?
欣赏并且能识别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描述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初步理解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一、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地形。
(一)地貌概念及成因
地貌有多种类型,它们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名词链接——外力作用
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活动所引起的塑造地貌形态的作用。
重力作用下的跌水
日月引力作用下的潮汐
(二)地貌类型
按成因分类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构造地貌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三)主要的地貌类型
二、流水地貌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
名词链接——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名词链接——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被风、河流、 冰川、海浪等转移的过程。
河流搬运作用示意图
名词链接——沉积作用
指风化、侵蚀后的物质在风、河流、冰川、海浪等搬运途中逐渐堆积的过程。
河流搬运与堆积示意图
(一)沟谷地貌
(1)概念:
在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主要为下蚀)作用形成沟谷地貌。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下蚀)示意图
沟谷地貌
(一)沟谷地貌
(2)特征:
沟谷的横剖面呈V型,落差大;一般位于地势陡峭的地区。
(3)类型:
当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一)沟谷地貌
冲(洪)积扇形成示意图
①洪积扇
指干旱、半干早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美国落基山脉翡翠湖的洪积扇
(一)沟谷地貌
②冲积扇
指山地常年性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携帯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四川雅砻江边的冲积扇
(一)沟谷地貌
活动
冲(洪)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演示
演示步骤:
1.将课前准备好的粗细不一的沙子混合后倒入塑料瓶中;
2.将课本倾斜一定的角度,让塑料瓶中的沙子沿着书的开合处滑落。
仔细观察沿着书的开合处滑落的沙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堆积的?为什么?这种情况与自然界中河流沉积物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在扇形外围的沙子颗粒较粗,越往扇顶,沙子颗粒越细。因为重力的作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搬运的距离越远;
相似之处: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冲(洪)积扇这样的景观地貌;
不同之处:在自然界中,除了重力作用还有水的搬运作用存在,因此在冲(洪)积扇尾处,沙子的颗粒较细,越往扇顶,沙子颗粒越粗。
冲(洪)积扇
越往扇顶,沙子颗粒越粗
(二)河谷地貌
(1)形成过程:
河流不停的搬运河水侵蚀下来的岩块和碎屑等物质,并不断地调整河谷的坡度、宽度和曲度。
(2)形成原因:
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二)河谷地貌
(3)类型——河谷
①形成:河流不停地搬运河水侵蚀下来的物质,改变河谷的坡度、宽度和曲度,形成河谷。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河流地貌
(二)河谷地貌
河谷
(3)类型——河谷
②组成: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部分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最大的洪水也难以淹到。
河谷剖面示意图
(二)河谷地貌
(3)类型——河谷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河漫滩:河床两侧高起的为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河流阶地: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二)河谷地貌
河谷剖面示意图
凹岸
-侵蚀
凸岸
-堆积
仔细读图,同学们能观察出左图流水地貌景观1、3处和2、4处分别有什么特点?对照右图观察,呈现了什么规律?
活动
1
3
4
2
左图流水地貌景观1、3处是凸岸,泥沙堆积河岸;2、4处是凹岸,流水侵蚀河岸。
河口三角洲
河谷
河流地貌
(3)类型——冲积平原
①形成: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在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
(二)河谷地貌
(3)类型——冲积平原
②特征:大多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
华北平原小麦种植
(二)河谷地貌
华北平原地形图
河流地貌-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河谷
(3)类型——河口三角洲
①形成: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
河口
三角洲
(二)河谷地貌
(3)类型——河口三角洲
②特征:河口三角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扇形、尖头形、鸟足形等。
(二)河谷地貌
黄河三角洲每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如上图所示),同时也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
读图,你能观察出从1984年到2004年黄河三角洲有什么变化?
活动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迁影像图
小结
河流的不同位置 地貌名称和主要特征 地貌形成过程 地貌景观图
上游山区 沟谷地貌: 山高谷深,呈V形 流水侵蚀
河流的出山口 沟谷地貌: 形成冲(洪)积扇,呈扇形 河流流速骤减,携带物质沉积
河流的中游 河流地貌: 形成河谷,呈U形 河流侵蚀、搬运、地壳运动共同作用,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河流携带物质沉积
河流的下游 河流地貌: 冲积平原 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
河流的河口 河流地貌: 形成河口三角洲,形状各异 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流水地貌
V型沟谷
洪积扇
河谷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三、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 20米,宽度在数千米至数10千米范围内,按成因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一)海蚀地貌
(1)形成:
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海蚀地貌
(一)海蚀地貌
(2)类型:
其主要形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蚀穴
海蚀住
海蚀拱桥
海蚀崖
仔细观察,你能推测出来这几个景观的形成顺序么?
1
2
3
4
3
1
2
4
海蚀穴
①海蚀穴
指在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型海岸。
软,
易侵蚀
(一)海蚀地貌
硬,
不易侵蚀
形成向内凹的海蚀穴
岩石受到侵蚀
海浪不断
冲击海岸
海蚀穴
②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壁悬崖,称为海蚀崖。
(一)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
顶部崩塌
海蚀穴
③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穴,波浪继续作用,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成一座拱桥。
(一)海蚀地貌
发育相向的海蚀穴
被蚀穿后贯通
海蚀拱桥
海蚀穴
④海蚀柱
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海蚀拱桥
顶部崩塌
(一)海蚀地貌
海蚀柱
识地貌:请说出图中你看到的所有的海岸地貌景观名称。
海蚀穴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崖
说出“石老人”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它的成因。
活动
在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 人称“石老人”。
山东青岛“石老人”
1.地貌类型:“石老人”属于海蚀地貌。
2.成因:海浪不断冲击海岸,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 便形成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
山东青岛“石老人”
活动
(二)海积地貌
(1)形成:
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
海积地貌
(2)类型:
包括海滩、沙嘴等。
(二)海积地貌
海滩景观
沙嘴景观
①海滩
海浪携带的物质在海滨堆积形成的向海缓斜的沙砾质滩地。
砾滩
泥滩
沙滩
(二)海积地貌
②沙嘴
沙嘴是一端连接陆地、一端向海突出的带状沙滩,常出现在海湾岬角处或海岸转折处。
沙嘴景观
(二)海积地貌
小结
海岸地貌 成因 主要类型 地貌特点 景观图
海蚀地貌 岩石构成的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而形成 海蚀穴 部分海岸向内侧凹陷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海蚀柱 与岸分离,孤立海中
海积地貌 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地貌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沙嘴 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基部与岸相连,前端伸入海中
海岸地貌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沙滩
沙嘴
主要地貌的
景观特点
地貌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沟谷地貌
河流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洪积扇
冲积扇
河谷
冲击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滩
沙嘴
成因
类型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