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三顾茅庐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三顾茅庐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3: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三顾茅庐(第58课时)
【目的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1.感受刘备尊重人才的精神品质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拜谒(yè)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 汉室末胄(zhòu)愧赧(nán) 吴会(kuài)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①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出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②刘备求贤——孔明献计——孔明出山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明确: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二、研读情节1.刘备三顾:找出人物的不同表现。刘备: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张飞:大怒,欲放火。孔明:仰卧几席。2.刘备问计:他的话包含哪几层意思?明确:①表明身份及诚意。②分析现状,表明志向。③求开愚拯厄之计。④表达心中疑虑。3.孔明献计:他为刘备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为刘备规划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明确:①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规划政治蓝图,打消刘备疑虑。②汉室兴,大业成。③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三、分析人物1.刘备:正面描写他的言行,又用张飞关羽的言行侧面烘托,表现他求贤若渴、诚恳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气度宽宏。2.诸葛亮:正面描写他的语言、外貌,又用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侧面烘托,表现他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3.张飞:通过描写他的语言、神态,鲁莽、急躁、讲义气。四、概括写法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3.铺垫烘托突出形象。【课堂检测,学以致用】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兴复汉室,建立功业。2.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答: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3.文中多次出现诗词有什么作用? 答:孔明醒后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4.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答: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5.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6.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答: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7.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拓展延伸,博闻强技】1.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2.阅读《三国志》,比较《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全部题目。【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打开网络,了解常识;查工具书,识读字词。一读课文,把握情节,归纳主题。二读课文,寻找语句,概括言行。根据讲义,开动脑筋,做完题目,让人评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