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第24~25课时)
【目的要求】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背诵课文。
2.通过对比分析,体会本文用词简练和白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对作者的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2.通过对作者的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第一、二课时(过程合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检测(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更定(gēng)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一芥(jiè) 铺毡(zhān) 强饮(qiǎng) 喃喃(nán)(2)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朗读课文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2.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辨析【是】这;是。 【白】白色;酒杯。【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一】全,都;一(条)。(2)古今异义【余】<古>我;<今>剩余。 【是】<古>这;<今>表判断,是。【白】<古>酒杯;<今>白色。(3)词类活用【大雪】名→动,下大雪。【客】名→动,客居。3.翻译全文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 第1段 赏雪(先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后描写西湖雪景) 第2段 奇遇(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2.问题探究(1)作者开篇为什么仍用明代的纪年?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写出了作者的遗世独立、不随流俗,表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2)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 明确:①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全景)湖上影子……而已(近景)②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隐含作者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运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4)“湖上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明确: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表达了作者遇见游湖者的惊喜之情,流露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5)如何理解篇末舟子的话? 明确:既是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的肯定与赞赏,也是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四、背诵课文,加深印象【课堂检测,学以致用】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勉强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回答问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什么意境?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2)“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拓展延伸,博闻强技】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册本课作业【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课件出示,指定学生,台上现做,集体评改。结合注释,自行翻译;幻灯展示,对照改正。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成共识,代表陈述。现学现做,得到巩固。若有疑难,同桌求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