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故乡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故乡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3: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故乡(第32~33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举例分析说明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陶冶学生情操。
【重点难点】
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能说出“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①作者及作品背景②小说常识2.我的检测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秕谷(bì) 瑟索(sè) 蜷伏(quán) 寒噤(jìn)折本(shé) 潺潺(chán) 阴晦(huì) 愕然(è) 惘 (wǎng)然 鄙 (bǐ)夷 嗤 (chī)笑 恣睢 (zìsuī)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初读课文,思考: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哪三个部分?明确:①“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②回故乡(1~5段)→ 在故乡(6~77段)→ 离故乡(78~88段)(景象萧条,心情悲凉) (见闻感受) (寄托希望)二、跳读课文,思考: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第2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反映农村的衰败,衬托“我”悲凉的心情。12段,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推动情节的发展。第78段,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课堂检测,学以致用】1.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答:第一个“辛苦”指奔波,劳碌;第二个“辛苦”是指辛勤劳苦;第三个“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B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总结提炼,知识升华】总结本堂课所学:小说的线索、情节和环境描写。【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册本课你做得来的题目。 第二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听写字词【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人物探究(一)闰土的变化及其原因1.闰土的变化变化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第12、15段中——淳朴天真、可亲可爱。第55段——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动作语态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性格特点活泼、聪明、能干、淳朴、热情、知识丰富,是个小英雄形象憔悴、迟钝、麻木,有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念,是当时社会不觉悟、生活贫苦的农民形象(木偶人)2.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来塑造闰土这一形象,有何作用?明确: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3.造成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总结:苦难而黑暗的社会制度的压迫以及封建礼教的毒害<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二)杨二嫂的变化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年轻美丽,豆腐西施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动作神态终日坐着第46、48、50、52段……(尖刻、贪婪)对“我”的态度第46、48、50段中(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对生活的态度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安分守己)第83段中……(搬弄是非)二、环境探究1.第2段中: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了当时军阀官僚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生活的困苦,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做了铺垫。2.第12段中:描绘月夜下海边瓜地的美丽景象,与下文现实中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为后文写中年闰土的变化做铺垫。3.第88段中:再次描绘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新年希望的想象、憧憬。【课堂检测,学以致用】阅读课文第84段至篇末,完成下列各题。1.第84段前句:“我”为什么不留恋故乡? 答:因为故乡的萧条与衰败,与闰土之间形成的“厚障壁”,使“我”觉得故乡不值得留恋了。2.第84段后句:“高墙”指什么? 答:指当时社会造成的人们之间思想感情上的隔膜。3.第86段最后两句:作者列举了哪几种生活方式?作者对这几种生活都不满意,那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好呢?有明确答案吗? 答:①辛苦展转的生活;辛苦麻木的生活;辛苦恣雅的生活。②作者认为要过“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但是什么生活,还没有明确的答案。4.第87段首句:“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了呢”? 答:因为作者还不能明确地回答美好的希望是什么,新的生活是什么。5.第88段首句:为什么又一次写海边月夜的景色? 答:表明“我”片希望的实现、新生活的到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心。6.第88段“我想”:说说这段话的含义。 答:只有美好的愿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实践去斗争,就终能实现。【拓展延伸,博闻强技】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请描画一下鲁迅笔下的“故乡”,注意色调的选用。【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练习册本课你余下的作业。【导学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资料,积累知识;课堂展示,教师强调。阅读小说,把握情节,体会环境。一二大组,探究人物;三四大组,讨论故乡。思考在前,发言在后。独立解决,达成目标;阅读训练,提高能力。
教学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