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1 21: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台市创新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出题人:施雪宏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纤维(xiān) 胚胎(pī) 浸渍(zì) 掷地有声(zhì)
B.愠怒(yùn) 蹊跷(qī) 聒噪(guō) 有棱有角(léng)
C.渲染(xuàn) 疱疹(bāo) 盘桓(huán) 呱呱而泣(gū)
D.笑靥(yè) 栖息(qī) 惩创(chuàng) 桀骜不驯(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4分)( )
A.民间流传着很多“养生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B.为了这次北国之旅,我在脑海里储备了许多幻想和童话,以至于今夜在这美丽的拉普兰,我的梦境也变得光怪陆离了。
C.在中国徐州白云2013羽绒服饰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好声音”选手崔天琪现场演唱,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让我过目不忘。
D.行政管理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以致于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却很少见温情亲切的提示牌。
3.下列诗句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①乱云低薄暮 ②风鸣两岸叶 ③松风吹解带
④急雪舞回风 ⑤月照一孤舟 ⑥山月照弹琴
A. ①⑤/③④/②⑥ B. ①⑥/②⑤/③④
C. ①④/②⑤/③⑥ D. ①⑤/②④/③⑥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江苏昆山人。有《震川文集》。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桐城派的代表作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代表作为《项脊轩志》。
B.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主要成就是戏剧,其中《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被称做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两人同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但词作风格略有区别:苏词“豪?旷” 辛词“豪壮”。?
D.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们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代宗即位,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5.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薄于文雅 薄:迫近,靠近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 恤:体恤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适止轻车诣任 诣:前往
6.下列句子中,与“其性傲于权贵”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当其欣于所遇
C.籍独不愧于心乎? D. 春水碧于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在梁、宋一带客居,靠乞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后被刺史张九皋推荐参加科考,但当时宰相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被哥舒翰征辟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辅佐哥舒翰守卫南阳,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的官吏大增,使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 (3分)
(2)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
(3)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1)颔联中“隔岭篇章”指的是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给韩湘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2分)
(2)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6)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7) ,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8)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个有月亮的渡口
贾平凹
①在商州的山里,我跋涉了好多天,因为所谓的“事业”,还一直向深处走去。
②一日,我走到丹江的一个渡口。一仄头,蓦地就看见黑黑的一片云幕上,月亮出现了:上弦的,清清白白。原来这月亮并不在天上,而实实在在是嵌在山上的。江面是想象不来的狭窄,在这三角形状的岸边,三面的山峰却是那样高,最陡最陡的南岸崖壁似乎是插着的一扇顶天立地的门板,就在那三分之二的地方,崖壁凹进一个穴窟,出奇地竟是白色,俨然一柄破云而出的弯月了。
  ③这个渡口叫“月亮湾”。
  ④我住了下来。
  ⑤白日里,江面的水汽浮动着,波色水影投映在每所房子的石墙上,幻化出瞬息万变的银光。一到夜里,江水的潮气浸了石墙,房子的灯光却一道一道从窗口铺展到江心,像是醉汉在那里朦朦胧胧蹒跚不已了。我在这里尽量将息着自己的疲惫。我后悔为什么要跑这么远的路程?我又是多么感激起这个渡口了,竟使我懂得了安逸!
⑥在这个村子里,山坡最上的那一家,有一个漂亮的女子,专卖酒和烟的,但却不开旅社留客。她爹是一个瞎子,每天却比有眼睛的还精灵,可以从那仄仄的石阶路上走到江边舀水,到屋后坡上抱柴,卖酒的时候,又偏要端坐在酒柜台后,用全是白的眼睛盯着一个地方。那女子招呼着打酒,声音脆脆的,客人常就端了酒碗在她家一口一口地喝,邀她喝,她也喝,邀她打扑克,她也打,大声说笑,当客人们偷眼儿看她的时候,她会大着胆子用亮亮的眼睛对视,便使客人们再不敢有什么心思了。她家每天卖出的酒最多,但并没有引出不光彩的事来。我曾和我的店主人说起她,她说这女子能掌握住人,尤其是男人,是当将军的材料,至少可以当个领导。
⑦夜里,一群撑排人上了山,歇在了隔壁那家的旅舍里。一进那旅社,就大声吵闹着喝酒;乘着酒兴,话说得又特别多,谈这次进山的奇遇,谈水路上的风险,有的就骂起来,说他们的腰疼,腿疼,这山上,水上的活计就不是人干的。末了,是醉了,又哭又笑,满嘴的粗话,接着是吐字不清的喃喃,渐渐响起了打雷一般的鼾声了。
⑧我却没有睡着,想这些撑排人,在他们的经历中,一定是有着不可描述的艰辛:野兽的侵犯,山林的滚坡,江水的颠缀,还有那风吹雨淋,挨饥受饿。……他们是劳力者,生命是在和自然的搏斗中运动。而我,为了所谓的“事业”,在无休无止的斗争中和噩梦般的生活漩涡里沉浮。……我们都是十分疲倦了的人,汇集在丹江的一个渡口上,凭着渡口的旅舍,作着一种身心的偷闲,凭着渡口旅社的酒,消磨着这征途的时光,加速着如此漫长的人生。
⑨第二天一早,他们又下到江里了。水雾中,各人揭开了柴排上的葛条系绳,跳了上去,一声叫喊,十个八个柴排连成一起向江下撑去。到了渡口下的转弯地方,河水翻着白浪,两岸礁石嶙嶙,柴排开始左冲右撞起来,他们手忙脚乱,叫喊着:向左!向右!竹篙便点,柴排一会儿浮起老高,一会儿落得很低,叫喊声就轰轰地在峡谷里回响。看着那有如此力量去奋争,有力量去上路的柴排和撑排人,我突然理解了他们:他们或许不是英雄,却实实在在地不是一群无聊的酒鬼,在这条江上,风风雨雨使他们有了强硬的身骨,也同时有了一股雄壮的气魄,他们是一群生活的真正强者。那柴排的一路远去和叫喊声的沉沉传来,充满了多么生动的节奏和高雅的乐趣啊!而顿时感到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
⑩我呆呆的趴在窗口,月亮还在那里,一个清清白白的上弦。在商州的丹江,一个有月亮的渡口,一个年轻人真正懂得了渡口:它是人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上的一次短暂的停歇,但短暂的停歇是为了更快地进行新的远征。
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2.文中第⑥节写了山村中的酒家女子,试分析该女子的形象。(6分)
13.文章最后一节有何作用?(4分)
14.本文叙写了作者在商州一个小渡口的见闻,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六十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
黄 麟
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鲁、郭、茅、巴、老、曹,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冰心等等。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了,领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一大堆作家,没有一个够格的。
②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同样的体制,为什么科技界能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
③也有人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把原因归咎“盛世”。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国家不幸,大环境不好,但作家个人的生活境遇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比如,李白杜甫是出生在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又都经历过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是乱世出的大师还是盛世出的大师? “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是一种情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一种情况,不能将二者绝对化。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
④大师之大,在于人格和文魄之大,在于其作品传达的伟大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新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⑤首先,就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便开始吃老本,不思进取,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文学成了作家谋取名利的道具。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
⑥其次,就无名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省级文学期刊,比内部刊物更“内部”,除了图书馆,订阅的读者不超过一百本。某些文学期刊成了编辑和作者自娱自乐的“圆桌文学”,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在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更是日渐式微。
  ⑦另一方面,是文学粉丝对文学新人的排斥。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这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任。于是,每个文学粉丝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意,想方设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的工具。即使读到一流的文章,如果是无名作者,他也会不屑一顾,嘴角上翘,大声叹喟大师难觅。
  ⑧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过去,读者的精神食粮,主要是文学作品。现在,时代不同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大削减了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找到感情宣泄的渠道。尽管这种出口是浅层的,无法真正抵达人的内心。
  ⑨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因为,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漠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15.出不了文学大师,有人便归咎于社会太平,作者不以为然,请概括作者的理由。(6分)
16.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它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6分)
17.作者认为,六十年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二、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翻译(10分)
(1) (3分)

(2)(3分)

(3)(4分)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10、(1)(4分)



(2)(6分)


11、(1)(2分)

(2)(4分)

(3)(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6分)
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3、(4分)


14、(6分)



15、(4分)



16、(6分)

六、作文(70分)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900
9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