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司马进写下来的,远远不是儿个凝念所能概括的历史。他笔下的世界,英雄气洋溢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又血泪悲情,豪情慷慨又众声喧哗,一个个人物缺陷成堆但仍然光芒四溢…他能够让两千
年之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仍然以自己拥有这样的历史为荣。
语文试卷
在司马迁的时代,文学和史学本来就没有分开,甚至于在司马近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我
们今天史学的概念,也没有今天文学的概念。用今天的历史研究方法,指出他写的某件事太
注重文学性而未必是事实,这是自然不过的,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他当时这么写,也要有理
(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
解之情。而且,严密精确的考韬后自然会筛落掉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换另一个角度看,也许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自有价值。就像今天,只看知网上的社会学研究论文而不進淘宝不看抖青不刷朋友圈,对当
题
号
三
四
总
分
代中国的了解一定大有缺陷。或者可以套用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著名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
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
得分
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所以,即使对今天的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历史研究者(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而言,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也许比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
题号
留给我们更多的逝产。
3
(编自刘勃《司迁的记忆之野》)
容案
材料二: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史记》共一百三十卷。其中心部分为十二卷“本纪”及七十卷“列传”,“本纪”为黄帝以后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I0分)
历代帝王传记,“列传”则是参与了历史事件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以蒙太奇手法刻画芸芸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书写历史,赋予这部读物极高的文学性。此外,司马迁对广泛收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锈
材料一:
选,除了神话、传说、芪间故亨之类,仗记栽尘世间切实发生过的客观事实。他在文中屡次
优秀的史学家,是能够特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人;伟大的文学家,则是表达的东
强调这,点。不过,图其自身的悲剧性格及所处环境,其笔触时常带有文学色彩。我们以《李斯
西运远比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多的人,比如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知识非常贫痳,许多见
列传》的开端为例。
识也可说近乎府,但他的戏剧,就是创造了一个能给人无穷启发的世界,这才有了所谓“说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含厕中戚,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
不尽的莎士比亚”。司马迁也称得上“说不尽的太史公”,有今天的信息授集、检索手段,我们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栗,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
学提的知识不难比司马迁更多: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两千多年来不断讨论,研究方法越来
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御学帝王之术。”
越科学,也应该说比司马迁更清晰深刘。但是《史记》的光辉,不会因此路谈。
文中出现了两次“乃”字。这个字与“则”“即”的意思一样,但语感不尽相同。“乃”的语感
比如《史记》中的刘邦。有人认为,司马迁遵了宫刑之后,痛恨汉武帝,连带也痛恨上了汉
最重,用于某事态在经过深思熟虑、或下定决心、或产生摩擦之后,历经各种抵抗,最终发生了
朝的太祖高皇帝,所以写刘邦时,在使劲泼脏水。确实,《史记》写到刘邦的种种劣证、丑行,毫
的场合。肴到老鼠的两种境遇,李斯喟然长叹,意识到做人必须得学权力。抱者这祥的想
不避讳。可是,沛县起兵,没有人敢于领头的时候,接身而出的那个人,是刘邦:秦兵攻势极
法,他下定决心,要学习能达到此目的的学问。这段文字鲜活地表现出他的心情。
盛,反秦大业发发可危的时候,率领一支孤军勇猛西进的人,是刘邦;军事、后勃、权谋…所
像这种用人物的逸事来暗示该人物的性格,或概括其生平经历的写作手法,常见于司马
有的才能都算不得顶尖,可是却能和各个领战的顶尖人才有效沟通,并把每个人都放到最合
迁“列传”中。其后李斯身居宰相高位,随心所欲地将昔年所设想之政策付诸现实。可惜在秦
造的位置上的人,是刘邦;经常做出愚蚕决定,可是一听到正确意见,毫不掩饰自己的错误立
始皇驾前之后,自身也被权力所反噬,落得刑死身消的结局。
刻玫正的人,是刘邦:曾经百战百败,可是始终不屈不挠、绝不放弃的人,是刘邦…这样一个
(摘编自吉川幸次郎《汉文漫话》)
杰出的领袖形象,也正是《史记》提供给我们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最后,《史记》还特意补了一笔:那个唱《大风歌》,说我死之后,魏魄还会思念自己家乡的
.莎士比亚知识贫脊,可他的戏剧作品却能表达半富的内容,给读若带来无穷的启发。
性情中人,是刘邦,后世无数史书,写到开国帝王时,极尽美化之能事,可是写出来,却像是一
B.正是因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才塑造出《史记》中血肉丰满的形象。
个个假人。要说把本朝的开国史写得如此英风锐气微情澎湃,也就是司马迁了,看见写了一
C.以人物逸事来暗示人物性格、概括其生平经历的写法也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体现。
些污点就以为是“黑”,这种一根筋的“饭图”思雏,不足以谈论复杂的人类社会。
D.研究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科学,但是没有司马迁,我们将难以看到真实的历史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第2贡(共10页)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1.D(“难以看到真实的历史”夸大事实)
2.C(材料一认为《史记》有文学性,并不是指司马迁所记述的就更真实)
3.A(“均引用原文”错。材料一中,第二、三段是对《史记》中关于刘邦的内容
的概述)
4.(4分)
①作者巧用“黑”“饭圈”等当下流行的表达,批评部分读者评价《史记》时的
偏颅。
②以了解当下中国需要逛淘宝看抖音论述了解历史需要阅读文学作品,通俗生动,
趣味横生,易于引起读者共鸣。
(每点2分)
5.D(“对比”“看不起”理解错误)
6.(4分)
①信仰坚定。在前往延安的路上,赵大刀总是给青年学生讲述红军和苏维埃,传
播革命火种。
②关心战友。赵大刀主动帮赵果背干粮和布包:在行路时,他“有时走在队伍前
面,有时走在队伍后面”,以无声的语言悉心守护着整个队伍。
③身先士卒。在通过敌人封锁线时,赵大刀总是第一个冲过去,然后再回来接其
他人,把大家带到安全的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担当精神。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7.(4分)
示例:小说围绕“成长”塑造形象,表现主题。赵果等青年学生一开始抱着
对革命的浪漫想象,在奔向延安的路途上,他们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经受了炮火
的洗礼和考验,在革命中不断成长。小说告诉读者:只有经历艰辛和苦难,才会
成长。
(观点1分,结合小说内容2分,分析和观点保持一致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8.(3分)ADE(每处1分)
9.C(用法相同,都是表被动)
10.C(“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错,原文意为每次进出,停顿、前进有固
定的地方)
11.(8分)
(1)等到胡亥篡位后,诛杀功臣,杀害内外亲属,(秦朝)不久也就败亡了。
(“篡”“亲戚”“旋踵”各1分,句意1分)
(2)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胆敢有诽谤的,就定他的罪。
(“属”“毁”“坐”各1分,句意1分)
12.(3分)
①心怀敬畏,谦逊有礼:②杀伐决断,雷厉风行。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
13.B(理解有误。诗歌意为:柳叶萌芽,梅花盛开,诗人忧思难解,无心欣赏
初春美景)
14.(4分)
①同是漂泊的游子,飘零的身世引发杜甫的乡愁。
②时局动荡,高适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契合。
(每点2分)
15.(6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3分)
①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②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就是小屋子也可安心吗)
③表示享受
(每处1分)
17.(3分)
示例:“打通”“逗引”“关”等动词将窗子拟人化,赋予窗子人的情态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