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第36课时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第36课时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31 15: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6课时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一、DNA分子的结构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
①模型构建者: 和
②模型建构历程:
2.DNA分子的结构
★归纳提升1:判断DNA结构的正误
一看成分:不能出现 和
二看碱基:碱基连在脱氧核糖的 号碳原子上;遵循 原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正确
三看连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的 与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 号碳原子相连
四看方向:DNA的两条链
★归纳提升2:DNA中相关的连接方式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通过 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 连接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碱基通过 连接;DNA中,相邻两碱基通过 连接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连接着 脱氧核糖
★归纳提升3:DNA的水解
DNA初步水解产物为 种 ;DNA彻底水解产物有 种,包括
3.DNA结构相关的计算
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 ,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A+T)/(A+T+C+G)=(A1+T1)/(A1+T1+C1+G1)= .
规律三:在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A1+G1)/(T1+C1)=K,则另一条链中(A2+G2)/(T2+C2)=
规律四:DNA分子中,(A+G)/(T+C+A+G)= = = =
【例1】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腺嘌呤的数目为 个.
【例2】一条双链DNA分子,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 20%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C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例3】DNA的一条链中(A + G)/(T + C)= 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为 ,在整个DNA分子中为 。
二、DNA的特性
① :DNA中的 和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 连接,同时两条链 形成 结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性。
②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碱基) 千变万化。遗传信息蕴藏在 中。若某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  种(此计算结果的前提是每种碱基对的数量充足;若某种碱基对的数量小于n,则排列顺序   种。
③ :每种DNA分子都有 ,代表了特定的 。(不同的DNA,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 ,因此能反映DNA的 )
★DNA分子的 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 。
三、基因的本质(B2P55-58)
1.基因是有 的 。(注: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其基因就是有 的 )
(在DNA上存在非基因片段,因此,DNA的碱基总数 DNA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
2.基因的主要载体是 ,一条染色体上有 个DNA,1个DNA上有 个基因
(DNA不全在染色体上,如 、 、 中的DNA)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4.DNA是 ,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 。
★归纳提升: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四、DNA的复制(B2P52-54)
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推测一 全保留复制: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
推测二 半保留复制:
①提出者: 。
②假说:DNA复制方式为 。
③假说内容: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 断裂。解开的 分别作为
复制的模板,游离的 根据 原则,通过形成 ,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④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 。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①实验方法: 和
②实验原理:只含15N的双链DNA密度 ;只含14N的双链DNA密度 ;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
的双链DNA密度 。离心后不同密度的DNA会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15N/15N-DNA在试管
部( 带);14N/14N-DNA在试管 部( 带);15N/14N-DNA在试管 部( 带)。
③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将亲代DNA双链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
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假 说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NA以全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演绎推理 (子代DNA中15N和14N组成) 第1次复制后
第2次复制后
预期结果 (子代DNA在试管中的位置及宽度比) 第1次复制后
第2次复制后
④预期实验结论:若第1次复制后,离心后DNA位于 带,第2次复制后,离心后DNA位于 带和 带,且
宽度 ,则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若第1次复制后,离心后DNA位于 带和 带,第2次复制后,离心后DNA位于 带和 带,
且宽度 ,则DNA以全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3.DNA复制的过程
①概念:以 的 链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
②时期:主要是在 和 ,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③场所:真核生物主要在 ,其次在 、 ;原核生物主要在 ,其次在 ;病毒在
④过程及条件:
⑤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 的DNA分子
⑥特点: (从过程上看); (从结果上看)
⑦准确复制的原因:DNA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⑧意义:将 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 的连续性
【思考】DNA为什么能作为遗传物质?
★归纳提升
DNA复制
概念 以亲代DNA的2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 主要是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场所 真核生物主要在细胞核,其次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生物主要在拟核,其次在质粒;病毒在宿主细胞(总之,有DNA的地方就能进行DNA复制)
条件 ①模版: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断开氢键)、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等
方向 5’端—3’端(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
特点 ①半保留复制 ②边解旋变复制 ③双向复制 ④多起点复制(真核生物) 提高复制效率
结果 一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准确复制保证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思维拓展(B2P58、P60)
DNA指纹技术(B2P58) DNA分子杂交技术(B2P60)
方法 首先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再经过一系列步骤形成最后的DNA指纹图谱 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单链进行杂交,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原理 DNA的特异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应用 亲子鉴定、刑侦断案、死者遗骸鉴定 亲缘关系的鉴定 (杂合双链区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4.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归纳提升——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1.有丝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标记情况的分析 :用15N标记细胞核中两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然后将细胞放在14N的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如下:
(1)第一次分裂 (2)第二次分裂
由上图可知,第一次分裂结束,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 ;
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 种情况:
若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连续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2.减数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标记情况的分析:用15N标记细胞核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然后将细胞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如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
由上图可知,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 。
★归纳提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总结
同位素 标记物质 研究内容 结论(结果)
有放射性 3H 亮氨酸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4C CO2 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C3→(CH20),发现卡尔文循环
35S、32P 蛋白质、DNA 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无放射性 18O H2O和CO2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产生的O2来自H2O,而不是CO2
15N DNA DNA的复制方式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