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2.2 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3-风力课件(共9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2.2 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3-风力课件(共9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6: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1张PPT)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第二节
比较 风化 风蚀
产生的介质 大气(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等)、水及生物 风力
对岩石的影响 将岩石大块变成小块或碎屑 将岩石碎屑搬走或使岩石大块变小
影响物体的状态 相对静止,残留原地 运动,一般伴随着搬运
作用先后 先 后
主要分布地区 物理风化 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化学风化 多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生物风化
风力
侵蚀地貌
风力
搬运作用
风力
堆积地貌
风成地貌——风沙运动形式
蠕移:沙粒沿地表滚动或滑动。
跃移:在风力和沙粒的冲击下,沙粒上扬进入空中,顺气流向前运动,达到一定高度再行下落的运动方式,通常90%以上的跃移沙粒在地表30厘米的范围内运动。
悬移:沙粒在一定时间内悬浮于空中,顺着气流向前运动。
风成地貌——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磨蚀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我国某地考察时发现的石块素描图,这种石块由几个磨光面组成,且棱角十分明显。完成5、6题。
5.形成石块这种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搬运
6.这种石块广泛出现在我国的
A.塔里木盆地 B.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C
A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称为风蚀柱。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称为风蚀蘑菇。
原因:①近地面气流的含沙量更大,岩石下部受到磨蚀作用更强
②岩石硬度上硬下软,下部抗侵蚀能力更差/更易受侵蚀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称为石窝,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原因:干旱区昼夜温差较大,岩石表面在物理、化学风化的频繁作用下,呈片状剥落,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此后,风沙就从凹坑向里钻磨、旋转,不断地磨蚀凹坑的内壁,形成口小坑大的石窝。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茹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经过P处的等值线数值为
A.813米    B.814米
C.815米    D.816米
2.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被称为石窝。图中石窝最密集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风沙侵蚀越严重,
岩壁越陡峭,石窝越多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2.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如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课时35《84练》P401
(1)简述阶段Ⅰ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6分)
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风蚀坑宽度增加;
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
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如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课时35《84练》P401
(2)推测阶段Ⅱ坑底—丘顶、丘顶—背风坡脚的沙粒粒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
从坑底到丘顶粒径变小,从丘顶到背风坡脚粒径变大。
理由:①坑底长期遭受风蚀,小颗粒侵蚀殆尽,残留大颗粒;②从积沙体前到丘顶,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③从丘顶到背风坡脚,重力作用导致大颗粒向下滑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如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课时35《84练》P401
(3)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6分)
松散的地表物质深度有限;
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
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小,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以后,形成宽广而轮廓不太明显的风蚀洼地。
风蚀洼地在风蚀过程中,当风蚀深度低于潜水面时,地下水出露可积水成湖。
敦煌-月牙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天津河东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下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练透》
P1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3分)
答案 ①迎风坡凸而缓, ②背风坡凹而陡,
③两翼顺下风向向前延伸 / 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练透》
P1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简析风蚀方向由a到b的原因。(6分)
答案 ①a地风速小,气压高;
②b地风速大,气压低;
③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流向b,风沿ab方向侵蚀。
《练透》
P128
15.(2023·天津河东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下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分析右图月牙湖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①风力沉积: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②风力侵蚀: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
③持续风蚀作用后,(洼地深及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练透》
P128
风蚀垄岗
风蚀沟槽
“魔鬼城”
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雅丹” 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一种垄槽相间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走向与主风向一致。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
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风蚀等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垄脊)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下图为我国甘肃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列与雅丹地貌发育关系不大的是
A.流水堆积 B.地表裂隙发育
C.风力强劲 D.岩层弯曲变形
2.该地雅丹地貌的发展将导致
A.相对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B.沟槽不断加宽加深
C.垄脊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D.海拔先降低后升高

课时35《84练》P400

最终消失
先增大后减小,最终消失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 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一种垄槽相间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走向与主风向一致。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雅丹地貌=①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河湖相)土状堆积物
+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且发育垂直节理(裂缝)
+③气候干旱,岩石受(物理风化、)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形成
简述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地质时期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当地气候变干,古湖不断萎缩,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
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露出地表,在风力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
气候转向温暖湿润,山地降水及冰川融水增多,源自南部高山区的河流水汇入鸭湖,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形成水上雅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开学考试)雅丹是干旱地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一般出现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的鸭湖附近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碧绿的湖水与鬼斧神工般的雅丹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宛如人间仙境,但美景的背后也潜藏危机。据此完成13~14题。
13.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湖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
B.湖相沉积—地壳抬升—气候变暖、湖泊淹没—外力侵蚀
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湖相沉积
D.地壳抬升—湖相沉积—外力侵蚀—气候变暖、湖泊淹没

《练透》
P1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开学考试)雅丹是干旱地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一般出现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的鸭湖附近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碧绿的湖水与鬼斧神工般的雅丹构成一幅天然画卷,宛如人间仙境,但美景的背后也潜藏危机。据此完成13~14题。
14.使美景潜藏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湖面水位上升淹没低矮雅丹地貌
B.湖水溶蚀作用导致雅丹地貌坍塌
C.水上雅丹底部受浸泡易坍塌
D.湖面风力大,波浪侵蚀加剧雅丹坍塌

《练透》
P128
由泥岩、砂岩组成的河湖沉积物不属于可溶性岩石
【P54】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P92】降落到大陆上的水,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B
C
高一上期末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气候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 mm,平均潜在蒸发量约为1 400 mm,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该区域内孔雀河三角洲、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发育,且区域内多高大风蚀垄岗。垄岗上普遍存在多个突起(雅丹),这些突起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这一现象即雅丹共基座现象。如图示意雅丹共基座现象。
针对训练
1
2
课时37《大一轮》P144
(3)分析雅丹共基座现象的形成过程。(4分)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沉积岩,经风化、流水冲刷、风力侵蚀,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垄岗(土墩)和风蚀沟槽(凹地);
受岩层抗侵蚀差异影响,(垄岗上)抗侵蚀强的岩层得以保存,形成雅丹共基座现象。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气候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 mm,平均潜在蒸发量约为1 400 mm,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该区域内孔雀河三角洲、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发育,且区域内多高大风蚀垄岗。垄岗上普遍存在多个突起(雅丹),这些突起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这一现象即雅丹共基座现象。如图示意雅丹共基座现象。
针对训练
1
2
课时37《大一轮》P144
(1)判断该地区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5分)
东北风。理由:①三座雅丹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雅丹及其基座体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由俯视图可知,雅丹1、雅丹2、雅丹3面积发生了由小到大的变化,雅丹l受风力侵蚀最强、雅丹2次之、雅丹3最弱(或受侵蚀程度由强变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气候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 mm,平均潜在蒸发量约为1 400 mm,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该区域内孔雀河三角洲、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发育,且区域内多高大风蚀垄岗。垄岗上普遍存在多个突起(雅丹),这些突起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这一现象即雅丹共基座现象。如图示意雅丹共基座现象。
针对训练
1
2
课时37《大一轮》P144
(2)说明平台面上雅丹相对高度的变化及其原因。(3分)
变化:相对高度变小。
原因:当地风力侵蚀强烈,平台面上雅丹被侵蚀发生坍塌,相对高度减小。
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 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一种垄槽相间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走向与主风向一致。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地貌特点:①形态不规则的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
②沟槽与垄脊多呈长条形,走向与主风向平行;
③沟槽内常有砂粒堆积;
④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壁较陡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考向预测
1
2
3
4
5
课时35《大一轮》P136
(2023·浙江杭州月考)雅丹是干旱气候区的河湖相沉积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图a为“楼兰故城附近的一种‘顶平身陡’的雅丹地貌景观图”,图b为“楼兰故城及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对楼兰故城附近“顶平身陡”雅丹形态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A.偏南风长期侵蚀作用下的结果 B.常年风化作用与流水侵蚀的结果
C.水平岩层长期物理风化的结果 D.长期风力侵蚀及风化作用的结果
2.楼兰故城周边雅丹地貌广布,由此推测当地
①地表植被一直稀少 ②河流沉积规模始终很大
③地势长期较为低洼 ④曾经有湖泊且面积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楼兰故城所在的最大雅丹地貌分布区,南北相距接近
A.210千米 B.180千米 C.150千米 D.120千米



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导致沙粒跌落而堆积,称为风积作用
风力变弱
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
下垫面性质改变
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是风积地貌的主要呈现形式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丘
沙丘成因=①沙源+②风力(侵蚀)搬运+③风力沉积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流动/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的构造
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的构造
一层层沙基本上和陡坡平行,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
流动沙丘最基本的形态——新月形沙丘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浙江强基联盟统测)沙丘水分的深层渗漏和侧向运移与深层土壤水、地下水、相邻沙丘间低地和湖沼的水分状况关系密切。某地理考察团队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观测流动沙丘不同坡面位置入渗到100 cm以下的深层渗漏量(下图)。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据此完成8~9题。
8.5~6月背风坡坡中和坡底均未观测到深层渗漏,主要是因为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
A.风速较低,径流较慢 B.蒸发旺盛,表土干燥
C.坡度较小,表层积水 D.降水量小,水源有限
9.在降水供应相对充足的7~8月,坡底的深层渗漏远大于坡中,是因为坡底
①坡度较缓  ②沙粒粒径较大 ③蒸发量小 ④两侧山坡水分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时35《84练》P400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读下面某风力沉积地貌示意图。
1.上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A.a B.b C.c D.d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风力作用主要来自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想营造灌木林带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带一般应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借助库布齐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2/3处以下植树种草,集中在沙丘的下部挡住来风,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据此完成6~7题。
6.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的俯视图是
课时35《84练》P400
7.只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风速,减少侵蚀 B.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C.地势较低,水源较多 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灌丛沙丘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读图,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为何多出现在绿洲边缘。
环境特点: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
理由: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
绿洲边缘或草地中出现灌丛沙丘→土地退化
灌丛沙丘迎风坡较陡,背风坡较缓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
背风坡
迎风坡
背风坡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
(坡形、坡度)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俯视图
侧视图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丘的形态
在自然界中,单独的新月形沙丘并不多见,其他形态的沙丘基本上都可以看成是新月形沙丘的变形。
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大多平行,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在我国季风气候区有时新月形沙丘链前后互接,因为冬季西北风盛行,夏季东南季风亦能达到,沙丘前后往返移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丘链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链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垄
沙垄又称纵向沙丘,指大致顺着主要风向延伸的长垄状沙丘
成因较多:
①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新月形沙丘形成后,与盛行风向斜交的新风向导致其迎风坡发生变化,一个丘臂延长而成
②由灌丛沙丘发展而成。灌丛沙丘形成后,两个以上
的沙丘顺主风向延伸并相互连接时,则成为纵向沙丘
③由地形控制而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一些山口,
风力作用特别强,可形成顺风向延伸的纵向沙丘
考向预测
课时35《大一轮》P136
在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分布有全世界唯一的形似羽毛状的沙丘。读“新月形沙丘发展为羽毛状沙丘演变模式示意图”,完成4~5题。
4.当地的盛行风为
A.西南风和东风 B.东北风和西北风
C.东北风和东风 D.西北风和东风
5.除新月形沙丘演变模式外,羽毛状沙丘的形成机制还有可能是
A.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地壳不断抬升
B.盛行风向突变,西北风变为东风
C.受局部地貌影响,流沙覆盖其上
D.沙源供应不充分,双翼发育不足


1
2
3
4
5
北侧沙丘很宽厚
遇到阻碍,风速降低,流沙沉积,从而覆盖形成羽毛状沙丘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格状沙丘
贺兰山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部甚为常见:这里盛行西北风(主导风),形成了新月形沙丘链,而主导风在贺兰山前受阻转为东北风(次要风),因此在沙丘链之间形成短小的低沙埂,两者多呈直角相交,使沙丘纵横交错,共同组成格状沙丘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金字塔形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又称星状沙丘,是多风向且各个方向的风力都相差不大的风造就的
甘肃敦煌鸣沙山
丹娘沙丘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
丹娘沙丘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1.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A.高原宽谷 B.V形谷 C.冲积平原 D.三角洲
2.江心沙洲和丹娘沙丘的成因分别是
A.冰川侵蚀 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C.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D.风力堆积 海岸侵蚀
3.丹娘沙丘的规模在冬季扩大,夏季反之。该变化中季节交替对沙源的作用表现为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裹挟而来的沙石增加 ②夏季降水多,上涨河水淹没并冲刷沙丘底部
③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使水中泥沙大量沉积 ④冬季降水少,沙洲河滩出露河沙遇强风吹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丹娘沙丘是著名的爬升沙丘,能正确示意丹娘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丹娘沙丘
辨状水系成因=
①含沙量大【上游(植被覆盖率低)风化、侵蚀带来丰富的泥沙】
②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形成沙洲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携沙/搬运能力强,形成水下浅滩
⑤枯水期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丹娘沙丘成因=①辨状水系成因
②枯水期多大风,且地表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
③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3分)
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
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
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和沙洲裸露;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4分)
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
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
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带是我国北方海岸沙丘规模较大、沙丘类型较丰富的区域之一,该地沙丘带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米,高度一般在20-40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下图为昌黎海岸沙丘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1. 图中新月形沙丘链形成时期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2.与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 大气运动 B. 海水盐度
C. 河流径流 D. 潮汐现象
3. 据图推测现今的七里海最可能是
A. 湖泊 B. 冲积扇 C. 海洋 D. 三角洲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成地貌——风积地貌——“天漠”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
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植被稀疏、旱季和风季重合等条件
海岸地带的沙丘沙漠,沙源往往来自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流水沉积物或海水搬运沉积形成的沙滩,在退潮后,沙滩沙子被来自海洋方向的风吹向内陆,搬运沉积……
“天漠”成因=①沙源(外地输沙+就地起沙)+②风力(侵蚀)搬运+③风力沉积
沙丘成因=①沙源+②风力(侵蚀)搬运+③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地貌成因=①沙源+②流水(侵蚀)搬运+③流水沉积
黄河郑州-兰考间主要决口扇分布示意图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
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这样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
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
流速慢,河水侧蚀作用明显,河岸易崩塌;
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
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河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
(2)描述黄河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草方格沙障(工程措施)
草方格是将麦草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工具轧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形成矮草沙障因此属于工程措施但是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重新铺设。
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如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农牧业规模;防治土地荒漠化,减少沙源;生态移民等
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监测预报机制
草方格沙障
石方格沙障
高立式沙障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为了避免铁路被流沙淹埋,人们在铁路附近设置了 “草方格沙障” ,同时也提高了铁路沿线植物的成活率。
材料二: 图 1 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 图 2 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
(3)简析铁路沿线植物成活率提高的原因。(5 分)
草方格沙障
第 26 题图 1
第 26 题图 2
铁 路

A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1分)
减少水分蒸发(1分)
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凝结水汽,增加下渗/截留水分(1分)
提高土壤含水量(1分)
麦草等腐烂,提高土壤肥力(1分)
①审题错误:a. 高立式沙障;b. 河流灌溉水源、贺兰山阻挡风沙;c. 人们的防范意识、种植耐寒植物、滴灌;
②不得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错别字;非常口语化表述
③关于“提高土壤肥力”:若表述为沉积物、矿物养分、水→提高土壤肥力,此项不得分
④“减少水分蒸发”——几乎没人答到;“提高土壤含水量”——凤毛麟角;“腐烂,提高土壤肥力”,得分率较低。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为了避免铁路被流沙淹埋,人们在铁路附近设置了 “草方格沙障” ,同时也提高了铁路沿线植物的成活率。
材料二: 图 1 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 图 2 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
(1)图 2 中 A 表示的地貌名称是 ,属于 (成因)地貌,该地区的
主导风向为 , 除草方格沙障外,该地区防治风沙活动的工程措施还有 。(4 分)
草方格沙障
第 26 题图 1
第 26 题图 2
铁 路

A

新月形沙丘(新月“型”本次给分,以后都不给分
风积/风力沉积/风力堆积
西北风(“西北”给分)
高立式沙障(石方格不给分,其它表述都不给分)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200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①(铁路路基较高,导致风速降低)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铁路线路;
②风沙侵蚀路基;加大磨损,损坏铁轨、车辆和通信等设备;
大风吹翻运行的列车;风沙降低能见度;危及铁路运输安全。
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B
B
C
高一上期末
判断风向
突破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雪山冰雪融化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山脉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分选性)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在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目前非常破碎的地表特征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大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A.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B.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C.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D.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拓展延伸
强劲的西北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堆积,形成覆盖在高原上的黄土层。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粘黄土,颗粒逐渐减小。
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山东济南模拟)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地表侵蚀组合,塑造了风水交错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其侵蚀强度常常大于单独的风蚀和水蚀强度。下图是“我国某年3月~9月在风水交互作用下某河道沙丘的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风水交互作用最强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海南省 B.江苏省
C.吉林省 D.山西省
5.图示期间,该河道的自然环境状况表现为
A.沙丘变高、体积变大 B.风力强度比流水弱
C.风沙增强、暴雨变弱 D.风力搬运时间短暂

课时35《84练》P400

黄土高原——沟谷地貌
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蚀沟。
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
随着侵蚀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再进一步下切侵蚀便可形成冲沟。
在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
黄土高原——沟间地貌
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
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墚
黄土墚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侵蚀的过程
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面积较大的黄土高地
黄土墚:长条状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孤立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16.(2023·北京延庆区月考)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墚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练透》P132
(1)分别写甲、乙、丙三幅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6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墚、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①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②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墚;③黄土墚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练透》P132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黄土地貌塬、墚、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①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
②耕种条件越来越差: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逐渐贫瘠化。
《练透》P132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的耕作层。
《练透》P132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
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
Hydrology
“挖”这个动作,或多或少对原有植被和表土还是会有一定破坏,所以在完工之前,也就是修筑的阶段,这种行为还是会让表土变得较松散。
因此在黄土高原上修建鱼鳞坑,应尽量避免在7—9月的雨季进行,此时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地表径流冲刷能力强,这个时候开挖,坑还没修好,土又被挖松,反而容易加剧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减轻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减少其输入黄河的泥沙量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
保塬、护坡、固沟
生物措施: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耕作措施: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生产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野外调查发现,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沿北偏东30°方向延伸,该地区盛行风除受蒙古高压影响外,主要是气流绕过天山,呈顺时针旋转,灌入罗布泊整个地区;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组成,且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楼兰地区的雅丹体表层还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推断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地层形成早晚不同 B.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
C.不同地层沉积厚度不同 D.不同地层粉砂粗细程度不同
3.造成雅丹体表层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练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示意某种地质作用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5.夜间温度下降,水结成冰,会导致岩石
A.规模变大 B.裂隙增大
C.变成碎片 D.成分改变
6.该类地质作用过程主要发生在
A.低纬度地区 B.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练透》
P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湖南长沙期末)天涯山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其典型地貌为花岗岩峰丛,岩石风化十分明显。图1为天涯山莲花峰,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7~8题。
7.从成因看,天涯山的岩石类型
属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8.天涯山花岗岩风化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变化大 B.生物活动频繁
C.冻融作用强 D.岩石成分复杂


《练透》
P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北京市某中学课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实验,实验器材有:不同大小颗粒的干沙、吹风机、透明的玻璃罩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模拟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A.侵蚀、堆积 B.风化、堆积
C.搬运、堆积 D.侵蚀、搬运
10.沿甲—乙线作剖面,图中与吹风机风吹方向对应的剖面形态示意图是

《练透》
P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东济宁期中)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12.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 ℃,800 mm)(15 ℃,900 mm)(7 ℃,5 mm)(23 ℃,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练透》
P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