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
思考:①运动有哪些形式?
②促使大气运动的力从何而来?
等压面
等压线
水平面
1100hpa
1000hpa
900hpa
800hpa
700hpa
600hpa
500hpa
400hpa
等压面
1100hpa
1000hpa
900hpa
1100hpa
1000hpa
900hpa
高压
低压
等压面→等压线
高压
低压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等压面→等压线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
气压差异。即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切割等压面而得到的交线即为等压线
等压面→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压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并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
风向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理想状态风
A
高空风
B
近地面风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形成风的力
受力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改变风向及风速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偏转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改变风向及风速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高空大气)
高空风
高空风
500hpa
498
496
494
492
49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左低压
右高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
高空风
500hpa
498
496
494
492
490
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左高压
右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大气)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呈45°)
近地面风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呈45°)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左前低压
右后高压
近地面风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呈45°)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右前低压
左后高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
1.上图中,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A.只有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2.一架飞机在南半球高空中自东向西飞行,如果飞机是顺风飞行,则高压在飞行员的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 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 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 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 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2、13题。
1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③ B.④ C.⑦ D.⑧
13.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③ B.④ C.⑥ D.⑦
图3-5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
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
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
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
风力最大的是②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密度与风力呈正相关)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作切线),风向为东北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
绘出该处的风向。
风力最大的是C
理由是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为偏南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1. 则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 。
1. 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2. 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 D.炎热干燥
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1.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 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B.东北、西北、东南、西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 与①地相比,②地
A.此季节气温较高
B.气温年较差较小
C.此季节降水较多
D.降水季节变化大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
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P67活动-大气环流学习过程整理
丹霞结合课文关于大气环流的描述,绘制出图3-13。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想一想,丹霞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线索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你的理由。
图3-13 大气环流学习过程整理
图示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线索的把握准确。从三个假设条件开始逐一否定,实现从理想模式到现实的思维演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逻辑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握准确到位。
形成复杂的天气变化和典型的季风气候
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单圈环流
单圈环流示意图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
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示意图
90°S
60°S
30°S
90°N
60°N
30°N
0°
高空
近地面
0°
30°N
90°S
60°S
30°S
90°N
60°N
30°N
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低纬
环流
中纬
环流
高纬
环流
受热膨胀上升
气流堆积下沉
寒冷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极锋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受热膨胀上升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干
暖、湿
冷、干
东北信风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流遇热)
盛行西风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气流遇冷)
极地东风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流遇热)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因素 上升 热、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因素 下沉 热、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因素 上升 暖、湿
极地高气压带 两极附近 热力因素 下沉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热、干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 西北 暖、湿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冷、干
地球上共有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南北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低纬信风带的风向
与中纬西风带相反,
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高
低
高
盛行西
极地东
东北
西南
下沉
下沉
上升
中纬
高纬
课时作业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空气堆积下沉
C.空气受热上升 D.空气受冷下沉
2.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
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动力上升 B. ②为高空西风
C. ③为热力下沉 D. ④为东南信风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多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
a
b
1. 图中字母a表示的气压带是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2. 图中字母b表示的风带的风向是
A. B.
C. D.
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
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
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
借以减轻负荷。
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带叫作“马纬度”。
“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副热带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
2010年4月14日,
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的火山开始喷发。
随着火山灰的扩散,
欧洲多国领空关闭,
数万架航班停飞,
大约680万旅客滞留他国,
给全球航空业造成严重影响。
冰岛的火山灰是如何越过大西洋影响欧洲大陆的?
盛行西风的作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季风环流
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
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015年12月15日,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车队38名科考队员分两路向南极内陆进发。这是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克服种种考验,完成预定科考任务。
上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降温快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降温慢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静止不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
冬、夏两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会造成世界天气、气候的异常。
图3-10
图3-11
读图3-10,说出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读图3-11,说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在海洋上,大陆上出现冷高压中心(如亚洲高压);
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较为完整接近带状分布。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海洋上,大陆上出现热低压中心(如亚洲低压);
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为完整接近带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出现的高、低气压中心分割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0°
北半球
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0°
南半球
1月份北半球的高低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出现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
7月份北半球的高低气压中心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出现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P66活动-季风环流探究解读
因此,形成季风的气压梯度大,范围广,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南部盛行东北季风;
夏季亚洲东部盛行东南季风,南部盛行西南季风,
在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
而且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南濒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季风
0°
东亚
季风区
南亚
季风区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我国海南岛及西南地区
0°
1月份季风环流的形成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欧
大陆
太平洋
西北
季风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0°
7月份季风环流的形成
印度低压
亚欧
大陆
太平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东亚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运动
南亚冬季风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思考:西北季风的成因?
课后作业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
(4)夏季,图中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1
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北
东北
西南
课时作业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
2.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课时作业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
1.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2.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环流
1月 西北风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而成
7月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信风
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和亚洲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等属于动力型气压。
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夏季。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河北秦皇岛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①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②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④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③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1.图示甲、乙、丙、丁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
高气压带较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6
17
18
√
①②④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①季风盛行时
A. 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 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 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 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
图”(单位:hPa),完成11~13题。
11.10月8日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12.10月8日20时,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10月8日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C.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
16
17
18
√
√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4~15题。
14.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A.甲 B.乙 C.丙 D.丁
15.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18.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1分)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2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
北
依据: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
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地转偏向力向右×
18.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3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2分)
√
(2023·湖北武汉期中)右图是“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中甲气压带分布的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16.下列与甲气压带成因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7.右面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图1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字母分别是
______、_____。(2分)
(2)图1中B处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与图2中_____(填“a”或“b”)风带风向相一致。(2分)
C
E
东北信风带
a
(3)写出图1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2分)
C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盛行西风带。
17.右面图1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2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分别分析N、E两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6分)
N:极地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E: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从而形成方向不同的高原季风,故D正确。
√
16
17
18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3.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a、b
B.b、c
C.c、d
D.a、d
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故选B。
√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4.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故选C。
√
右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
据此完成15~17题。
15.该地冬季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6.该地冬季风的源地是
A.蒙古—西伯利亚 B.夏威夷群岛 C.阿留申群岛 D.冰岛
1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18.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季节: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理由: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
(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18.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某月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甲地汇合。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
18.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2分)
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曲线为等压线,单位:hPa),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图中A地此时的盛行风性质及形成过程。
A地盛行的是湿润气流
过程: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为西北风。
2. 说出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①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②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