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2.2 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2-流水课件(共1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2.2 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2-流水课件(共1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6: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5张PPT)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第二节
风化作用的影响:
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
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对象 岩石 岩石及其风化物。如:土壤、岩屑
方式 温度变化、大气、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产生,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运动着的力(如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
结果 岩石在原地发生破坏 “大块变成小块” 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
“小块被搬走,大块越来越小”
时间 一般时间较长 有的时间较短
次序 风化在前,在原地进行;侵蚀在后,在运动中进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
侵蚀地貌
流水
搬运作用
流水
沉积地貌
(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地球表面大多数地区受到流水作用的塑造。
在构造抬升区,河流以侵蚀切割作用为主;
在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则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在河口地区出现三角洲。
如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时,周边区域受流水作用不断下切,造就了高原周边山高谷深、水拍云崖的雄奇景观。
# 流水侵蚀的类型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特点 向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谷的影响 向源头方向伸长 河谷加深 河谷变宽
河谷 特点 “V”字形河谷 槽型河谷
流水侵蚀地貌
下(切侵)蚀
侧(向侵)蚀
溯源侵蚀
#流水侵蚀——①溯源侵蚀
概念: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影响: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河流中瀑布位置的不断后退,是溯源侵蚀的结果
我国黄河壶口瀑布也处在不断向上游移动的过程中,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这可能与黄河水量变小有关
瀑布与河流的溯源后退
河流中瀑布位置的不断后退,是溯源侵蚀的结果
安大略湖
伊利湖
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向上游后退
观测资料表明,该瀑布在加拿大一侧后退的速度约为1.3米/年,瀑布形成至今已经后退了12千米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河上,
其主要成因是水流对河底硬软岩层的差别侵蚀
在两者出露处,硬岩层突露于易受侵蚀的软岩层之上成为陡崖,水流在此陡落,形成湍流直下的瀑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陕西榆林期末)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体,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下图为“一瀑布剖面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易于形成瀑布的河床条件是河床
A.底部堆积大量砾石粗砂
B.流水下切作用强烈
C.岩层硬度上部大于下部
D.结冰期短或无结冰
16.瀑布形成后其位置会不断推移,一般推移的方向为
A.上游 B.下游
C.中游 D.河口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瀑布
瀑布又称跌水。其成因大致有两种:
溯源侵蚀遇到较硬的岩石
河流遇到断层
河流遇到断层形成瀑布(委内瑞拉天使瀑布)
#流水侵蚀——①溯源侵蚀
概念: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影响: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河流中瀑布位置的不断后退,是溯源侵蚀的结果
侵蚀基准面:流水下切侵蚀的极限平面
补充
终极/永久侵蚀基准面
外流河:海平面
内流河:盆地最低点
暂时/局部侵蚀基准面:河流注入的水体表面
湖泊、水库
干支流交汇处是支流的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流水下切侵蚀的极限平面
补充
侵蚀基准面上升→河流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流水下切侵蚀减弱
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增快→流水下切侵蚀增强
【思考】①若长江上游地区地壳抬升,河流中下游下蚀会增强吗?
②若长江上游地壳稳定,海平面下降,河流中下游下蚀会增强吗?
③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上游河段的航运能力会受影响吗?
#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抢水)
河流袭夺: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袭夺前
袭夺后
分水岭另一坡的河流
(高位河)
分水岭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改向河)
溯源侵蚀的河流
(低位河)
分水岭
【发生条件】①两河距离较近②分水岭两侧海拔差异(高位河+低位河)③差异侵蚀(低位河落差大,溯源侵蚀强)
#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抢水)
河流袭夺: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袭夺后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改向河)
分水岭
【发生条件】①两河距离较近②分水岭两侧海拔差异(高位河+低位河)③差异侵蚀(低位河落差大,溯源侵蚀强)
地貌变化:袭夺处形成袭夺湾,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在被袭夺的哑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称为风口;在原沟谷的基础上发生侵蚀形成反坡,在反坡上会发育形成反流河,使恶沟延长,流域范围变大
可能成为反向河
汇入袭夺河
可能形成袭夺湾、跌水(瀑布)
被动式袭夺——局部地壳抬升形成(内力作用)
主动式袭夺——河流溯源侵蚀形成(外力作用)
【思考】内力作用能否加剧主动式袭夺?
#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抢水)
河流袭夺: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袭夺后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改向河)
分水岭
【发生条件】①两河距离较近②分水岭两侧海拔差异(高位河+低位河)③差异侵蚀(低位河落差大,溯源侵蚀强)
流域面积变大
流量增大
下游侧蚀增强,河道变宽,携沙能力增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流域面积变小
流量增小
携沙能力减弱,泥沙淤积,堵塞河道,可能形成沼泽、湖泊,也可能因缺水干涸
P41活动-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在图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
图2-44 山东省局部区域水系
读图2-45,从水蚀作用角度,解释图2-44中的水系演变现象。
在河流上游地区,地形落差大,
水流速度快,流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强,
长期的溯源侵蚀使恶沟切穿分水岭,
在地淤沟附近夺取了另一条河上游河段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
河流袭夺=①落差大+②流速快+③流水侵蚀强+④溯源侵蚀……
P41活动-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在图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
图2-44 山东省局部区域水系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
旋峰峪附近的河谷非常宽浅,径流量很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砾石及亚沙土。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旋峰峪附近河流上游被袭夺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削弱,导致大量沙砾石和亚沙土沉积下来
P41活动-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在图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
图2-44 山东省局部区域水系
断头河
袭夺河
被夺河
议一议,发生袭夺后,恶沟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径流量变化:径流量增大
地貌变化:袭夺处形成袭夺湾,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在被袭夺的哑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称为风口;在原沟谷的基础上发生侵蚀形成反坡,在反坡上会发育形成反流河,使恶沟延长,流域范围变大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
B.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
C.东周河溯源侵蚀,袭夺沂河
D.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
2.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A.AB段 B.BC段
C.CE段 D.EF段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
3.有利于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自然条件是
A.沂河的落差比东周河大
B.沂河地壳出现沉降运动
C.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D.CD河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
4.图中各河段特点正确的是
A.CD段形成瀑布,水量变小
B.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C.CE段东岸袭夺前堆积,袭夺后侵蚀
D.EF段存在大量沉积物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甲河袭夺乙河
甲河流经地区岩石质地较疏松,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
甲河落差更大,河流流速更快,流水侵蚀能力强,溯源侵蚀强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距今约 94 万年前,受构造、地貌、气候的共同影响,佳依(佳木斯—依兰)分水岭两侧河流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出现河流袭夺现象,现代松花江水系逐渐建立。图 1 示意切穿后的东北水系,图 2 示意切穿前的东北水系。 完成 19 、20 题。
19.松花江水系贯通的有利条件可能是
A.海平面升高下蚀增强 B.东北地区降水减少
C.大兴安岭的海拔升高 D.三江平原地壳下沉
20.现代松花江水系建立后
A. 乙河流域面积扩大 B. 甲河段流量明显增加
C. 乙河流域面积减小 D. 甲河段流量明显减小
考点:选必一河流袭夺成因+影响
袭夺河
不变
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图1)。距今约3.7万年前,柴汶河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图2)。完成19、20题。
19.河流袭夺依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冻融风化 B.侧向侵蚀 C.溯源侵蚀 D.流水溶蚀
20.袭夺发生后,沂河与柴汶河流速、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沂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大 B.柴汶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小
C.沂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小 D.柴汶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大
第19、20题图1
第19、20题图2
#流水侵蚀——②下蚀——峡谷的形成
概念:指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
影响:加深河床或沟床
河谷特点: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常形成深切的峡谷(V形谷)
河谷深度通常大于宽度,
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
峡谷的成因=①地壳抬升+②流水(下切)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
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 100米以下
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2
13
14
《84练》真题专练 P395

1
2
3
4
5
6
7
8
9
10
(1)图甲中的板块b是________板块,和图乙中的_____(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2分)
(2)请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解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4分)
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形成断裂带
河流长期下切侵蚀形成/经流水侵蚀形成
11
12
13
14
欧亚
A
P122
碰撞形成谷地×
地壳下沉形成谷地×
张裂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风力侵蚀形成×
《练透》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塑造出了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丹娘乡位于大峡谷中游宽谷,年降水量约640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且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在丹娘乡对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4分)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1分)
地壳抬升强烈;(1分)
区域内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1分)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1分)
河漫滩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流水沉积
#流水侵蚀——②下蚀——河流阶地的形成
1是河床
2是河漫滩
3是河流阶地
=①地壳(间歇性)抬升+②流水(下切)侵蚀
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形成时地壳相对稳定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流水沉积
#流水侵蚀——②下蚀——河流阶地的形成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阶地坡度越大,地壳抬升幅度越大
有几级阶地,一般就有过几次抬升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①地壳(间歇性)抬升+②流水(下切)侵蚀
形成时地壳相对稳定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澜沧江沿线山高谷深,河谷多呈“V”字形,沿江阶地发育较少,但在中游某地却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阶地发育在澜沧江右岸,全部为基座阶地(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在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阶地面上的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较高。
1.该河段左、右两岸阶地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
①岩层坚硬程度的差异 ②构造运动的差异
③河流凹凸岸的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形成的年代
A.地壳上升速率慢 B.地壳上升速率快 C.河流径流量大 D.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3.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较高,是因为
A.距离河流近 B.距离河流远 C.搬运距离长 D.搬运距离短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 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河流阶地上的聚落
地形平坦,利于农耕和聚落建设
河谷地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
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地势较高,避免洪水威胁
#流水侵蚀——③侧蚀
概念: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影响: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谷变宽
河谷特点:呈槽型
水流从上游搬运而来的泥沙及凹岸侵蚀所产生的碎屑物,被带到凸岸堆积,导致河流侧向发展
#流水侵蚀——③侧蚀
概念: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影响: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谷变宽
河谷特点:呈槽型
弯曲河段:受惯性影响,不论南北半球
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河水会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时,把泥沙也带到了凸岸。
【凹岸】
离主流线近
表层水流入,
底层水流出
侵蚀为主, 流速快
坡陡、水深
港口
横向环流示意
【凸岸】
离主流线远
表层水流出,
底层水流入
堆积为主,流速慢
坡缓、水深
农田、聚落、淘金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展宽
#流水侵蚀——③侧蚀——曲流、牛轭湖
曲流=①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②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③受地转偏向力/惯性作用影响+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不断弯曲形成曲流)
牛轭湖=①曲流成因+② (河床弯曲程度变大,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裁弯取直
+③弯曲河道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1
2
3
4
5
6
7
8
9
10
3.青居曲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壳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蚀强 ②烟山阻挡,迫使河流流向改变 ③凹岸的水流速度明显快于凸岸
④凹岸不断堆积,凸岸不断侵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时34《84练》P398
(2023·浙江台州月考)嘉陵江青居曲流因呈359°的“Ω”形而闻名。这里有着许多传说,如“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坐船去青居镇赶场,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等。右图为“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地壳稳定,落差小,侧蚀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4.下列传说流传的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A.甲地,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
B.乙地,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
C.上码头到丙地,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
D.曲水镇坐船去青居镇赶场,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

课时34《84练》P398
(2023·浙江台州月考)嘉陵江青居曲流因呈359°的“Ω”形而闻名。这里有着许多传说,如“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太平,如同生活在平安坝”“岸上一袋烟,行船一整天”“坐船去青居镇赶场,去也可以顺水,回也可以顺水”等。右图为“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凸岸,水浅,不利于水运
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农耕
上、下码头之间“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的岷江中游,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公元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设计科学合理,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网纵横、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分水鱼嘴位于河流进入弯曲河段处,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宝瓶口位于该弯曲河段凹岸中部,是内江河水进入灌区的入口,入口处窄而深。在宝瓶口的右侧,是宽而浅的飞沙堰,飞沙堰的泄洪水道上建有一座溢流低坝。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因堰而兴。岷江出山后,从成都市西北向东南流去,都江堰至成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60多公里落差达到273米,因此,每当发生洪水,成都平原便会一片汪洋。
岷江
成都
都江堰
思考:都江堰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成因)地貌。
(山前)冲积扇
流水沉积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
思考:根据横向环流的原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应该修建在哪里?
目的:为成都平原防洪+灌溉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外江河道宽而浅
内江河道窄而深
河流枯水期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二八分沙——根据横向环流原理,泥沙随着底层水流会由凹岸(内江)流向凸岸(外江)
四六分水——结合河床形态,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枯水期内江为主流,丰水期外江为主流
【鱼嘴】第一级自动控制系统
作用:分水+分沙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飞沙堰】第二级自动控制系统
宽而浅
丰水期:内江水位高,可以越过飞沙堰排向外江,同时根据横向环流原理,河流携带的泥沙也会越过飞沙堰排向外江
枯水期:内江水位低,无法越过飞沙堰,将继续流入宝瓶口灌溉成都平原
丰水期
枯水期
作用:泄洪+排沙+控水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巨大的洪水冲击力会自动将它冲垮,从而让内江河道完全通畅,起到泄洪效果。待到洪水过去枯水季到来,人们会找到夏天时冲到下游的鹅卵石笼,扛回来后重新沉在飞沙堰的位置,让它继续承担枯水季节的拦水作用。换言之,古代的飞沙堰其实是个活动的堤坝,洪水来时冲垮,枯水时存在,而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溢流低坝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宝瓶口】第三级自动控制系统
由于口窄,宝瓶口对洪水造成强烈的束水壅水作用,洪水越大,作用越明显,从而迫使洪水更多地通过鱼嘴、飞沙堰流入外江
作用:控水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首先,通过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其次,利用飞沙堰调节水量,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特殊情况,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修筑分水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使内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时,部分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
P44-45活动-都江堰水利与横向环流原理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通过内江的弯道,让江水形成横向环流,加强对宝瓶口一侧河道的侵蚀,洪水中挟带的泥石由飞沙堰流入外江,减少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的泥沙。
同时,宝瓶口右侧的飞沙堰,入口宽而浅,利于减缓河流流速,使泥沙快速沉积,其间泄洪道的堤坝也可有效拦截大量泥沙。
#河流流速与挟带泥沙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
在流速很大时,以侵蚀作用为主
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流速较大时,可挟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流速较小时,只能挟带较细的泥沙
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大小与流速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从上游到下游,由于流速逐渐降低,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山区河床上常沉积有砾石
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
流速越快,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越强
流速越慢,流水堆积作用越强,侵蚀和搬运作用越弱
(3)分析洱海西岸洪积扇带多砾石分布的原因。(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大理市位于我国云南省中部偏西,平均海拔2090米,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地貌复杂多样。大理西侧的苍山主体多变质岩。图1为大理区域略图,图2为大理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大理古城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风向昼夜变化明显。苍山东坡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带,砾石含量较高。
苍山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烈(1分);
山体以硬度较大的变质岩为主,风化碎屑物以砾石居多(1分);
洱海西岸河流多,洪水期流量大(1分);
西部山地海拔高,河流落差大,流程短,流速快,搬运砾石能力强
(或坡度较陡,重力坍塌形成的砾石较多)(1分)。
→洪积扇→物质:砾石→多
砾石≠砾岩(沉积岩)
流水堆积地貌
冲(洪)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地貌
冲(洪)积扇
出山口
中下游
河口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地貌——①冲(洪)积扇
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扇顶
扇缘
峡谷
从扇顶到扇缘,
厚度变小,颗粒由粗变细
城市呈串珠状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上
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自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最大的达5000米以上,最小的也有1500米左右
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自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最大的达5000米以上,最小的也有1500米左右
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4分)
分布:自西(山前地势高处)向东(扇缘)坡度减小,颗粒由粗到细,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理由:河流出山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冲积扇的中下部,往往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
泉水从冲积扇地势低洼的边缘区域渗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如下图所示。“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因此也叫洪积扇。“湿扇”位于湿润区,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河流的搬运能力稳定长久。
材料二 冲积扇的宏大精美丝毫不亚于山峰、河流、瀑布、湖泊,西北地区是我国大型冲积扇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欣赏冲积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在冲积扇中下部,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与冲积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课时34《84练》P3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与“旱扇”相比,“湿扇”沉积物的分选性更______(填“高”或“低”)、扇缘处颗粒更________(填“粗”或“细”),应为材料一的__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根据材料二概括冲积扇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4分)



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地下水埋藏深度逐渐变浅(扇顶地下水埋藏深,扇缘埋藏浅,出露泉水)。
课时34《84练》P399
1
2
3
4
5
6
7
8
9
10
(2)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冲积扇泉水出露的作用过程。(3分)
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形成地表径流,
②上层粒径较大,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
③下层粒径较小,不利于水的继续下渗,顺地势流向冲积扇边缘,易出露成泉。
(从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的形成说明泉水出露的过程)
课时34《84练》P3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甘肃庆阳期末)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于内流河。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2008~2012年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
据此回答9~10题。
9.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洪积扇 D.风蚀洼地
10.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A.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 B.沉积物厚度大,储量大
C.降水丰富,补给充足 D.农业活动少,耗水少

《练透》
P129

流水沉积地貌——②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凸岸)或构造沉降区(盆地),常形成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江心洲: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近年来,江苏省相关部门在八卦洲附近进行生态护岸(用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结合来护岸)。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一八卦洲汊道演变示意图。
1.八卦洲不同部位沉积砂砾的颗粒特征是
A.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
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洲尾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
D.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
2.下列生产、生活活动可导致八卦洲面积缩小的是
①下游南水北调 ②上游植树造林面积扩大 ③沙场等产业的退出 ④长江三峡蓄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周期性涨落,大小相互交叠
河道窄,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粗
尾部河水从两侧汇集,动力弱,沉积物颗粒最细(淤泥)
洲头流速快,沉积物颗粒最粗
流水沉积地貌——③三角洲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水很快分散,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而产生沉积作用,同时河水与海水混合,海水中的离子使河水中不易沉积的胶体物质絮凝沉降。在大河河口,尤其是河流泥沙含量高的河口,因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三角洲
物质条件:河流挟带的泥沙
动力条件:河水流速、海潮能、波浪能、地壳升降等
入海口/入湖口
三角洲的成因=①上游泥沙+②流水搬运+③河口沉积
=①上游(植被覆盖率低)风化、侵蚀带来丰富的泥沙
+②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携沙/搬运能力强
+③河口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河道浅、多,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下图中左图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势陡峭,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1
2
3
4
5
6
7
8
9
10
(3)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成为航空欣赏冲积扇最佳地区的自然原因。(5分)
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质多;
山体高大,流水速度快,流水搬运能力强,形成的冲积扇数量多;
冲积扇成集群,规模大;
植被覆盖率低,冲积扇地貌裸露,视觉效果好;
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好。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程较短,入海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其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地形、热带风暴等因素相关性大。
1.简析该三角洲的形成过程。(5分)
河流上游流域地表受流水侵蚀,
泥沙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
至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在河口,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缓,带来的泥沙发生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
2.分析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的原因。(4分)
恒河流程较短,落差大,流速快,加之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淤积
夏季热带风暴频繁,风暴推动海潮涌向河口地区,促使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刚果河河口未发育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① 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
② 河流流经刚果盆地,地势平坦,流速慢,携带的泥沙在盆地大量沉积;
③ 河流出盆地后,河流落差突然增大,流速快,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
④ 河口处地壳下沉,水深,泥沙不易堆积。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亚马孙河河口未发育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① 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
② 河流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流速慢,携带的泥沙在河口以上大量沉积;
③ 河口处地壳下沉,水深,泥沙不易堆积;
④ 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
⑤ 河口处暖流流经,泥沙被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方向搬运。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钱塘江河口未发育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① 流经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
② 河口呈喇叭状,海潮落差大,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难以沉积。
(钱塘江涌潮,常被称为“钱塘江大潮”,是由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喇叭状河口影响下所形成的特大涌潮。)
流水沉积地貌——③三角洲
三角洲
面积变化
面积变大
面积变小
泥沙增多
堆积增强
泥沙减少
堆积减弱
河流+泥沙
海水
水利工程
流速
流量
植被
海水运动
海平面
地壳升降
三角洲形成后,其面积和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造成形态变化的本质是因为河流与海水在不断PK。
1.分析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径流量较大,输沙量较多;
三角洲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加上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快;
河流改道频繁,三角洲面积变化快。
2.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改道,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改道的自然原因。
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
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
黄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的原因。
黄河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好,河流含沙量下降;
中上游用水量增多,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降低;
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大坝有拦截泥沙的作用;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蚀加剧。
距今7000年以来,长江河口位置是如何变迁的?
不断向海洋推进(向东南推进)。原因:长江在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下,江的右岸被侵蚀,而左岸则不断堆积,因此,长江口的河道不断向南移动。
1998年以前,崇明岛的增长速度较快,而1998年以后却有所减缓。说明影响崇明岛及东滩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是输沙量的多少。
①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使得水土流失减少,长江含沙量、输沙量减少
②三峡水库的建设,拦蓄水流的同时,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大坝以下河段含沙量减少
1.说出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分)
流水沉积;海水顶托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分)
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
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
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2分)
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流水沉积地貌——③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营养盐类丰富,所以生物资源较多,同时也可以发展为农耕区,再加上海陆交通便利,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如果三角洲萎缩,对经济和生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
工农业受影响,如种植业、渔业、港口等;
风暴潮等造成的海岸侵蚀加剧;
位于三角洲的城市,可利用土地面积变小;
三角洲的生态效益(如湿地功能)降低。
流水地貌
不同河段
不同流速
沿岸地形差异
河谷形态差异
河床物质差异
河流地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4.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练透》
P129
同一河段的
河谷发育过程
流水地貌——河谷发育过程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延长,形成窄而深的V形峡谷,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曲,一般位于中游
【成熟期】落差很小,以侧蚀、沉积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河谷,一般位于下游
在壮年期或老年期河流地貌上出现幼年期的特征
曲峡——嵌入式蛇曲
15.(2023·海南海口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曲流又称河曲,是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目前由于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为某河流下游地区的曲流。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宛转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太行山是我国曲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图2为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经考察发现,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形成高大山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练透》
P130
(1)推测河流中下游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慢,
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道摆动;
受地转偏向力或惯性作用的影响
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曲流形成。
(2)推测太行山区中的曲峡的形成过程。(6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显著,河流形成曲流;
后因地壳缓慢抬升,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曲峡/嵌入式蛇曲=①曲流成因+②地壳抬升,落差加大,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形成峡谷
+③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
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
黄河下游修筑大堤,加剧地上河的形成
黄土高原打坝淤地,可以降低河流落差,减缓流速,从而减弱下切侵蚀作用,保持水土
黄土高原
降水
坡面汇流
线状水流
流水侵蚀
细沟→冲沟
“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丹霞地貌
红色砂(砾)岩
流水地貌——丹霞地貌
顶平、坡陡、麓缓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1.该景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A.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一构造抬升 B.流水侵蚀一流水沉积一构造抬升
C.流水沉积一构造抬升一流水侵蚀 D.构造抬升一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特征可能是因为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影响该山体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地壳下沉
风化、
重力崩塌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4.与谷地相比,图中山顶植被的生长环境主要表现为
A.光照较少 B.热量较少 C.土壤水分较少 D.风力较小
5.该地植被分异属于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石脊)、石林(石芽群)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斗(漏斗)、溶蚀洼地、溶蚀平原
落水洞、溶洞、地下河
天坑、天生桥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钙华(钙华坝、钙华湖)
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或重新沉淀)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石芽+溶沟→石林(石芽群)+溶沟
峰丛
峰林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图4.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
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
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
完成 17 、18 题。
17.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
18.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A.峰丛、峰林、孤峰 B.孤峰、峰丛、峰林
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
考点:必修一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喀斯特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
洼地是喀斯特漏斗扩大形成的,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也叫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溶斗→溶蚀洼地→溶蚀平原
溶斗→落水洞→溶洞+地下河→天坑+天生桥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地下河亦称暗河,是石灰岩分布区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在可溶性岩层中,由错综复杂的地下管道系统组成。
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天生桥是当地下河的顶板崩塌后,残留部分的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
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力是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冰川作用 D. 海浪作用
2. 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
富含 CO2 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在溶洞内,含 Ca (HCO3)2 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 CO2 逸出,从水中析出的 CaCO3 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
图4.4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石笋
石柱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 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有利影响:
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喀斯特泉水和温泉储量丰富,水质优良,具有医疗作用;
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筑坝蓄水发电;
因地制宜开发喀斯特地区丰富的矿床;
利用地下溶洞,修建厂房、人防设施等供工业、仓储等使用。
不利影响:
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
地形崎岖,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某游客的游记——广西沌湖事件令我记忆犹新。3月5日在沌湖附近游玩,突然感觉脚底一晃,但巨响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只是湖面开始急剧下降。第二天,湖水已经消失大半,有的地方露出了湖底。昨日被吓坏的村民又迎来了惊喜:湖水没了,留下了数不尽的鱼虾。完成11、12题。
11.下列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游记中所述现象成因类型相似的是
A.新疆湖积平原上的小丘 B.挪威崖壁陡峭的峡湾
C.云南石林的阿诗玛石峰 D.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
12.以下最有可能导致沌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
A.附近矿区的地面沉降 B.当地地下暗河的崩塌
C.下游地区抽水和回灌 D.当地特殊的捕鱼方式
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a、c两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堆积 B.堆积、搬运
C.侵蚀、搬运 D.堆积、侵蚀
2.图中b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冲积平原
《练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1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共同作用,下图示意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流的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完成5~6题。
5.河漫滩多分布在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图中四位置,河水流速最快、侵蚀较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练透》
P1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河北邢台质检)在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随着河曲的进一步发育,河流会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如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8.形成牛轭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下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溶蚀

《练透》
P1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道到间歇性山区河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T3、T4 阶地形成时,该河流
A.侵蚀作用强,持续沉积 B.侵蚀作用强,间歇沉积
C.侵蚀作用弱,间歇沉积 D.侵蚀作用弱,持续沉积
12.与T3、T4阶地比较,图中T2阶地形成时
A.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B.堆积物平均粒径变大
C.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堆积物分选磨圆变差

《练透》
P1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金沙江原来大致由北向南流入红河,后因受长江的袭夺,金沙江突然折向东流,近乎直角拐弯而注入长江。下图为“被夺上游河段后的红河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溶解侵蚀
14.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
A.水量减少,流速增快 B.逐步演变为季节性河流
C.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 D.河床变小形成宽谷窄河

《练透》
P130

流水地貌——辫状水系
流水地貌——辫状水系
思路:沙洲易成易显
辨状水系=含沙量大+地形平坦+水位季节变化大
=①含沙量大【上游(植被覆盖率低)风化、侵蚀带来丰富的泥沙】
②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形成沙洲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携沙/搬运能力强,形成水下浅滩
⑤枯水期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时34《84练》P391
1.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U形宽谷
C.海崖边矗立在海水中的海蚀柱是海浪侵蚀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

调查发现沉积岩层中大多含有不同化石。其中,沉积岩1发现金丝猴化石,沉积岩2发现恐龙化石,沉积岩3发现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化石。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5.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褶皱 ③流水作用 ④地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图中
A.阶地②形成晚于阶地①
B.河谷从成因上看属于背斜谷
C.地壳曾发生过2次沉降
D.河流流速经历由快到慢的演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广东深圳模拟)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图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
B.河道变窄
C.河流泥沙含量大
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8.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 B.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粗
C.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 D.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要是因为地处凸岸
9.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
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
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
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