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8:22:4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C A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B D B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4分)(1)原则: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2分)
原因:不适应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2分)
(2)原因:加强大一统帝国治理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2分)
评价: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塑造民族共同心理;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与消极各一点,共4分)
(3)缺陷:缺乏祖统;缺乏抽象哲学理论。(2分)
解决:韩愈继承孔孟儒学,复兴儒学;融合佛道相关理论。(2分)
18.(12分)(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视资财,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反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4分)
联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流动性加强,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资财,并促使人们婚姻观更加开放。(4分)
(2)示例一: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相关材料。(2分)
理由: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推动科举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科举取士的规模扩大,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薄,择婿更加重视才能。(2分)
示例二:宋代理学发展的相关材料。(2分)
理由: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贞洁观念,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婚姻观趋于保守。(2分)
19.(14分)(1)价值:该家书作为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势,可信度较高,可作为研究抗战史的重要补充和证据。(6分,家书的史料类型、内容价、值各2分)
(2)①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是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
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这是一场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
③1938年,台儿庄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④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⑤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坚定胜利的必胜信念。(8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史实也可得分)
20.(12分)示例:危机唤醒中国人的觉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面临着极其危险的境况;在此危机之下,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动“开眼看世界”,开阔了世界视野;农民阶级为反封建、反侵略,相继发动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努力探索救国之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发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期实现“救国”的目的。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提出比较先进的救国思想,相继失败。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一步步带领人民逐渐实现了民族独立。
鸦片战争这场“危机”促进了人们的“觉醒”,相继展开了以“自强”为目的的自救运动,中国一步一步地走向民族独立。新余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
“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
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
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
2.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月下诏,要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国
朕之不速”;后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
这些做法有助于()
A.实现儒学的法律化
B.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C,完善察举选官制度
D.落实“休养生息”的政策
3.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与钱
穆先生说法相符合的是()
A.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
B.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简化税收名目,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便利了纳税人
4.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
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
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重农抑商政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北民南迁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0000000
5.据苏洵《嘉祐集》记载:“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
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由此可知,苏洵认为宋代的
政治制度()
A.使节度使掌握了实权
B.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D.使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优势
6.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宜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
台湾。这表明元朝(·)
A.加强边疆治理B.重视对外贸易C.实现民族平等D.强化行省制度
7.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按“贵五
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为十八卷,在文章排列顺序中,作者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
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这主要体现了作者()
A.注重实验与总结
B.格物致知的精神
C.以农为本的理念
D.实业救国的思想
8.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宜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
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土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
等条款。这一现象(
A.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的需要
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


常关
厘金局


19世纪5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
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列强资本输出缀慢增加
:B,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1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为王葬篡汉而
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这一主张(·)
A.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B.拉开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
C.直接导致了戊戌政变发生
D.彻底地否定了儒学的权威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