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1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1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7: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3张PPT)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第二节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
3
2
4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然环境差异性
与因地制宜
CONTENTS
必修一:主要植被
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植物群落: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
关系:
植被的分类: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
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草甸水分条件优于草原,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发育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植物种群
植物群落
植被
【植物群落的特点】①一般来说,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②植物群落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降水、热量、人类活动等)。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依据景观特征,判断植被类型:
植被景观特征一般需要从植物种类、数量、形态、群落结构、季相变化等方面加以描述,不同的植被类型,其景观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巴西亚马逊河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植物特征
藤本、附生植物
板状根
(支撑+抗风+保水)
茎花现象
绞杀植物
(大多是榕树)
中国广西南岭 常绿阔叶林景观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青冈
壳斗科-青冈属
楠木
樟科-楠属
油茶树
山茶科-山茶属
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甘蔗等。
中国大兴安岭 落叶阔叶林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夏)
温带落叶阔叶林(秋)
春季:气温开始回暖,乔木随即萌叶抽枝。
夏季:群落旺盛生长季节,树木叶色鲜绿,枝叶茂密,树冠郁闭。
秋季:气温下降,叶色转黄,树叶凋落。
冬季:完全无叶,而且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加拿大落基山脉 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可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
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是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垂直结构复杂(不同种类的植物种群,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叶片多呈“滴水叶尖”形状。
热带季雨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群落结构较复杂,乔木存在上下分层,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部分植物旱季无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有板状根、茎花,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比较发达。与热带雨林相比,株高较矮,植物种类较少,结构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茎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与热带雨林相比,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的植物。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为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叶面多有“蜡质层”,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树皮较厚(木栓层发达)。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也称夏绿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发叶(萌叶抽枝);夏季盛叶(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完全无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
东非高原 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因湿季有较多的降水,
干季亦不太长,所以在草原中散生着耐旱的乔木。
萨瓦纳景观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9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50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之一。猴面包树还是著名的长寿植物,树龄长达5000余年。
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这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 温带草原景观
非洲北部撒哈拉 热带沙漠景观
中亚哈萨克斯坦 温带沙漠景观
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250mm-450mm/年),且集中于夏季。自然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景观,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一般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类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如猴面包树、纺锤树)、灌木。
温带草原: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草原夏绿冬枯,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250mm/年),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
荒漠属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荒漠的显著特点是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多生长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类植物。
由于食物不足,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常见者如蝗虫、蜥蜴、老鼠和一些鸟类。对于干旱环境,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夏眠、夜行、耐寒等。
热带荒漠: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十分干燥,地表裸露,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极其稀少。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温带荒漠: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干旱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降水稀少。相比于热带荒漠,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植物分布稍多。
寒带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的岛屿。冬季严寒、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冻土广布。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类少,多由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及低矮耐寒小灌木组成;为适应低温、大风,植物矮生、贴地面生长、长日照、生长缓慢。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 苔原景观
植被类型 景观特征
植物种类 形态 群落结构 季相变化
森林 热带雨林 种类丰富,有乔木、灌木、木本藤本和附生植物 乔木高大,树冠大,有板状根和茎花 复杂 不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少藤本和附生植物 植株较低,树冠较大,常绿叶阔 较复杂 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少藤本和附生植物 植株较矮,叶硬,树干粗壮,树皮厚 较复杂 较明显
温带落叶阔叶林 种类较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林下草本发育较好 植株矮,具有宽阔叶片,冬季落叶 较简单 很明显
亚寒带针叶林 种类单一,以松、杉为主 植株较高,针状树叶,树冠小 简单 明显
草原 热带草原 旱生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旱生乔木和灌木 草本植株较高 简单 明显
温带草原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植株较矮,叶面较小 简单 明显
荒漠 植物种类贫乏,地表大面积裸露 植被稀疏、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简单 明显
主要植被景观的特征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图中①、②、③、④为某植被研究人员在世界不同区域拍摄的四张景观照片。
1.四地植被景观中,无明显季相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④景观,乔木分布稀疏,树干粗壮且呈纺锤状,反映了该地气候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冬温夏热、干湿季明显 D.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P125活动:海南岛植被景观差异
从海南岛地形、气候等因素考虑,图中AB线上植被景观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说出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
A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以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为主;
B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
中部五指山,地形复杂,水热条件随海拔发生变化,形成垂直分异。
A
B
图5-24 海南岛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比较①②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①热带季雨林(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
②西部为山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比较②③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3分)
②地为热带草原带,③地为热带雨林带;
②地西部为山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影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带?
图5-10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植被类型
荒漠与沙漠的区别:
荒漠一般指的是植被类型。由于降水稀少或者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候干燥,植物的生长条件极其严酷,只有少量株矮、小叶或无叶、耐旱、耐盐及生长周期短的植物才能存活。这种植被称为荒漠。
沙漠,一般指风成地貌,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或者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貌形态。
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沿海到干燥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
绿色植物是陆地自然带的生产者,而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划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制于热量和水分条件。
植被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赤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冰沼土
寒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荒漠(冰雪裸地) 未发育
归纳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如美国东北部和中欧、东欧的一些地区,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气候类型相同,自然带不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气候与自然带的联系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
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植被带
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即水热条件变化,自然景观也会随之发生规律性的更迭。
自山麓到山顶,乞力马扎罗山拥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景观。试从水热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活动:乞力马扎罗山
3. 垂直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分异基础/主导因素 水热条件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沿等高线延伸
更替方向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图示
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垂直分异规律的水分差异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针叶林)
天山基带为草原或荒漠,
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
出现森林带。
草甸水分条件优于草原,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发育的;
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由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自然带序列。
垂直带谱非常完整
一般来说山地垂直带谱自下而上的更替顺序为:
基带→ 森林带变化(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林线)→高山灌木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雪线)→积雪冰川带
垂直带谱的特点
垂直分异规律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
1. 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
2. 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带谱的特点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基带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
基带类型既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
垂直分异规律受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双重制约。
秦岭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真题研析
1.甲自然带是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
长白山高山灌丛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阔叶林)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带谱数量)的因素:纬度、相对高度(海拔)、坡向
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海拔高)、水热状况好的阳坡或迎风坡,垂直带谱数量多(复杂)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的原因:
①纬度低
②相对高度大(海拔高)。
山麓与山顶之间
赤道
南极
北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阳坡光热充足
自然带谱数量比阴坡多
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南半球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
南半球
北半球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阴坡 阳坡
阳坡 阴坡
阴阳坡与垂直带谱
河流
河流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阳
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P120活动: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图5-12 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垂直带分布示意
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南坡:①相对高度较大★
②纬度较低
③位于阳坡、迎风坡
水热差异较大
故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P120活动: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垂直带谱比北坡复杂?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的因素:纬度、坡向
纬度低、水热状况好的阳坡或迎风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高
纬度低,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高
除热带地区外,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北半球南坡高,南半球北坡高)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的因素:纬度、坡向
纬度低,水热状况好的坡向(阳坡、迎风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高。
干旱地区,山地降水由基带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气温(纬度、阴阳坡)、降水(迎、背风坡)、风力、土壤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气温高(纬度低、阳坡)、降水多(迎风坡)、风力弱、土层厚,林线高。
纬度低,林线高
阳坡,林线高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福建福州月考)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海拔变化的累积百分比。据此完成11~12题。
11.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约为
A.1 300 m以下
B.1 300~1 600 m
C.1 600~2 700 m
D.2 700 m以上
12.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水分、热量 B.水分、坡度
C.光照、风力 D.热量、土壤

《练透》P161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称为高山林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
1.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林线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下垫面差异
C.人类活动差异 D.土壤性状不同
2.推测图中最高林线的形成得益于
A.向阳坡光照充足 B.暖湿空气势力强
C.迎风坡降水量大 D.背阴坡蒸发量小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气温 (纬度、阴阳坡)、降水(迎、背风坡)、坡度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
雪线低,储雪多;雪线高,储雪少。
气温低(纬度高、阴坡)、降水多(迎风坡)、坡度缓,雪线低。
迎风坡,雪线低
阴坡,雪线低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积雪量大,
故雪线比北坡低。
P120活动: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山地雪线的海拔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有哪些?
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
阳坡
迎风坡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2·湖北黄石市期末)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
42°26′E),其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是欧洲第一高峰,海拔5 642 m。据此完成5~6题。
5.大高加索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图中的

《练透》P161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真题研析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归纳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如美国东北部和中欧、东欧的一些地区,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气候类型相同,自然带不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气候与自然带的联系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垂直带谱的特点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气温 (纬度、阴阳坡)、降水(迎、背风坡)、坡度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
雪线低,储雪多;雪线高,储雪少。
气温低(纬度高、阴坡)、降水多(迎风坡)、坡度缓,雪线低。
其他因素:季节变化(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低
阴坡,雪线低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雪线上移,山顶冰雪将变小甚至消失,“赤道雪峰”很可能会不复存在。
也有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该地降水增加,积雪量增加,雪线下移,“赤道雪峰”依然存在。
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可能会消失,到时“赤道雪峰”将名存实亡。你是怎么看的?说出你的理由。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河北衡水开学考试)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自然带Ⅲ可能是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A.自然带Ⅰ面积扩大 B.自然带Ⅱ面积减小
C.自然带Ⅱ向南移动 D.自然带Ⅲ向南移动
1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带向高纬度移动→自然带Ⅱ向北移动,自然带Ⅲ向北移动
→自然带Ⅱ向北移动,自然带Ⅰ面积缩小
→自然带Ⅲ向北移动,北部陆地面积有限,自然带Ⅱ面积受到压缩而减小
《练透》P160
垂直带谱的特点
垂直分异规律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带谱数量)的因素:纬度、相对高度(海拔)、坡向
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海拔高)、水热状况好的阳坡或迎风坡,垂直带谱数量多(复杂)
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的因素:纬度、坡向
纬度低、水热状况好的阳坡或迎风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高
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纬度、阴阳坡)、降水(迎、背风坡)、风力、土壤
气温高(纬度低、阳坡)、降水多(迎风坡)、风力弱、土层厚,林线高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气温 (纬度、阴阳坡)、▲降水(迎、背风坡)、坡度
气温低(纬度高、阴坡)、降水多(迎风坡)、坡度缓,雪线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针对练习
右图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部分自然带俯视图”,某登山队沿图中虚线进行登山活动。完成9~10题。
9.甲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高寒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沿登山线路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练透》P164

垂直带谱的判读技巧
判定山地某一自然带:山地垂直带谱的更替顺序
判定山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基带
判定纬度高低:基带、垂直带谱数量、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林线高度
判定阴阳坡:垂直带谱数量、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林线高度
判定迎、背风坡:雪线高度
判断半球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读“甲、乙两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练透》P162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概述甲山各垂直自然带在山地南、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差异:同一垂直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南坡垂直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练透》P162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乙山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原因。(4分)
该山位于南半球,且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位于赤道附近,
因此,(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判断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练透》P162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比较甲山和乙山垂直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座山所处纬度位置较低。(8分)
差异:①乙山垂直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山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同一自然带,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低;④乙山的雪线较甲山高。
乙山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练透》P162
雪山透迤,冰川纵横,
河流蜿蜒,湖泊星布,
草原如茵,草甸烂漫,
森林如带,荒漠苍茫。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3分)
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带;
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
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4分)
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
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
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水热条件 水热条件好(低纬、湿润地区),物种丰富且生长速度快
水热差异 (水热组合) 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
经度跨度大,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
相对高度大,面积大,地形类型多样、水陆组合等,
水热差异大(水热组合多样),物种丰富
生存空间 面积大,生存空间广,物种丰富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物种丰富
人类活动干扰少,物种丰富
物种丰富的原因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属于春季牧场是哪一处?近年来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与之比较,山地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是什么?
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高度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5.典型山脉的垂直带谱
针对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3~4题。
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4.该山地可能是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长白山脉 D.台湾山脉

《练透》P164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
1.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2.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A.减少水分蒸腾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
根系 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抵抗强风
根系浅,可能是因为冻土、地势陡土层薄
叶子 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
叶子细小,可减少蒸发(抗旱)、减少热量散失(抗寒)
茎 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形态 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贫瘠
生长速度 气候寒冷,生长缓慢
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能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花色 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针对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丰富。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5~6题。
5.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A.森林植被稀疏 B.降水淋溶作用强烈
C.微生物分解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少
6.甲、乙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
A.甲—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 B.乙—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复杂
C.甲—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 D.乙—落叶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

《练透》P164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同一纬度地带内,
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
分异基础/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水平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2·辽宁鞍山期中)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E→J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自然环境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乙图反映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E地到J地,经度发生变化 d.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a、b B.c、d C.b、c D.a、d
11.如果我国某地水热状况与H地和④地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6
基础过关
《练透》P160

年降水量600mm左右
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
(1)下图中,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季雨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判读技巧
(2)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R为年辐射差额(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自然带: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带、⑧荒漠带。
判读技巧
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
(1)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
甲、乙、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判读技巧
(2)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亚热带草原、h亚热带荒漠、s温带落叶阔叶林、t温带草原、k温带荒漠、m亚寒带针叶林、n苔原。
判读技巧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右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号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1.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
A.① B.④
C.⑥ D.⑩
2.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针叶林 D.阔叶林
典型分布:
中纬度地区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9°
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
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
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1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
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③为温带森林。
反映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图5-21 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
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为热带雨林。
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
图5-21 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
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 比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举例
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热量
水分
从海南到漠河,景观出现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的更迭
从北京向西行进,景观出现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的更迭
在图5-16中,标出东经20°经线和北纬50°纬线。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经线依次向南、向北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图5-1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20°E
1
热带雨林带
2
热带草原带
3
热带荒漠带
4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以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间热量的不同为基础。
在图5-16中,标出东经20°经线和北纬50°纬线。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50°N纬线向东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图5-16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50°N
以海陆位置导致的
水分变化为基础。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4°C,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均位于北纬5°-10°,就北半球季节而言,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北纬20°左右。
议一议,热赤道的存在,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有何影响?
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
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能发生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
(2023·天津质检)读“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完成1~2题。
1.该自然带为
A.雨林带
B.草原带
C.荒漠带
D.针叶林带
2.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练透》P159
16.(2023·山西运城期末)读“欧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3)G、H两自然带纬度大致相同且都临海,但其自然带不同,简述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气候不同,G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H地为地中海气候,故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练透》P160
16.(2023·山西运城期末)读“欧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明A→B→C自然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基础。(4分)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比西岸低,分析其原因。(4分)
东岸沿海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
西岸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练透》P160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6浙江)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①罗盘 ②雨具 ③冲锋衣
④放大镜 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A.① B.② C.③ D.④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草原、荒漠
15.图中Z自然带从内陆一直向西延伸到海岸附近的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的影响 B.地形起伏的影响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D.海陆分布的影响
11
12
13
14
15
16

《练透》P160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在没有海拔差异的理想大陆上,各自然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理想大陆北半球大陆东岸,自然带遵循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理想大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自然带遵循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东西两岸向内陆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半球理想大陆西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比东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偏高。
非洲的自然带
案例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 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2. 有关①③⑤三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拓展延伸
地带性指自然带沿某一方向延伸和按某个方向更替的现象;
非地带性指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起伏等干扰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使自然带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区域的两种属性,也是区域性的具体表现。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明显。
(2)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普遍、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下,自然界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各地的自然环境都具有其所处自然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归纳
地域分异规律
4. 地方性分异规律
特点/规律:
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如:从沿海到内陆,气候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温差逐渐增大。
重复性: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如: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
塬、墚、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
4. 地方性分异规律
成因:
地方地形的差异:如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期间还有两个过渡性的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地方气候的差异: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也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
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如
(a)丹霞地貌:坡麓、坡面、坡顶的坡度差异导致植被生长出现分异;
(b)干旱地区:阳坡植被稀少,阴坡植被茂盛;
(c)温带湿润地区:地势高而陡 (降水易转化为地表径流→水分较少)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地势低洼(汇水丰富→水分较多)生长草甸植被,只有地形平坦且高度适中(水分适中)的地区生长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
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的差异 / 岩性和土质的差别: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滨海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
(水分不足)
常绿硬叶矮林
丹霞地貌的地方性分异
图5-21 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
1.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低 B.降水少 C.风力大 D.土壤贫瘠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1浙江)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
1.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2.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A. B. C. D.
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表现 举例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为温带荒漠带
“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且沿海岸南北向延伸很长
“块状” 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局部水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的分布。
归纳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对流运动弱,降水少
地形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等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南美洲 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 科迪勒拉山系 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南北方向延伸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归纳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归纳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水源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陆地的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为海洋,无陆地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在B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可能是因为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
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于垂直分异
D.受地形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
8.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可能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练透》P16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2·湖北武汉模拟)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旱、雨季分明。岛屿西部石灰岩广布,与岛上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旱季更显干旱,部分地区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如图)。完成9~10题。
9.图中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0.与岛上热带稀树草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雨影效应 ②焚风效应 ③热岛效应 ④岩溶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基础过关
《练透》P162

图示-菲律宾中部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
活动探究-“巧克力山”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
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什么?
热带季雨林
讨论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
巧克力山所在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巧克力山因土层薄,而难以生长树木。
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
每年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
必修一:植被与环境
必修一:植被与环境
环境→植被
对植被分布的影响:产生地域分异
植物的物候节律:随着气候条件按时间有规律地变化,植物也按一定顺序度过它的发育期:从开始积极的生命活动,出蕾、开花、结实、营养期结束,直到休眠。这种现象叫作植物的“物候现象”。
在水平方向上,相同植被,纬度越低出现的物候现象一般越早。如在我国东南部早春,从广东沿海至26°N附近的福建福州、江西赣州一带,纬度每北移1°,桃树始花日期平均推迟10天。
在垂直方向上,相同植被,山麓地区出现的物候现象比山地早,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直观地体现了从九江到庐山上物候的垂直分布梯度。
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没有分布:说明该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生长旺盛:说明这些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必修一:植被与环境
植被→环境
植被的有利影响/环境效益/生态功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山区) ;(干旱区)防风固沙;减轻自然灾害(旱涝滑坡泥石流等);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等。
植被破坏的不利影响:地表失去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整个地理环境退化。
植被的经济效益:
提供木材、饲料、原料、食品等
以红树林为例: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环境→植被:①沿海地区风力大→支柱根和板状根,抗大风侵袭;②水中相对缺氧→呼吸根,提高呼吸能力;③海水盐度大→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应高盐分的环境;④海水运动复杂→“胎生”,利于海上生长。
植被→环境: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还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也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1.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
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植种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在生态建设中,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在湿润地区一般可以推广植树造林,但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
在较为干旱的地区,要注重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使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草本植物形成合理的结构,而不能单纯种植乔木树种。
草原自然带,自然地理条件并不适合于树木生长,主要措施应该是恢复草被,而不能大规模植树造林。
在不适合垦植的土地上开垦耕作,势必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因此需要退耕。退耕后的土地也应该因地制宜,在森林自然带主要应退耕还林,在草原自然带可退耕还草,在湿地区域宜退耕还湖。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中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
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1. 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A.1 000米以下
B.1 000米至1 500米
C.3 500米以上
D.2 000米至2 500米
2. 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世界某地的气温累计、降水距平图(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值)。
1.图中该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对该地区自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B.有明显季相变化,夏季盛叶冬季无叶
C.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D.叶子坚硬,叶面多有蜡质层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 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
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2.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
C.叶片常年呈绿色 D.抗病虫害能力强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示意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草原
2.从①到③山麓基带的变化反映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自然带位于30°N~35°N。再向北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日本又位于大陆东岸,所以①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C。
第2题,从①到③山麓基带的变化,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体现了热量的变化引起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故选A。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西部非洲植被分布与动物活动示意图。
完成3~4题。
3.湿润气流③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丙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热带草原 B.热带荒漠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解析】第3题,依据图文信息可知,湿润气流③位于非洲西部赤道以北。赤道附近的风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关。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故选D。
第4题,读图可知,丙位于非洲大陆20°N~30°N之间,常年受副高或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植被为热带荒漠。故选B。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某冲积扇示意图,按地表物质组成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据此完成5~6题。
5.①~④区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造成①~④区土壤特征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解析】第5题,①~④区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形由高向低的变化,海拔不高,体现了地方性的分异规律。第6题,①~④区由于流水的沉积分异作用,颗粒由大到小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成土母质。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7.读“两种植被景观”(图I)以及“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Ⅱ),
回答问题。
(1)图I中甲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判断依据。
【答案】(1) 判断依据:植被以草原为主,在草原上散生着乔木和灌木等。
热带草原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7.读“两种植被景观”(图I)以及“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Ⅱ),
回答问题。
(2)与甲植被相比,描述乙植被的突出特点。
【答案】乙植被主要是温带草原,高度比热带草原低,也会有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3)图Ⅱ中A、B、C三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中,
与图I中甲植被景观相适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说明该植被景观与气候特点之间的适应性。
【答案】(3) 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干季时,降水稀少,草木枯黄;湿季时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B 
课后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解析】第(1)题,读图识别甲植被类型。甲植被以草原为主,在草原中散生着乔木和灌木,因此为热带草原,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第(2)题,基于比较性思维,描述乙植被的突出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植被为草原植被,但没有散生乔木和灌木,因此为温带草原;其次与甲热带草原相比,植被高度较低。
第(3)题,考查图Ⅱ所示气候类型与图I中甲植被景观的适应性。三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可见与图I中甲植被景观相适应的是B。植被景观与气候特点之间的适应性在于气候干湿与草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即干季降水稀少,草木枯黄;湿季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草木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