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8:37:38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48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4 DBCB 5--8 CBAD 9--12 BADA 13--16 CAB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1)两晋之际,由于永嘉之乱形成了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推动了六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2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形成了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推动了南方人口的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逐渐超过北方;(2分)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引起了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导致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的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2分)
(2)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2分)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分)
(3)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辩证地分析,从而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2分)
18、不矛盾。理由:两种观点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2分)
观点一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认为清朝的发展高于历史上其他朝代。(1分)清朝前中期,统治者通过设立军机处等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1分)通过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1分)出现了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总结性科技著作,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1分)总之,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国家呈现鼎盛局面。(2分)
观点二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认为清朝落后于西方。(1分)清政府统治腐朽;(1分)人地矛盾突出;(1分)社会矛盾尖锐;(1分)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盛世背后隐藏危机。(2分)
19、(1)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作用: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2分)
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任3点3分)
(2)选择阐述①: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选择阐述②: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任选其一进行阐述,6分)
20、参考答案
信息提取 见证的历史
1976年,该公司要求进入中国市场遭拒 中国改革开放尚未开始,中国“左”倾思想仍然较为严重。
从1978年签订协议到1981年该公司在北京建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美正式建交,这些都促进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对该公司的不同意见 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新鲜事物,人们思想受“左”倾思潮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理解。
1986年,该公司没有实现在中国独资办厂 国内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资独资经营的限制
该公司的“向民间艺术致敬”展览,中国艺术家设计的该公司京剧脸谱瓶子 该公司作为在华国际品牌公司,注重塑造文化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媒介。
2017年,该公司在中国累计投资情况及中国市场对该公司收入的贡献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与世界市场相互依赖,紧密联系。
启示:该公司融入中国市场的历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对内的体制改革;要用全球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各国贸易中的问题与争端。
(提取信息和见证历史,从任三个角度作答即可,9分;启示言之有理皆可,3分)2023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1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
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这
说明
A.方邦联盟是当时华夏政治的共同体
B.中原文化是各部族聚合裂变的产物
C.西周的封邦建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D.华夏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
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汉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
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3.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
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
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二府三司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制
D.明朝设立内阁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
4.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
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
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
A.表明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
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表明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5、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
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