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22: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欣喜若狂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教学过程】
诗词导入、知诗人、解诗题
以诗词激趣导入
师:中国文学诗坛上有两位伟大的诗人,韩愈曾这样称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句诗中的李、杜分别是指哪两位诗人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李白和杜甫。
师:你的文学知识积累的真丰富,李白被称为什么?生:诗仙师:杜甫被称为什么?生:诗圣。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李白和杜甫的流传于世,发射出万丈光芒。今天呀,我们就一起学习杜甫的一首古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知诗人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出示:杜甫的介绍。杜甫这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这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转为衰败的社会现实生活,他的诗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里的快是描写快乐心情的意思。
过渡语: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诗人听到什么好消息,竟让他开心到写下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诗”呢?
解诗题检查预习,指名回答。生:闻:听闻,听说;官兵: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
师:这里的河南河北是指现在的河南河北省吗生:不是,是指黄河以南和以北的地区,河:在古诗中专指黄河。师:你预习的真到位,掌声送给他。
师:诗的题目连起来的意思是什么?生: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全班齐读诗题的意思。
初读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纠正易错字的读音:妻子(“子”读三声),漫卷(“卷”读三声,动词),衣裳(“裳”读 cháng),即(读二声)。过渡语:读准诗的节奏,便于我们理解古诗,这首古诗应该怎样停顿呢,我们来看朗读视频,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在文中划出停顿符号。
学生观看朗读视频(4)检查朗读,指名学生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男生、女生赛读。南半球、北半球赛读。师生在欢快、喜庆的音乐中共同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品词析句,明诗意
品读首联,感受诗人初闻喜讯的喜极而泣,悲喜交集。
过渡语:朗读的第三个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读,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诗的意思。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听闻了朝廷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诗人是在哪里听闻的呢?生:剑外师:请你读一下首联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让学生介绍“剑外”、“蓟北”是指哪里,解释“忽传”的意思。师:诗人刚刚听到朝廷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时的反应是什么?生:涕泪满衣裳
师:诗人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会“涕泪满衣裳”呢?我们先来了解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安史之乱”背景资料。)公元 755年,安禄山范阳发动叛乱,攻下了洛阳和长安,而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安史之乱使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变得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有到了判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惨象。
师:同学们,这八年的逃难生活苦不苦啊?生:苦!师:诗人想不想朝廷收复失地,落叶归根,尽快回到家乡啊?生:想!师:是啊,诗人盼了一年又一年,所以当朝廷收复失地这一喜讯传来时,诗人————生:涕泪满衣裳。
学生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涕泪:眼泪衣裳:上身穿的衣服叫衣,下身穿的衣服叫裳,裳类似于现代人穿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
师:从“涕泪满衣裳”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生:激动、兴奋
师:所以诗人的眼泪是怎样的眼泪?生:幸福的眼泪,快乐的眼泪,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眼泪.板书:喜极而泣让学生带着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心情再读首联。
品读颔联,感悟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学生齐读颔联。
过渡语:诗人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想要和谁分享?生:家人
师:诗中的家人是指谁?生:妻子师:文中的“妻子”和现代文的“妻子”一个意思吗?包括哪些人?(让学生学习运用拆字法解析古今异义词)
生:现代文中的妻子仅仅指妻子。这首诗中的“妻子”不仅包括妻子,还包括孩子
师:“却看”是什么意思?“却”往往表示转折,这里还是转折的意思吗?生:这里不表示转折,却看是指回头看的意思。小组交流讨论:“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意思。组长汇报。学生思考:此时的诗人还有心思读书吗?诗人做了什么动作?
师:漫卷是什么意思?生:胡乱,随意的卷起。师:诗人是酷爱读书的一个人,他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此酷爱读书的一个人,竟做出如此反常的行动,从这里看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喜欲狂。师:喜欲狂的意思是什么?生:高兴的快要发狂,欲:将要师:高兴的快要发狂还可以用哪个成语来解释?生:欣喜若狂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聪明的孩子,掌声送给她!(板书:欣喜若狂)
学生交流讨论颔联的意思,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再读颔联。请同学们把首联,颔联连起来读,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读出诗人的喜极而泣,欣喜若狂。
品读颈联,品悟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学生齐读颈联。
诗人的“喜欲狂”除了表现在“愁何在”“漫卷诗书”,还有哪些行为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呢?生:放歌、纵酒。
学生解释“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畅快痛饮)的意思。补充说明, 启发学生思考:杜甫经过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据资料记载,当时杜甫草堂里种了很多的草药,他的身体已经得了一些疾病,再加上他 52岁的年龄,身体还允许像年轻人一样尽情高歌,畅快痛饮吗?生:不允许。
演一演杜甫的家人会怎样劝说不让他喝酒,杜甫又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演一演师:从“放歌、纵酒”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生:喜欲狂(欣喜若狂)师:诗人在放歌,纵酒中又想到什么呢?生:回家乡。师:诗人在回家的路上想要和谁作伴?生:青春。
青春是什么意思?生:春天。师:颈联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5)请同学们以欣喜若狂的心情再读颈联。
品析尾联,感悟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诗人准备怎么回去?哪句诗写出了诗人回家的路线?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中有几个地名,请同学们默读尾联并圈画出来。出示有关地图,进行讲解:巴峡,巫峡位于长江上,襄阳在湖北省,洛阳在河南省,从巴峡到洛阳,跨越 3个省,1000多公里,行程远不远?生:远。
师:在当时那个年代,交通没有我们现在发达,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是水路,需要坐什么?生:坐船。师:从襄阳到洛阳是陆路,又该怎么走?生:坐马车或者走路。师:这么远的距离,既要坐船,又要坐马车,甚至走着回去,诗人能很快到家吗?生:不能。师:那诗人感觉回家回家快不快 生:快
从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回家快的感觉?生:即从、穿、便下、向。
从“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词语我们感受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归心似箭(板书:归心似箭)师生带着归心似前的心情再读尾联
李白啊也前有一句诗和这首诗的尾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齐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总结颈联,尾联,注意停顿和重音,带着欣喜若狂和归心似箭的心情,再读尾联。
背诵诗文、情景表演看图片背诗文。
指名学生背诵。2、男生,女生比赛背诵,南半球、北半球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第二单元学习了情景表演,请同学们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注意揣摩杜甫和家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请同学们演一演。
纵观全文,感悟爱国情
纵观全文,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的“喜欲狂”?涕泪满衣裳、愁何在、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
诗人的“喜”仅仅是因为自己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回到家乡吗?他还为什么而喜?小组交流讨论。生 1:诗人不是仅仅为自己而喜,还为百姓可以回到家乡安居乐业而喜。生 2:诗人为国家收复失地,国家终于统一而喜。生:......
师:是啊,诗人不仅是为自己而喜,还为家人而喜,更为百姓而喜,更为国家而喜,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生: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浓浓爱国情(板书: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师:爱国之情,古来有之。杜甫的爱国情,令人动容。正是因为了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好好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布置作业:
师:还有很多爱国诗人,还有很多爱国诗句,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爱国的诗句,同学之间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