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欣喜若狂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
认识作者,理解诗题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描写了谁?有同学知道吗?这句话杜甫借沙鸥来自喻,总结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
提起诗圣杜甫,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了,他的古诗咱们信手拈来。
师总结:杜甫的一生啊,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 1500多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是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读诗题。谁能解释解释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读诗题:这一消息冲开了诗人郁积多年的情感闸门,喷薄出“生平第一首快诗”,让我们再读诗题。
初读古诗,圈画地名
这首诗题目中涉及到两个地名,除此之外,诗中还有好几个地名,现在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的地名。(学生读诗标画)交流所画地名:河南、河北、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在这首诗当中啊,作者用了这么多地名,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些地方分别大致在哪里的话,对我们理解古诗会很有帮助,那不妨我们看一幅图。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现在杜甫在哪个地方?被叛军占领的是哪一块?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乡在哪里?那你知道杜甫现在的居住地四川离他的故乡洛阳到底有多远吗?我们不妨来看杜甫的这句诗: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杜甫《恨别》而四川当时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李白曾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同学们,从家乡到四川是如此的长途跋涉、千辛万苦,那杜甫为何还要远离家乡呢?有课下收集到资料的同学吗?跟大家交流交流。大家都提到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的唐朝历史事件,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了诗词的背景,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我想你一定会有新的体悟和感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学生读诗)请个别生读。重点指导:衣裳、妻子的读音及意思。
再读古诗,知古今异义词
在这首诗中,有几个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语,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诗,读完之后标画出古今意思有变化的词语。交流:涕泪、衣裳、妻子、青春2.这些阅读当中的障碍解决了,我想你对这首诗的意思也一定了解了。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合作交流。)同学们对这首诗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师生共同交流)
抓住诗眼,体会情感
我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这首诗,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写诗时的心情,哪个字?(板书:喜)诗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这种心情呢?请同学们画一画,品一品,可以在诗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师生共交流: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咦?不是喜吗?不是高兴吗?干嘛还流泪呢?说说你的理解。用一个成语来说是什么?喜极而泣。所以此时杜甫流的泪是怎样的泪水呀?请你把这一个激动喜悦的杜甫用朗读表现出来。
②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的喜欲狂,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欣喜若狂。同学们,你特别高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那杜甫怎么发狂了?他做了什么呢?(漫卷诗书)每天都把书本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杜甫,现在也不管那么多了,把书稿胡乱地一卷,为什么呀?太开心了嘛!开心的何止他一个人呢,从书里找一找,还有谁?是啊,妻子、孩子满面愁容都一扫而光,那现在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学生写片段。交流并引读:◆是啊,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他们怎能不喜呢?◆从此以后,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怎会不喜呢?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什么叫“放歌”?是的,高歌一曲,放声歌唱。那怎样喝酒叫“纵酒”呢?(补充资料:当时杜甫啊,已经 52岁了,身患多种疾病,实际上是不适合喝酒的,但是作者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放开酒量,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口中歌之。那就让我们陪着这个喜悦的老人一起疯狂一回!学生读诗。)
④“青春作伴好还乡”,真“好”啊!杜甫都规划好了回乡之路。谁来读最后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其实回家的路很长很长,之所以让人感觉那么短暂,是因为此时杜甫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太迫切了,用一个成语来说是什么?(归心似箭)是啊,“一穿一下一向”,仅用了三个动词便浓缩了几千里的行程,和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师总结:喜悦在哪里?喜悦在杜甫喜极而泣的眼泪里,在他漫卷诗书的疯狂里,在年迈老人的放歌纵酒里,在归心似箭的春天畅想里。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喜悦。
拓展阅读,读懂诗人
同学们,这首诗是围绕着“喜”字而展开。可是,可诗中既有泪也有愁。那他为何要写泪与愁呢?(生自由答)其实啊,因安史之乱杜甫离开家乡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他流过无数次的泪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愁绪。通过微课解读杜甫诗词,让学生了解他这八年间的泪与愁。
同学们,杜甫不但关心自己,他的心中还想着百姓,想着国家。所以,之前他有多愁,现在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就有多喜。那你结合刚才咱们讲的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为何而喜?(学生自由说)那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把他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问题设疑,了解结局
师:同学们,杜甫那么归心似箭,你们猜一猜,他后来有没有回到家乡?给大家点提示。课本上的这首诗是作者 763年写的,而屏幕上的这两首诗是 763年以后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这里杜甫又流泪了,“涕泗流”是因为高兴而哭吗?不是的,因为战火不息、民生艰辛而伤心流泪。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这里杜甫又喝酒了,这个喝酒是因为高兴吗?不是的,他是在借酒消愁。不是失地已经被收复了吗?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播放学生人人通空间中上传的课前导学作业,让全班学生了解杜甫生平资料。师总结并引读:一座城,一生情。弥留之际,杜甫又想起了他的这首诗,他会怎么读呢?(请一生读)此时的你又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一生读)同学们,国泰民安的今天,让我们用朗读告慰杜甫的在天之灵,唯有朗读来祭奠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情怀!(全班一起诵读)
布置作业,深化研究
1.背诵诗歌2.搜集、阅读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其他诗歌作品,在人人通中开展一次以“杜甫的诗”为主题的空中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