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22:27: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和“借助背景资料”的方法深入理解古诗,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诵读。拓展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让学生体会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意识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结合古诗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引经据典,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我们的神州大地从不缺乏充满责任感的声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发自肺腑的誓言,“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是岑参从未改变的赤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舍己为公的无畏,那么在诗人陆游的眼中,责任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沿着诗词的长河,追寻诗人的足迹,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
了解诗题,走近作者
了解陆游: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指明回答。
师:我们也应该学会筛选、归纳梳理资料。陆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一生主张抗击金人,忠于祖国,五年级上学期的一首《示儿》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国家至死不渝的爱,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解诗题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题目上,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指名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停顿?生: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师:你根据题目的意思正确停顿,描述的也很有画面感,请坐。让我们再来读一遍。(生齐读)同学们是否发现,秋夜将要黎明之前,一般是人们睡得最甜的时候,陆游为什么不睡觉却去写诗了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去学习这首古诗。根据以往的经验,学习古诗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指名回答)
师:你真是学习的小主人,学习古诗我们需要经历(出示)读通;读懂;诵读。
三读古诗,渐入诗心
一读读通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的学习谁来读这首诗?指生1读师:字正腔圆,读得非常准确,谁来挑战他?(读的准确)指生2读师:同学们听出来了没有,他在读前两句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生: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后面。
师:在后两句的哪个地方又停顿了?生:遗民、泪尽的后面,南望、王师的后面。
师:这样读就叫做有板有眼,(出示:古诗)
师:我们也来有板有眼的读一读(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还要尽可能的读出它的味道来,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生读)
师:好一个“遗民泪尽胡尘里”,我听出了深深地叹息。
、再读读懂
合作学习,诗意初感知
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但这还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读着读着把自己读成了诗人,与诗人心有灵犀,想不想挑战这最高境界?那我们先来读懂诗意,对于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都有哪些好方法呢?生: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
师:大家积累了很多方法。师: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大意(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交流)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看这一句(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生:我们小组通过借助注释,知道了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
师:还巧妙的联系了生活实际,真会学习。再来看后两句:(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哪位小组代表发言?生:我借助注释知道了移民的意思是在金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胡尘指的是金政权,王师是南宋朝廷的军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原宋朝百姓在金人的统治下痛苦不堪。这句诗的意思是:移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一年又一年的盼望着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他们小组翻译的非常贴切。
师:读懂了诗意,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来读?(指一名生读)读的很有感情。
抓关键想画面,诗意再体会
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作品中写景的句子都不是单纯的写景,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思,不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写景的部分(课件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在读诗时,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从这诗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生:从“三万里”感受黄河波涛滚滚,向东流去。从“五千仞”感受华山高耸入云。“摩天”华山之高。师:你的语感和想象力真好,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想象画面,这也是老师向大家介绍的理解古古诗的另一种方法。
师:黄河真有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有五千仞那么高?生:这是夸张的手法。
师: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不难发现,诗人们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这里的三万里、五千仞是为了说明——黄河的长、华山的高
师:同学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波涛滚滚,气势磅礴的黄河。这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西岳华山。作者笔下祖国的山河,让你感受到什么?生:祖国的山河壮丽。
师:是啊,板书:山河壮丽师:让我们把感受送到字里行间,你来读,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指生读)你来读,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指生读)大家齐读,读出江山如此多娇,壮美如画(齐读)(指导要点:读的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师:大美河山,但是南宋人民的生活如同祖国的景色一样美好吗?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请你来读这两句(指名读)师:让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进一步来理解古诗。你通过哪个关键字想象到什么画面?生:“泪尽”“望......”生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又”对朝廷狮王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借助古诗背景,品悟诗情刚才我们利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进一步了解了后两句的意思,那这样就算读懂陆游了吗?其实在这首诗中,还饱含着诗人对国家、百姓的感情,请大家看大屏幕:(指生读)出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再来思考,移民为何眼泪都流干?他们向南望的又什么?而此时此刻,他们苦盼的朝廷军队又在干什么,(出示):《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他们的军队在南方醉生梦死,不思复国。年复一年的期盼,陆游等到收复失地的那一天了吗?生:没有。师:那陆游真的绝望了吗?(出示: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朝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就这样盼望、失望又不绝望,诗人的心真是百转千回、肝肠寸断。板书:苦盼收复
对话陆游,想象与表达
师:接下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师:同学们看,(出示)700多年前,简陋茅屋的篱笆门外,一位老人双手拄杖,头发、胡须已经斑白,他神情凝重,昂首远望,眼中流露出担忧与期盼,他就是陆游,请你根据情境,发挥想象,完成对话。我:老人家,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您是为何而睡不着呢?陆游:唉,我想到了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仿佛看到了——————的画面,听到————————的声音,多么希望—————————————。我:那您的愿望实现了吗?陆游:盼了一年又一年,这真是——————,———————(诗句)啊。生答。
师:一个“泪尽”道出原宋朝百姓多少心酸,这是遗民们盼望统一的泪,是失去亲人伤心的泪,充满仇恨又无可奈何的泪。这真是,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北方老百姓盼望收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780个月,2万三千多个日子!老百姓苦苦盼望的每一天,也是诗人陆游苦苦盼望的日日夜夜呀!这真是,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读诵读
师: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的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对这个“凉”字有了什么新的感悟?生:作者对不能收复失地和盼了一年又一年的悲凉的心情。
师:你不仅读懂了诗,也读懂了诗人的心,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诗人陆游?(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师: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意,再来诵读这首诗。(配乐生读)
拓展迁移,活学活用
在那个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时代,一位位英雄们以笔为枪,写下流传千古的经典。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品读南宋的爱国诗。请大家拿出学习单,结合“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和“借助历史背景”等理解古诗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等会我们来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掌声送给他们。
主题升华,再说责任
师:同学们,当我们追忆往昔,无数次被那些心怀天下的责任感所触动,他们叹自己,读: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悯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悲国家: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责任感更是一种传承,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又应该由着怎样的责任感呢?(生答)
师:是啊,责任并不遥远,也许你自己就是责任的接力者。同学们,韶华不为少年留,但们只要心怀责任,勇于担当,无论我们走多远,归来仍是少年。
推荐阅读,作业布置
师:课下,同学们可以去阅读《陆游传》这本书,体会这位伟大诗人起起伏伏的一生,同时推荐大家欣赏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读英雄诗词,寻文化基因,传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