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1857-1859年,印度反英起义中,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是起义的主力军,土兵是起义的突击力量,部分封建王公参加并领导了起义。这说明当时印度( )
A.沉重打击了殖民者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D.自由平等观念盛行
2、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sar Alexander II”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3、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法则;牛顿没有否定上帝,但从此理性替代或接管了上帝行使权力。“理性替代上帝”是因为牛顿发现了( )
A.人文的理念 B.科学的奥秘
C.上帝的意旨 D.工业的力量
4、下图为中国上海某外企的招聘简章,所招聘职位最早出现始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二战时期 D.冷战时期
5、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以上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力结构 B.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C.工业革命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6、《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7、1917年后,美国的芬兰矿工移民中“一提到列宁的名字心就颤动不已”;在几乎无人知道俄国在哪里的古巴,烟草工人组成了“苏维埃”。这表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B.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人民的结盟与斗争 D.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丘吉尔却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称为“胜利者做的蠢事”。他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体系( )
A.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发展 B.有利于形成战后和平稳定的局面
C.有效地限制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 D.未能妥善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9、192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39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6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近一半的财富。导致“美国损失了近一半的财富”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10、美国新政期间,罗斯福曾承认当时美国"1/3的人口,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他提出“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的人民身上”。由此,他采取的做法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节工业生产
C.兴建公共工程 D.推行社会保障
11、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 )
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 B.美苏冷战对峙
C.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 D.美苏军事实力接近
13、这一会议推动了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并且使独立运动中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大国控制的内容变得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亚非新独立国家开始注意维护自己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避免充当美苏冷战中的棋子。“这一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有学者认为:苏联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脱离了世界。同时,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苏联模式 B.全面否定了苏联的改革
C.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 D.认为东欧剧变是因为民族利益受损
15、大多数国家认识到,联合国并不会任由美国摆布,美国在战争中所遇到的困难都与它未能获得联合国的授权有关。这反映了( )
A.美国已习惯绕开联合国来干涉他国事务 B.联合国已无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
C.美国一直致力于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动武 D.联合国仍然是制约超强国家的重要舞台
16、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贫富差距加大、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推动两极世界格局建立 B.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对抗发达国家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冷战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美苏两霸的抵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而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公正性,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2分)并说明你对该体系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的理解。(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并指出美、苏两国20世纪40年代时“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在欧洲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4分)
18、(12分)全球治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世界经济】
材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力加强。
【世界政治】
材料二: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摘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世界科技】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的原因。(2分)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各国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4分)
19、(20分)材料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摘编自《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基础和标志。(4分)举出“‘联合国家’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史实各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的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