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材料一: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有何不同?
一、古代陆路和水路交通
1、人工道路
(2)思考:以下五幅图是古代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示意图,根据图示,从范围、目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古代交通有何特征。
秦朝
汉朝丝绸之路
罗马帝国道路
隋朝大运河
元朝道路
范围: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性、区域性路网
目的:主要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
影响:影响深远,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古代陆路和水路交通
1、人工道路
项目 代表成就 水 路 交 通 中国
西方 17世纪的法国:
17世纪荷兰: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米迪运河
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2、人工运河
一、古代陆路和水路交通
学思之窗P73:运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降低物资交流成本,改变航运格局,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人类对海洋航路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世界的海洋探索
地域 表现
中国 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
②宋元:
③明朝: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大航海时代来临前的海洋探索有何特点?
地域 表现
西方 ①波利尼西亚人:
②腓尼基人:
③维京人:
④阿拉伯人:
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首次横渡地中海
北大西洋、北海地区探险
印度洋开展贸易
以局部探索为主;
受制于航海技术;
以掠夺和贸易为主
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西方早期海洋探索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特点:区域扩展到全球,全球航路得以建立;
影响:新航路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缩短了航行距离。
1869年
苏伊士运河
1914年
巴拿马运河
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全球航路建立
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交通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进步的影响?
二、人类对海洋航路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三、工业革命后水陆交通的变迁
1807
1812
1814
1839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英国人发明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
水 路
19世纪上半期
欧美修建铁路网,“铁路时代”
19世纪80年代
德国人发明汽车(20世纪前还未普及)
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陆 路
工业革命推动西方西方交通蜕变
19世纪60年代中期
1872年
1881年
1909年
中国人制造的“黄鹄号”蒸汽汽船试航成功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唐胥铁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中国的追赶:
近代交通艰难起步
材料1: 自1825 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月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议对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工业革命后水陆交通的变迁
材料2: 20 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思考中国近代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特点: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原因:顽固派的阻挠;缺少政府的支持;技术依赖西方;传统思想的阻碍
三、工业革命后水陆交通的变迁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3·北京高考·2)“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真题演练
2、(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3、(2022·北京高考·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