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2 15: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表解知识点

1.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人民海军 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建成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研制多种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组成海军部队的多兵种。
人民空军 人民空军在陆军基础上建立,在抗美援朝中取得辉煌战绩;自行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等。
导弹部队的发展 初步建立 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发展壮大 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立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的告示。
初期成就 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美国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要内容 周恩来首次提出。周恩来与印度、缅甸领导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五项原则内容的变化完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历史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印尼的万隆。
主要内容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历史作用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条件 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基本过程 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历史意义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基本过程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重大意义 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中日建交 主要内容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时间地点 2001年10月,上海。
主要内容 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
主要特点 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剖析重难点

1.为什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空军?

原因:历史教训:第一,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甲午战争,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侵入中国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这是导致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第二,建国初期,国内、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国内,国民党残余军队仍在负隅顽抗;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华实行军事包围政策,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空军力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对中国来说,保卫领海,保卫领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安全环境,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尖端武器?

新中国建立之初,以美国为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西方大国不断对中国施以核威胁和核讹诈,包括威胁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朝鲜境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中华民族、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压力。面对当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争取战略主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6年,中央军委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 ( http: / / www.21cnjy.com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并于同年正式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赞同这五项原则,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关系文件中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社会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美国方面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方面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意义:中美建交,意义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广泛:①中美建交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建交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得到发展;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③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④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学法指导

1.多媒体学习法

通过登陆互联网或查阅文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及阅读课文内容,利用图文、音像资料和多媒体技术等,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建立、发展壮大的史实;分析讨论“二战”后国际核武器的发展及对我国的核威胁,认识到我国发展核武器是出于自卫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例】通过各种媒体查阅资料,说明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历史。

【答案】提示: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武器研制、装备改造、重大作用等方面加以说明。

2.处理、利用历史信息

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对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获取历史信息。同时,处理、利用历史信息是中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

【例】查一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案】提示:由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逐步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举例说明)。

3.运用讨论法学习历史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本单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出结论,然后教师进行适当归纳。

【例】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答案】提示:内容应包括历史简要回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等方面。必须明确的是,友好往来是主流;日本近代对中国的侵略罪行罄竹难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