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2 14: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一)表解知识点

1.科学技术的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
964年6月 我国设计的近程地地导弹进行飞行试验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6年10月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了核爆炸。
1970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
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
863计划 1986年开始 涉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1996年增加海洋高技术。现已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 造就了一批新一代高水平人才,缩小了同世界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类别 成就 意义
中学教育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数量大增,学科门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条件、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启动将北大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时期 类别 代表作品或项目 主要特点或内容
文学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 优秀长篇小说 《红岩》、《青春之歌》 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
童话作品 《宝葫芦的秘密》
话剧 《茶馆》
“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短篇小说 《班主任》 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和弘扬民族道德精神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获茅盾文学奖的优秀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李自成》、《东方》等。
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故事片 《大决战》 反映革命年代
《林则徐》 反映历史题材
《开国大典》 反映新中国诞生
《抉择》 反映改革开放
电视连续剧 《日出东方》 反映革命年代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 群众性体育活动 广播体操、练习拳术、各种球赛等 提高了全民身体素质
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学校体育 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设立体育课 学校重点课程
竞技体育 在乒乓球、射击、排球等项目取得巨大成就;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和申办了奥运会 第27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世界第三;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4.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店里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 交通工具比较紧张 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就业制度 国有企业是“铁饭碗” “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保障 城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二)剖析重难点

1.如何认识中国的“两弹一星”?

“两弹”是指1964年10月16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一星”指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上天。我国掌握和突破“两弹一星”技术,前后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作为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和平的中国来说,为什么还要研制它?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两弹一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再次,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3.如何看待“863计划”?

“863计划”是一项具有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国家目标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故被命名为“863计划”。

我们这所以花巨额资金搞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技术的研究,一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要迎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竞争呈现出社会化、加速化、高技术化的新特点,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手段。如果我国不立即着手进行跟踪新技术的计划,就会贻误战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三是实施“863计划”能缩小了中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了带动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持,对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是吸取了历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为21世纪的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我国863计划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

4.如何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是1995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

“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三)学法指导

1.辩证认识科学技术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两面性。我们在认识任何历史事物时,都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科学技术从其产生开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其两面性,即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材料二 :……作为美国军事视察团的成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在原子弹轰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当中最可怕的时刻。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这里空空如野:没有鸟儿,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水泥墙壁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的轮廓,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象一股烟儿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材料三 :1968年6月12日,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大会核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此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

请回答:

(1)2006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多少周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原子弹不仅能够将广岛夷为平地,也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为什么中国还要研制并拥有它?

(3)你觉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什么意义?

(4)列举一项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答案】(1)42周年;邓稼先;

(2)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或第二炮兵;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如果学生回答出“为了国家安全”、“对付美苏核威胁”等类似观点,均可。

(3)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共同利益等观点均可,采意不采点。

(4)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等任一均可。

2.社会调查

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是文字材料的记载,也可以是文物、墓葬、古迹等实物遗存,还可以是人们口语相传的民间传说等等。社会调查,就是个人或有组织、有目的地搜集社会上流传的,与所研究的历史主题相关的民间传说、文字材料、实物遗存等史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认识。

【例】

一、调查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庭收入到居住条件、交通设施、城市(村庄)的变迁……你的家乡也一定在变化之中。请同学们作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变化。

二、调查步骤和实施方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