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 “王戎” 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看见道路两旁的李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当你路过这里,看到满山李子,你会怎么做?
王戎/不取/道旁李
动词,摘
李子
人名,竹林七贤之一
辨字识记
róng
兵器
铠甲
戎装 兵戎相见
戒尺 引以为戒
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
王戎(234年-305年)
字冲,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一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刘义庆(403年-444年)
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文学家、政治家。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今天读的文章和前面所学习的哪篇课文相似呢?
《精卫填海》
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呢?
多朗读
看注释
理文意
说故事
初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3.借助注释,尝试理解文言文意思。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初读课文
cháng zhū
jìng wéi
辨字识记
尝
上竖居中,两点左右对称;横向笔画平行;末点位置恰当。上下中心对齐。
尝试 卧薪尝胆
经常 变化无常
cháng
诸
辨字识记
“讠”横折提的竖段对上点,长短适中。“者”横画平行,中横要长,撇画从竖与下横交叉处穿过,斜而舒展,“日”大小、位置合理。
诸位 诸如此类
堵塞 围追堵截
zhū
辨字识记
竞
三部分比例不要平均分,做到“上下舒展,中心对正”。“立”的第二横要写长些。“儿”的竖弯钩要向外延伸,不要太拘谨。
竞走 物竞天择
竟然 未竟之志
jìng
辨字识记
唯
左窄右宽。“口”窄小偏上;“亻”要挺直。
唯一 唯命是从
维护 举步维艰
wéi
多音字
(kàn) 看见
(kān) 看护
(zhē) 折腾
(zhé)折纸
(shé)折本
看
折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句
王戎不摘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课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介绍人物和背景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读懂课文
1.师生合作读。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cháng zhū
jìng wéi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重点字词解释
尝:曾经
诸小儿:许多小孩子
游:嬉戏玩耍
2.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重点字词解释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2.翻译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诸儿竞走取之,
1.重点字词解释竞走:争着跑过去
之:李子
2.翻译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吧!
唯戎不动。
1.重点字词解释唯:只有
2.翻译
只有王戎没有动。
思考:王戎的做法和大家一样吗
诸小儿竞走
唯戎不动
对比
其他孩子争着摘李子的行为与王戎不摘李子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王戎与众不同。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翻译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动?
1.重点字词解释
之:王戎
而:却
此:代词,这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取之,信然。
1.重点字词解释之:李子
信然:的确如此
2.翻译
他们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思考:王戎的猜测正确吗?
在这则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王戎不取道旁李》带给了你什么启示?
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李子
李子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之”的意思。
练一练
1.诸儿竞走取之。
2.人问之。
3.取之,信然。
王戎
二、根据图画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孔融让梨
三、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边李必苦
一起游玩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证明戎对
诸儿摘李,唯戎不动
结构梳理
感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