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八下5.2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丰城月考)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很大,有“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我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1.根据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南米北面”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玉米、谷子 B.水稻、大豆 C.玉米、高粱 D.水稻、小麦
2.我国南、北方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天山一阴山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3.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2023八下·南明月考)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2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A山脉(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C.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5.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6.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是帐篷
B.冻土深厚,开发难度大
C.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D.为更好的利用土地,应大力发展工业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8.(2023八下·重庆市期中)图中D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
A.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长
(2023八下·南川期中)家住海南的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人准备趁五一长假进行一次研学旅行,他们计划沿着线路①②去观赏祖国的美丽风光,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及考察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三人研学路线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三人沿路线①一路行至a地时,看到的景观最可能的是( )
A.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 B.绿油油的稻田里蛙声唱鸣
C.草原上飘过像云一样的羊群 D.一片苍茫的大漠
11.三人离开a地后,沿着路线②一路西行发现( )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气温越来越寒冷
C.海拔越来越高 D.人烟越来越密集
12.小红出发时告诉父母她会一路收集沿途的特产寄回家,让父母也尝尝鲜,下列特产中不可能是小红在①路线上寄回家的是( )
A.荔枝 B.茶叶 C.脐橙 D.人参
(2023八下·惠阳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A.甲与乙 B.丁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甲
1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
A.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5.确定乙与丁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2022八下·金湖期中)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对甲、乙两地区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农田多为旱地 B.甲地区种植水稻为主
C.乙地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D.乙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7.关于秦岭—淮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方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方
(2021八下·萍乡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乙两地之间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包括( )
①山西省与陕西省的分界线
②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④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不同 B.土壤不同 C.水热不同 D.海拔不同
20.下列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B.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C.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D.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21.下列自然灾害对甲、乙、丙三地影响都大的是( )
A.台风 B.干旱 C.滑坡 D.海啸
(2023八下·迁安期末)《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有一句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依据谚语中展现的农耕景象推断,这里的“山”是指( )
A.秦岭 B.南岭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23.造成“山北山南”农耕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地势的差异
C.气候的差异 D.栽培技术的差异
24.下列数据,可能为山南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950mm B.650mm C.450mm D.150mm
(2023八下·盐城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界线是( )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6.关于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广②以旱作农业为主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综合题
27.(2021八下·渑池期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高大的山体对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和夏季北上的暖湿气流有较大的阻挡作用,使其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秦岭还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联系所学,解读信息,体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两侧气温有明显差异。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2)按照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有寒温带、中温带和 温带,该线以南为 带和热带。
(3)从降水和干湿区看,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年降水量大都在 毫米以下,为 、半干旱等地区;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大都在 毫米以上,为 。地区。
(4)气温和降水是气候因素的重要方面。从气候类型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 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 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5)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以北河流冬季普遍结冰,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6)气候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北方多 、南方多 。从主要粮食作物看,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农作物熟制,北方为一年一熟、 和 ,南方为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南米的原料是水稻,北面的原料是小麦;
故答案为:D。
2.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还是我国许多界线通过的地方;
故答案为:A。
3.造成我国南北农业差异的因素是气候的差异,使得气温和降水不同,农业类型不同;
故答案为:B。
【答案】4.A
5.D
6.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四大牧区分别是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4.A山脉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A。
5.图中所展示的耕地是水田,种植的作物是水稻,此情景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象,符合图中的④地区。
故答案为:D。
6.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高原纬度不高,冻土层不深厚;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为更好利用土地,应大力保护耕地。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 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可见符合条件的是①③⑥.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A、图中D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A正确;
B、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错误;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大致为图中A线,C错误;
D、D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短,结冰期越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答案】9.D
10.A
11.A
12.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该地区的西部平原农牧地带在长期的耕种下,形成了农业“西牧东耕”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导致气候干旱。
9.由图可知,研学路线主要经过的地理区域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青藏地区。故答案为:D。
10.a位于华北平原,可以看到金灿灿的麦田。A正确;
绿油油的稻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错误;
草原上飘过云一样的羊群分布在西北地区。C错误;
苍茫的大漠分布在西北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离开a地后,沿着路线 ② 一路西行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距内陆越来越近,降水变少,气候越来越干旱。故答案为:A。
12.① 路线经过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西北地区。荔枝、茶叶、脐橙为南方地区的作物,人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故答案为:D。
【答案】13.A
14.C
15.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13.秦岭淮河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乙和甲的分界线,A正确。
故答案为:A
14.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的分界线,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15.乙是北方地区,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确定乙与丁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6.A
17.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主要有1月份0℃等温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等。
16.依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区为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北方(甲)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为主,故A正确、故B错误;南方(乙)地区作物熟制可达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故C错误;南方(乙)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冬季无结冰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秦岭—淮河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正确;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方,故B错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故C正确;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方,题目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答案】18.D
19.C
20.C
21.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18.甲乙两地的山脉是秦岭,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分界线是黄河,①错误;我国地势第二、三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②错误,秦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9.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属于暖温带地区,乙位于秦岭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亚热带地区, 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主要原因是两个地方的水热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C
20.A、丙是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A错误;
B、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甘蔗、油菜的主要产地,B错误;
C、四川盆地农业发达,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号,C正确;
D、四川盆地煤炭等资源相对不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C
21.甲乙丙地处内陆受台风和海啸的影响小,秦岭以南地区气候湿润,受干旱的影响小,ABD错误,三个地方四面都是高山分布,容易遭受滑坡灾害,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22.A
23.C
24.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2)在秦岭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2.“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从谚语中推断,此山脉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即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使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类型、农作物有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受气候差异的影响。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小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mm,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mm,适宜对水热要求高的水稻生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分界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的地方,以北区域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为半湿润区;以南区域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为湿润区。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5.B
26.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
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5.由图可知,AB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答案为:B。
26.甲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旱作农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苹果、枣、哈密瓜等温带作物。故答案为:B。
27.【答案】(1)夏季,除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大山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差异不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气温在0℃以上,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2)暖温带;亚热带
(3)800;半湿润;800;湿润
(4)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5)秦岭----淮河
(6)旱地;水田;小麦;水稻;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除青藏高原外,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3)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①从植被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界线;③从降水情况看,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相吻合;④从结冰期来看,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⑤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气候类型上表现为该线以北为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5)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6)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农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点评】(1)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也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就比南方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那方降温幅度比北方小。所以,我国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2)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3)(4)(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6)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八下5.2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丰城月考)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很大,有“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我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1.根据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南米北面”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玉米、谷子 B.水稻、大豆 C.玉米、高粱 D.水稻、小麦
2.我国南、北方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天山一阴山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3.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气候的差异
C.栽培技术的差异 D.地势的差异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南米的原料是水稻,北面的原料是小麦;
故答案为:D。
2.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还是我国许多界线通过的地方;
故答案为:A。
3.造成我国南北农业差异的因素是气候的差异,使得气温和降水不同,农业类型不同;
故答案为:B。
(2023八下·南明月考)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2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A山脉(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C.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5.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6.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是帐篷
B.冻土深厚,开发难度大
C.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D.为更好的利用土地,应大力发展工业
【答案】4.A
5.D
6.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四大牧区分别是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4.A山脉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A。
5.图中所展示的耕地是水田,种植的作物是水稻,此情景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象,符合图中的④地区。
故答案为:D。
6.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黄土高原纬度不高,冻土层不深厚;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为更好利用土地,应大力保护耕地。
故答案为:C。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 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可见符合条件的是①③⑥.
故选:C.
8.(2023八下·重庆市期中)图中D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
A.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长
【答案】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A、图中D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A正确;
B、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错误;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大致为图中A线,C错误;
D、D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短,结冰期越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2023八下·南川期中)家住海南的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人准备趁五一长假进行一次研学旅行,他们计划沿着线路①②去观赏祖国的美丽风光,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及考察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三人研学路线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三人沿路线①一路行至a地时,看到的景观最可能的是( )
A.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 B.绿油油的稻田里蛙声唱鸣
C.草原上飘过像云一样的羊群 D.一片苍茫的大漠
11.三人离开a地后,沿着路线②一路西行发现( )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气温越来越寒冷
C.海拔越来越高 D.人烟越来越密集
12.小红出发时告诉父母她会一路收集沿途的特产寄回家,让父母也尝尝鲜,下列特产中不可能是小红在①路线上寄回家的是( )
A.荔枝 B.茶叶 C.脐橙 D.人参
【答案】9.D
10.A
11.A
12.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该地区的西部平原农牧地带在长期的耕种下,形成了农业“西牧东耕”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导致气候干旱。
9.由图可知,研学路线主要经过的地理区域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没有经过的地理区域是青藏地区。故答案为:D。
10.a位于华北平原,可以看到金灿灿的麦田。A正确;
绿油油的稻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错误;
草原上飘过云一样的羊群分布在西北地区。C错误;
苍茫的大漠分布在西北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离开a地后,沿着路线 ② 一路西行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距内陆越来越近,降水变少,气候越来越干旱。故答案为:A。
12.① 路线经过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西北地区。荔枝、茶叶、脐橙为南方地区的作物,人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故答案为:D。
(2023八下·惠阳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A.甲与乙 B.丁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甲
1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
A.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5.确定乙与丁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答案】13.A
14.C
15.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13.秦岭淮河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乙和甲的分界线,A正确。
故答案为:A
14.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的分界线,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15.乙是北方地区,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确定乙与丁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2八下·金湖期中)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对甲、乙两地区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农田多为旱地 B.甲地区种植水稻为主
C.乙地区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D.乙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7.关于秦岭—淮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方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方
【答案】16.A
17.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主要有1月份0℃等温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等。
16.依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区为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北方(甲)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为主,故A正确、故B错误;南方(乙)地区作物熟制可达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故C错误;南方(乙)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冬季无结冰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秦岭—淮河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正确;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方,故B错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故C正确;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方,题目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 故答案为:B。
(2021八下·萍乡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乙两地之间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包括( )
①山西省与陕西省的分界线
②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④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不同 B.土壤不同 C.水热不同 D.海拔不同
20.下列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B.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C.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D.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21.下列自然灾害对甲、乙、丙三地影响都大的是( )
A.台风 B.干旱 C.滑坡 D.海啸
【答案】18.D
19.C
20.C
21.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18.甲乙两地的山脉是秦岭,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分界线是黄河,①错误;我国地势第二、三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②错误,秦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9.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属于暖温带地区,乙位于秦岭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亚热带地区, 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主要原因是两个地方的水热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C
20.A、丙是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A错误;
B、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甘蔗、油菜的主要产地,B错误;
C、四川盆地农业发达,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号,C正确;
D、四川盆地煤炭等资源相对不丰富,D错误。
故答案为:C
21.甲乙丙地处内陆受台风和海啸的影响小,秦岭以南地区气候湿润,受干旱的影响小,ABD错误,三个地方四面都是高山分布,容易遭受滑坡灾害,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八下·迁安期末)《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有一句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依据谚语中展现的农耕景象推断,这里的“山”是指( )
A.秦岭 B.南岭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23.造成“山北山南”农耕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地势的差异
C.气候的差异 D.栽培技术的差异
24.下列数据,可能为山南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950mm B.650mm C.450mm D.150mm
【答案】22.A
23.C
24.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2)在秦岭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为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无结冰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为半湿润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有结冰期。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2.“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从谚语中推断,此山脉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即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使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类型、农作物有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受气候差异的影响。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小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mm,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mm,适宜对水热要求高的水稻生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分界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的地方,以北区域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为半湿润区;以南区域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为湿润区。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八下·盐城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界线是( )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6.关于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广②以旱作农业为主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25.B
26.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
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5.由图可知,AB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答案为:B。
26.甲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旱作农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苹果、枣、哈密瓜等温带作物。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7.(2021八下·渑池期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高大的山体对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和夏季北上的暖湿气流有较大的阻挡作用,使其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秦岭还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联系所学,解读信息,体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两侧气温有明显差异。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2)按照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有寒温带、中温带和 温带,该线以南为 带和热带。
(3)从降水和干湿区看,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年降水量大都在 毫米以下,为 、半干旱等地区;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大都在 毫米以上,为 。地区。
(4)气温和降水是气候因素的重要方面。从气候类型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 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 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5)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以北河流冬季普遍结冰,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6)气候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北方多 、南方多 。从主要粮食作物看,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农作物熟制,北方为一年一熟、 和 ,南方为 和 。
【答案】(1)夏季,除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大山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差异不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气温在0℃以上,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2)暖温带;亚热带
(3)800;半湿润;800;湿润
(4)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5)秦岭----淮河
(6)旱地;水田;小麦;水稻;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1)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除青藏高原外,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3)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①从植被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界线;③从降水情况看,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相吻合;④从结冰期来看,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⑤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气候类型上表现为该线以北为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5)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6)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农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点评】(1)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也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就比南方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那方降温幅度比北方小。所以,我国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2)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3)(4)(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6)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