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 八下5.1 地理区域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景县期末)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东西跨经度最广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2020八下·中宁期中)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海拔高度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
(2023八上·宁津月考)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一东北地区 B.乙——北方地区
C.丙一一西北地区 D.丁一一南方地区
4.图中传统民居①与下列自然环境匹配的是( )
A.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气候炎热、降水丰富
5.下列语言描述甲地理区域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小桥流水人家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3八上·宛城月考)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下图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
A.甲-④地 B.乙-③地 C.丙-②地 D.丁-①地
7.图中①②两地所在地理区域( )
A.①-年降水量少于800mm,以旱地的主
B.①-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C.②-1月均温低于0℃,油菜种植广泛
D.②-海拔较高,粮食作物喜温凉
8.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 )
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②体现春播的生产环节
③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永州)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雷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每到冬季,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在网上有很多人呼吁,南方地区的冬季也应该采用集中供暖。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处于集中供暖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 南方地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低温期较短 B.南方人抗冻能力强
C.房屋建筑保暖性强 D.经济普遍落后
(2023八下·贵阳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位于图中丙区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南岭 D.横断山脉
12.图中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
13.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④农田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A.①④⑦ B.①④⑤ C.②④⑥⑦ D.①③⑥⑦
(2023八上·沛县月考)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下列叙述,判断其中是真的是( )
A.①③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地势 B.②区域是西北地区
C.③区域的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D.④区域的水资源丰富
15.AB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⑤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16.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②地区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③地区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④地区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17.有关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水田农业 B.②地区是河谷农业
C.③地区是绿洲农业 D.④地区是旱作农业
18.(2023八下·安达期末)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
A.农耕制度的不同 B.传统民居的不同
C.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D.地形不同
(2023八上·开原月考)从东海“移民”黄河滩,青蟹“横行”盐碱地,来自于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团队的科研成果。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数千亩盐碱地水域已经成功养出海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从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穿流而过的河流是
A.长江 B.淮河 C.珠江 D.黄河
20.宁波大学所在省区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1.实施对盐碱地改良并养殖螃蟹成功,体现了
A.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B.耕地面积扩大了
C.我国盐碱地分布广
D.积极探索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二、综合题
22.(2023八上·启东月考)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地区为我国 (地理区域的名称),耕地类型为 。
(2)甲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 。
(3)图中丁地区位于我国 (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气温/地势/光照/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23.(2023八上·宁津月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地理区域③、④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地理区域②、③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②、③区域大致以B (山脉)和C (河流)一线为界,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也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西跨经度最广的是西北地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准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答案】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气候为划分依据,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以降水为划分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以地形地势为划分依据。
故答案为:A
【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答案】3.D
4.D
5.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
(2)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3)北方地区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A、甲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A错误;
B、乙区域整体偏于内陆,为西北地区,B错误;
C、丙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为青藏地区,C错误;
D、丁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4.图中传统民居①为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是傣族的标志民居。竹楼下层四面空旷,主要用来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人住在楼上,既可以防蚊虫,又起到很好的通风透气效果,且二楼更加凉爽干燥。竹楼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读图可知,甲区域为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黄土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该区域最冷月均温低于0℃,冬季寒冷干燥,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C正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是西北地区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特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D
7.A
8.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的地理区域分为四个,分别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6.A、甲为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位于③西北地区,A错误;
B、乙为位于南方地区的鄱阳湖,地处②南方地区,B错误;
C、丙为纳木错畔,位于④青藏地区,C错误;
D、丁为位于北方地区的邢台,位于①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7.A、①为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A正确;
B、①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B错误;
C、②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C错误;
D、②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8.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B正确;没有体现春播的盛传环节,也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②③错误,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A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从北到南,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其中寒温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中温带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新疆南部地区;亚热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热带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和滇粤台南部。气温特点是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差异大。
9.由图可知,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处于集中供暖区的是西北地区,故C正确;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附近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A错误;南方地区全部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B错误;青藏地区横断山脉附近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冬季没有集中供暖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低温期较短,故A正确。跟南方人抗冻能力强无关,B错误。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不利于保暖,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集中供暖跟经济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D
12.B
1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1.读图可知,丙为青藏地区,横断山脉是其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其他山脉不靠近这里;
故答案为:D。
12.甲为北方地区,乙为西北地区,两地的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的北段;
故答案为:B。
13.①.北方地区冬季最低温低于0℃,河流结冰,①正确;
②.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错误;
③.该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③错误;
④.该地农业也旱地为主,④正确;
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为亚热带作物,⑤错误;
⑥.民居屋顶坡度大,为了冬季积雪方便滑落,⑥错误;
⑦.该地的交通以陆运为主,⑦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④⑦,故答案为:A。
【答案】14.D
15.D
16.D
17.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人们在海拔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河谷农业,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14.A、读图可知,图中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与③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错误。
B、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B错误。
C、③北方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错误;
D、④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15.读图可知,图中A是秦岭,B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①④正确,②③⑤错误。
故答案为:D
16.A、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窑洞是③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该地区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A错误;
B、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我国的①西北地区,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用坎儿井输水,B错误;
C、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是④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
D、④南方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其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D正确。
故答案为:D。
17.A、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是绿洲农业,A错误;
B、②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B正确;
C、③北方地区是旱作农业,C错误;
D、④南方地区是水田农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有明显的差异, 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气温和降水的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答案】19.D
20.B
21.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世界第五大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
(2)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部为青藏高原,东部与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行政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25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6.2%。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19.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以及上游的湟水等。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宁波大学位于浙江省,属于南方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1.盐碱地是指含有一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其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会导致植被很难存活和生长。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这种特殊地块的治理和利用,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课题。实施对盐碱地改良并养殖螃蟹成功,体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也体现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原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2.【答案】(1)北方地区;旱地
(2)水稻;降水
(3)非季风区;降水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800mm,主要位于半湿润区,耕地类型为旱地。
(2)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该界线大致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叠,因此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3)由图可知,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该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准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3.【答案】(1)青藏;地形;400
(2)②③;①④
(3)气候;秦岭;淮河;0℃;800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数字①是我国青藏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③为北方地区,④为西北地区,③、④的界线D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图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西北地区。在这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即②南方地区和③北方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①青藏地区和④西北地区。
(3)地理区域②南方地区和③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这两区域大致以B秦岭山脉和C淮河一线为界,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故答案为:(1)青藏;地形;400;(2)②③;①④;(3)气候;秦岭;淮河;0℃;800。
【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 八下5.1 地理区域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景县期末)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东西跨经度最广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西跨经度最广的是西北地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准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2020八下·中宁期中)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海拔高度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
【答案】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气候为划分依据,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以降水为划分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以地形地势为划分依据。
故答案为:A
【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2023八上·宁津月考)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一东北地区 B.乙——北方地区
C.丙一一西北地区 D.丁一一南方地区
4.图中传统民居①与下列自然环境匹配的是( )
A.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气候炎热、降水丰富
5.下列语言描述甲地理区域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小桥流水人家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3.D
4.D
5.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
(2)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3)北方地区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A、甲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A错误;
B、乙区域整体偏于内陆,为西北地区,B错误;
C、丙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为青藏地区,C错误;
D、丁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4.图中传统民居①为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是傣族的标志民居。竹楼下层四面空旷,主要用来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人住在楼上,既可以防蚊虫,又起到很好的通风透气效果,且二楼更加凉爽干燥。竹楼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读图可知,甲区域为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黄土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该区域最冷月均温低于0℃,冬季寒冷干燥,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C正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是西北地区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特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八上·宛城月考)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下图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
A.甲-④地 B.乙-③地 C.丙-②地 D.丁-①地
7.图中①②两地所在地理区域( )
A.①-年降水量少于800mm,以旱地的主
B.①-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C.②-1月均温低于0℃,油菜种植广泛
D.②-海拔较高,粮食作物喜温凉
8.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 )
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 ②体现春播的生产环节
③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6.D
7.A
8.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的地理区域分为四个,分别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6.A、甲为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位于③西北地区,A错误;
B、乙为位于南方地区的鄱阳湖,地处②南方地区,B错误;
C、丙为纳木错畔,位于④青藏地区,C错误;
D、丁为位于北方地区的邢台,位于①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7.A、①为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耕地以旱地为主,A正确;
B、①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B错误;
C、②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C错误;
D、②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8.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B正确;没有体现春播的盛传环节,也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②③错误,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2·永州)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雷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每到冬季,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在网上有很多人呼吁,南方地区的冬季也应该采用集中供暖。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处于集中供暖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 南方地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低温期较短 B.南方人抗冻能力强
C.房屋建筑保暖性强 D.经济普遍落后
【答案】9.C
10.A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从北到南,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其中寒温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中温带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新疆南部地区;亚热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热带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和滇粤台南部。气温特点是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差异大。
9.由图可知,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处于集中供暖区的是西北地区,故C正确;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附近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A错误;南方地区全部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B错误;青藏地区横断山脉附近没有处于集中供暖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冬季没有集中供暖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低温期较短,故A正确。跟南方人抗冻能力强无关,B错误。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不利于保暖,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集中供暖跟经济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八下·贵阳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位于图中丙区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南岭 D.横断山脉
12.图中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
13.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④农田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A.①④⑦ B.①④⑤ C.②④⑥⑦ D.①③⑥⑦
【答案】11.D
12.B
1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1.读图可知,丙为青藏地区,横断山脉是其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其他山脉不靠近这里;
故答案为:D。
12.甲为北方地区,乙为西北地区,两地的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的北段;
故答案为:B。
13.①.北方地区冬季最低温低于0℃,河流结冰,①正确;
②.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错误;
③.该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③错误;
④.该地农业也旱地为主,④正确;
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为亚热带作物,⑤错误;
⑥.民居屋顶坡度大,为了冬季积雪方便滑落,⑥错误;
⑦.该地的交通以陆运为主,⑦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④⑦,故答案为:A。
(2023八上·沛县月考)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下列叙述,判断其中是真的是( )
A.①③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地势 B.②区域是西北地区
C.③区域的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D.④区域的水资源丰富
15.AB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⑤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16.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②地区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③地区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④地区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17.有关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水田农业 B.②地区是河谷农业
C.③地区是绿洲农业 D.④地区是旱作农业
【答案】14.D
15.D
16.D
17.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人们在海拔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河谷农业,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14.A、读图可知,图中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与③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错误。
B、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B错误。
C、③北方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错误;
D、④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15.读图可知,图中A是秦岭,B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①④正确,②③⑤错误。
故答案为:D
16.A、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窑洞是③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该地区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A错误;
B、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我国的①西北地区,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用坎儿井输水,B错误;
C、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是④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
D、④南方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其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D正确。
故答案为:D。
17.A、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是绿洲农业,A错误;
B、②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B正确;
C、③北方地区是旱作农业,C错误;
D、④南方地区是水田农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18.(2023八下·安达期末)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
A.农耕制度的不同 B.传统民居的不同
C.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D.地形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有明显的差异, 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气温和降水的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形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内部地理差异的原因是 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2023八上·开原月考)从东海“移民”黄河滩,青蟹“横行”盐碱地,来自于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团队的科研成果。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数千亩盐碱地水域已经成功养出海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从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穿流而过的河流是
A.长江 B.淮河 C.珠江 D.黄河
20.宁波大学所在省区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1.实施对盐碱地改良并养殖螃蟹成功,体现了
A.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B.耕地面积扩大了
C.我国盐碱地分布广
D.积极探索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答案】19.D
20.B
21.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世界第五大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
(2)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部为青藏高原,东部与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行政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25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6.2%。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19.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以及上游的湟水等。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宁波大学位于浙江省,属于南方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1.盐碱地是指含有一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其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会导致植被很难存活和生长。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这种特殊地块的治理和利用,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课题。实施对盐碱地改良并养殖螃蟹成功,体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也体现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原则,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2.(2023八上·启东月考)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地区为我国 (地理区域的名称),耕地类型为 。
(2)甲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 。
(3)图中丁地区位于我国 (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气温/地势/光照/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答案】(1)北方地区;旱地
(2)水稻;降水
(3)非季风区;降水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800mm,主要位于半湿润区,耕地类型为旱地。
(2)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该界线大致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叠,因此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3)由图可知,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该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草原、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准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3.(2023八上·宁津月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地理区域③、④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地理区域②、③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②、③区域大致以B (山脉)和C (河流)一线为界,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也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
【答案】(1)青藏;地形;400
(2)②③;①④
(3)气候;秦岭;淮河;0℃;800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数字①是我国青藏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③为北方地区,④为西北地区,③、④的界线D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图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西北地区。在这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即②南方地区和③北方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①青藏地区和④西北地区。
(3)地理区域②南方地区和③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这两区域大致以B秦岭山脉和C淮河一线为界,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故答案为:(1)青藏;地形;400;(2)②③;①④;(3)气候;秦岭;淮河;0℃;800。
【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大致以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