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清检测二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积累与运用。(17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①兴来每独往, 。
② ,儿女共沾巾。
③人生在世不称意, 。
④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⑤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朔(shuò)方 稽(jǐ)首 污秽(huì)
B、脂粉奁(lián) 翡(fěi)翠 虐(nüè)待
C、迸(bèng) 射龙吟凤哕(suì) 犀(xī)利
D、胆怯(qiè) 酬和(hè) 睥睨(bìnì)
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
(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 ,应改为 。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
二、诗歌鉴赏:阅读《饮酒(其五)》:(3分)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三、阅读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节选),完成5-7题。(8分)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5、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表现的不同的“美”。(写出两种)(2分)
(示例)女孩子歌声的淳朴本色美。 、
6、试举一例说明作者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7、有人认为,选文花费笔墨描写自然景物属偏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内容”与“主旨”之败笔,你的看法及理由是什么 (3分)
(二)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完成8-10题。(6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分)
9、诗中采用“ ”和“ ”(每空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2分)
10、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三)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1-15题。(1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薄暮冥冥 薄: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1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1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1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四)阅读选文,完成16-20题。(11分)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 。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 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6、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17、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2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18、选文第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
19、选文第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2分)
20、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四、作文(53分,含书写分3分)
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横线上的内容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