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八下6.1 北方地区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吉林期末)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区域某区域各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河流的河长负责人应重点关注的灾害是( )
A.寒潮 B.夏涝 C.台风 D.冬旱
3.下列选项符合该区域普遍河流特征的是( )
A.河流有明显结冰期 B.有冬汛
C.夏季断流 D.河流为内流河
4.下列选项符合该区域自然植被特征的是( )
A.植被为草原 B.植被为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
C.植被为荒漠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5.该区域的种植业类型为( )
A.水田农业 B.绿洲农业 C.旱地农业 D.河谷农业
6.(2023八下·黑龙江期中)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C.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7.(2023八下·巴州期中)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C.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8.(2023八下·南宁月考)下列描述,与北方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
B.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甘蔗、油菜等
D.1月均温在0℃以下
(2023八下·蚌埠)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图为环渤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环渤海地区( )
A.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严重缺乏 B.有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D.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10. 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北方最活跃的地区,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为( )
A.河运交通便利 B.自然资源丰富
C.平原面积广大 D.工业基础雄厚
11.(2022八下·乾安期末)一次朋友聚会时,小张告诉大家:“滑冰还要学吗?我们那里三岁的小孩都会.”请问小张应该是哪里人( )
A.海南人 B.广东人 C.东北人 D.台湾人
(2022八下·安居期末)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为一幅剪纸作品,名为“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下列对该场景主要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内春旱均严重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C.土壤多为黑土地,红土地
D.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14.(2022八下·永年期末)下列诗句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C.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5.(2022八下·惠来竞赛)右图是某书中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介绍,有部分内容因纸张破损而看不清楚。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破损处应有的内容是( )
A.-15℃以下 B.-10℃以下 C.0℃以下 D.5℃以下
(2022八下·中山期中)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1500﹣2000米,清末逐渐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1962年国家成立塞罕坝林场,历经半个世纪的造林形成目前的万顷林海。如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林场对北京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调节气候 C.经济用林 D.减少风沙
17. 该林场所植树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
①春季干旱 ②夏季高温 ③秋季阴雨 ④冬季冻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 林场建设中特别注重防火,推测该林场火灾风险最高的时间是( )
A.4~5月 B.6~7月 C.8~9月 D.11~12月
二、综合题
19.读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1)填注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 (山脉),b是 (山脉)
(2)位于a两侧的地形区d是 、f是 ,位于b两侧的地形区c是 、e是
(3)e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采取的根治措施是
(4)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我国正在修建 工程,此工程主要是将 流域的水调往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的东线充分利用了图中的g河作为输水通道,g河也是2008年中国雪灾期间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g是
(5)试简述北方地区农业和人民生活的特征.
(2023八下·开江月考)下图为“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地形区甲、乙、丙中,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填代号),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填代号),甲和乙的分界山脉A是 。
21.丙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列举2条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解答】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东部是山西高原,西部是陕北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
故选:A.
【点评】
【答案】2.B
3.A
4.B
5.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很高,容易出现夏涝的情况;
故答案为:B。
3.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的特点是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那么可以判断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故答案为:A。
4.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是落叶阔叶林和少量的针叶林;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故答案为:B。
5.北方地区的种植业为旱作农业;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绿洲农业在西北地区;河谷农业分布在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A不符合题意;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符合题意;
C.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 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7.【答案】D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云贵高原位于南方地区,A错误;
B.青藏高原位于青藏地区,东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B错误;
C.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地区,C错误;
D.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都位于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8.【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是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A正确;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小,B正确;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甜菜等,甘蔗、油菜分布于南方地区,C错误;通常1月均温在0℃以下,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9.C
10.D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
9.读图可知,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降水少且用水量大,水资源十分缺乏,A错误。这里有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B错误。环渤海地区有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C正确。该地区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区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10.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等,其中工业基础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正确;河运、自然资源和平原属于自然条件,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当地传统的运动项目是滑冰,而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在0℃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期,降水丰沛,当地传统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如海南、广东、台湾等,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2)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 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12.根据题意可知, 剪纸中反映的是“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该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区是北方地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A.区域内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A不符合题意;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B符合题意;
C. 土壤多为黑土地,黄土地,C不符合题意;
D.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平原广阔,小麦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是北方地区景观;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景观。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5.【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冬季气温在0℃以下;
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16.D
17.D
18.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其防止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等等。
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塞罕坝地区清末时期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环境,加上其西北部多沙地,成为北京风沙活动的来源,塞罕坝林场可以大大减少北京地区的风沙活动,D正确;林场的建设客观上可以对滦河起到一定的涵养水源作用,但不是最主要作用,A错误;林场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塞罕坝当地小气候,但对北京地区作用有限,B错误;该林场的建设主要是恢复植被从而发挥其生态价值,而不是砍伐获取木材等经济价值,C错误。故答案为:D。
17.塞罕坝地区春季后期气温回升,蒸发增大,同时降水少,导致气候干旱,而春季正值树木抽绿生长季节,会导致树木生长缺水,①正确;由于该地海拔相对较高,故夏季不容易出现影响树木生长的高温天气,②错误;秋季北方雨季结束开始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③错误;该地纬度和海拔较高,冬季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寒冷,易对幼苗造成冻害,④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④对应的D正确,②③所在的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4~5月为该地的春季,春季是该地气温回升、但降水少的季节,空气、植被及林下可燃物的含水率低,正是火灾高风险时期,A正确;塞罕坝6—9月降水较多,树木、林下可燃物的含水率高,火灾风险低,B、C错误;11—12月,气温降低,地表多有积雪覆盖,火灾风险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19.【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
(2)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
(4)南水北调;长江;京杭运河
(5)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a是大兴安岭,b是太行山;(2)根据我国的地形区的位置看出,d是东北平原,f是内蒙古高原,c是华北平原,e是黄土高原;(3)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种草;(4)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的东线的方案充分利用了g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5)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太行山;(2)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4)南水北调;长江;京杭运河;(5)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点评】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答案】20.乙;丙;太行山脉
2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干沟万壑、支离破碎;华北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20.根据北方地图区的甲、乙、丙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称“黄土地”是指我国的华北平原(甲)和黄土高原(乙) ,为“黑土地"的是丙即东北平原。图中A是太行山脉,是甲华北平原和乙黄土高原的分界山脉。
21.根据北方地图区可知丙地区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利于农作生长;东北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土壤肥沃。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八下6.1 北方地区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八下·吉林期末)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解答】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东部是山西高原,西部是陕北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
故选:A.
【点评】
(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区域某区域各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河流的河长负责人应重点关注的灾害是( )
A.寒潮 B.夏涝 C.台风 D.冬旱
3.下列选项符合该区域普遍河流特征的是( )
A.河流有明显结冰期 B.有冬汛
C.夏季断流 D.河流为内流河
4.下列选项符合该区域自然植被特征的是( )
A.植被为草原 B.植被为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
C.植被为荒漠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5.该区域的种植业类型为( )
A.水田农业 B.绿洲农业 C.旱地农业 D.河谷农业
【答案】2.B
3.A
4.B
5.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很高,容易出现夏涝的情况;
故答案为:B。
3.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的特点是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那么可以判断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故答案为:A。
4.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是落叶阔叶林和少量的针叶林;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故答案为:B。
5.北方地区的种植业为旱作农业;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绿洲农业在西北地区;河谷农业分布在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C。
6.(2023八下·黑龙江期中)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C.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A不符合题意;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符合题意;
C.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 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7.(2023八下·巴州期中)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C.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答案】D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A.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云贵高原位于南方地区,A错误;
B.青藏高原位于青藏地区,东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B错误;
C.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地区,C错误;
D.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都位于北方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8.(2023八下·南宁月考)下列描述,与北方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
B.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甘蔗、油菜等
D.1月均温在0℃以下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是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A正确;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小,B正确;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甜菜等,甘蔗、油菜分布于南方地区,C错误;通常1月均温在0℃以下,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23八下·蚌埠)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图为环渤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环渤海地区( )
A.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严重缺乏 B.有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D.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10. 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北方最活跃的地区,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为( )
A.河运交通便利 B.自然资源丰富
C.平原面积广大 D.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9.C
10.D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
9.读图可知,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降水少且用水量大,水资源十分缺乏,A错误。这里有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B错误。环渤海地区有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C正确。该地区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区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10.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等,其中工业基础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正确;河运、自然资源和平原属于自然条件,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11.(2022八下·乾安期末)一次朋友聚会时,小张告诉大家:“滑冰还要学吗?我们那里三岁的小孩都会.”请问小张应该是哪里人( )
A.海南人 B.广东人 C.东北人 D.台湾人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当地传统的运动项目是滑冰,而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在0℃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期,降水丰沛,当地传统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如海南、广东、台湾等,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22八下·安居期末)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为一幅剪纸作品,名为“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下列对该场景主要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内春旱均严重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C.土壤多为黑土地,红土地
D.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答案】12.B
13.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
(2)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 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12.根据题意可知, 剪纸中反映的是“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该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区是北方地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生活场景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A.区域内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A不符合题意;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B符合题意;
C. 土壤多为黑土地,黄土地,C不符合题意;
D.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2八下·永年期末)下列诗句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C.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平原广阔,小麦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是北方地区景观;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景观。故根据题意选B。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5.(2022八下·惠来竞赛)右图是某书中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介绍,有部分内容因纸张破损而看不清楚。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破损处应有的内容是( )
A.-15℃以下 B.-10℃以下 C.0℃以下 D.5℃以下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冬季气温在0℃以下;
故答案为:C。
【点评】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深厚,因此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其中东北平原平坦开阔,技术先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22八下·中山期中)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1500﹣2000米,清末逐渐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1962年国家成立塞罕坝林场,历经半个世纪的造林形成目前的万顷林海。如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林场对北京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调节气候 C.经济用林 D.减少风沙
17. 该林场所植树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
①春季干旱 ②夏季高温 ③秋季阴雨 ④冬季冻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 林场建设中特别注重防火,推测该林场火灾风险最高的时间是( )
A.4~5月 B.6~7月 C.8~9月 D.11~12月
【答案】16.D
17.D
18.A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其防止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等等。
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塞罕坝地区清末时期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环境,加上其西北部多沙地,成为北京风沙活动的来源,塞罕坝林场可以大大减少北京地区的风沙活动,D正确;林场的建设客观上可以对滦河起到一定的涵养水源作用,但不是最主要作用,A错误;林场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塞罕坝当地小气候,但对北京地区作用有限,B错误;该林场的建设主要是恢复植被从而发挥其生态价值,而不是砍伐获取木材等经济价值,C错误。故答案为:D。
17.塞罕坝地区春季后期气温回升,蒸发增大,同时降水少,导致气候干旱,而春季正值树木抽绿生长季节,会导致树木生长缺水,①正确;由于该地海拔相对较高,故夏季不容易出现影响树木生长的高温天气,②错误;秋季北方雨季结束开始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③错误;该地纬度和海拔较高,冬季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寒冷,易对幼苗造成冻害,④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④对应的D正确,②③所在的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4~5月为该地的春季,春季是该地气温回升、但降水少的季节,空气、植被及林下可燃物的含水率低,正是火灾高风险时期,A正确;塞罕坝6—9月降水较多,树木、林下可燃物的含水率高,火灾风险低,B、C错误;11—12月,气温降低,地表多有积雪覆盖,火灾风险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9.读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1)填注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 (山脉),b是 (山脉)
(2)位于a两侧的地形区d是 、f是 ,位于b两侧的地形区c是 、e是
(3)e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采取的根治措施是
(4)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我国正在修建 工程,此工程主要是将 流域的水调往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的东线充分利用了图中的g河作为输水通道,g河也是2008年中国雪灾期间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g是
(5)试简述北方地区农业和人民生活的特征.
【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
(2)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
(4)南水北调;长江;京杭运河
(5)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a是大兴安岭,b是太行山;(2)根据我国的地形区的位置看出,d是东北平原,f是内蒙古高原,c是华北平原,e是黄土高原;(3)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种草;(4)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的东线的方案充分利用了g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5)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本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太行山;(2)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4)南水北调;长江;京杭运河;(5)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点评】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023八下·开江月考)下图为“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地形区甲、乙、丙中,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填代号),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填代号),甲和乙的分界山脉A是 。
21.丙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列举2条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 。
【答案】20.乙;丙;太行山脉
2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干沟万壑、支离破碎;华北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20.根据北方地图区的甲、乙、丙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称“黄土地”是指我国的华北平原(甲)和黄土高原(乙) ,为“黑土地"的是丙即东北平原。图中A是太行山脉,是甲华北平原和乙黄土高原的分界山脉。
21.根据北方地图区可知丙地区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利于农作生长;东北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土壤肥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