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演讲稿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重视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演讲稿的写法。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或者电影中看过阅兵式吗?(看过)
师:在阅兵式上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师:即兴表演师:同学们,你知道“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张思德》视频片段)板书: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背景资料整体感知
分析课题: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做的演讲,它不同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它既不是写人的,也不是写事的,而是跟我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这种文体我们称之为“议论文”
发表背景:1944年 9月 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下午一点多,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 12月 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选》
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张思德 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张思德成了孤儿。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他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 5日带领 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 29岁。
自读课文总结段意
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的跟大家介绍一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都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认真读,就能找到。这种学习方法叫做“归纳法”(板书)
示例: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生读书、自由回答。并总结。(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板书
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第 2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学生自由回答: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
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生知道的:鲁迅雷锋李大钊等)(总结段意:死的意义学生自由补充)(第 1句总说“人死的意义有不同”第 2句是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死的意义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第 3句说了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最后指出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学生自由回答生:我发现第 2自然段围绕“怎样看待生和死的问题”,也是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请大家看一看,第 1句话总说“人死的意义有不同”,第 2句是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死的意义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第 3句就说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最后指出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师:你体会得非常好。我们一起再读读第 2自然段,用心体会句子之间意思的严密。3.小组讨论第 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说的?毛主席围绕这个观点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总结段意: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学生自由补充)生默读,思考,讨论。生:我觉得这段话就是围绕一个意思来说的: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师:那么毛主席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他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呢?生:这段话共有 6句。我着重说说前两句。第一句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二句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也好,党外人士也好,敌人也好,都可以指出我们的缺点。师:谁接着说下去?生:我来接着说。第 3、4句话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第 5句话是举了“精兵简政”的例子,再次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到第 6句话,毛主席总结提出了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师:这 6句话,围绕“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展开,层次非常清楚。生:我还发现毛主席用了好几组关联词语,让意思表达非常完整和严密。
师:在第 3自然段中,毛主席用了哪些关联词语呢?请同学们把这些关联词语标出来。(学生默读,标注关联词。)生:我发现毛主席用了这些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第 1句讲我们如果有了缺点,不怕别人指出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第 2句讲不管什么人向我们指出都行。第 3、4句是说我们虚心听取批评的前提,就是“说的对,对人民有好处”第 5句举例“精兵简政”再次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第 6句毛主席总结提出了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提示:在这一段里,为了体现议论的严密还用了很多关联词,请你来找一找(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就...)理解“精兵简政”,了解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意义。强调李鼎铭--鼎的写法。小组合作学习第 4、5自然段,共同汇报。自由读书,用心体会句子之间的严密关系。
小组汇报:第 4自然段中心是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并请同学补充第 5自然段是寄托哀思、团结人民(板书)生:我还发现第 4自然段后半部分句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讲我们要努力奋斗,第二句讲要奋斗就会有死人的事情发生,第三句讲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第四句讲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一句讲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生:我觉得这几句话之间不仅联系非常紧密,道理也讲得非常全面。毛主席先说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马上用“但是”一转,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接着用“不过”一转,说“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思维很严密。四、感情升华,爱护祖国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请同学们读主题丛书 3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找出文章是围绕哪一中心展开的?又是如何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并在书上做一下批注,学以致用。然后小组交流。
五、课后练写
师:针对学校正在进行的主题阅读活动写一篇倡导同学们“爱读书读好书”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