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20: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
【教学目标】
会写“腊、粥”等 13个生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搅和、可靠、猜想”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及家庭生活的温情。
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领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八儿“等粥”时的内心的变化,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语言的生动,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及家庭生活的温情。
【教学过程】
预习汇报(3分钟)提示:“粥”左中右结构,“弓”“米”书写要窄,三个部件要写均匀。小组读—排火车读词语
学习第一段(5分钟)
师: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体验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其中在描写腊八粥时,老舍先生只从材料丰富方面进行了描写,那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作者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预设:“把小米、饭豆······塞灌”,这里写了食材的丰富、做法简单、味道诱人;“糊糊涂涂”写出了粥的浓稠。学生总结四个方面:外观浓稠、材料丰富、做法简单、味道诱人看到这样的腊八粥,“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老师问)都喜欢极了,谁不是嘴里就立时就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那现在就让我们齐读这部分内容,感受一下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腊八粥,感受一下人们对它的喜爱。出示:“把小米、饭豆······塞灌呢!”
(三)借助导图,理清结构(3分钟)(板贴)
师:除了介绍了腊八粥,文中还讲了哪两件事情呢?请参考预习单中的思维导图来,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从文章篇幅看,“等粥”部分是详写,而“喝粥”则是?现在,让我们聚焦“等粥”部分,其中呈现了 4个生活场景,你能找到吗?能不能以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预设:课文有三个部分:其中,2-17段写“等粥”;18-19段写“喝粥”;“等粥”部分可分为 4个场景: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四)研读“等粥”,感受“馋样儿”(20分钟)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等粥”,默读课文的第 2-17自然段,圈画出八儿馋样儿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出示)
盼粥学生汇报(我画的是这个句子,读-这是什么描写,借助关键词“”,我感受到···)大家有没有特别馋的时候,你当时是什么表现?(学生说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下文想象奠定基础)那文中的八儿面对他喜爱的腊八粥时,他又是怎样呢?①动作描写:“进进出出”,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好奇、兴奋、馋样。②神态描写:“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喜悦之情。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要哭的样子”,写出了他的急切、盼望之情。(松劲:没意思,扫兴)③语言描写:“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表示话没说完,心里急切。由于进出多次,可能被妈妈打断了,所以语言简短,这也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那我饿了!”,其实并不是真饿,而是发泄不满,跟妈妈赌气、撒娇,想要早些喝上腊八粥。练读,体会八儿急切;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段人物对话,要读出八儿的急切。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2.分粥
1)“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要不然·····两碗半······”预设:语言描写,看出八儿的急切心情,侧面写出了粥的诱人预设:粥未熬好,八儿为了想多喝粥就打起了小算盘,想尽理由,给家人分粥,不断跟妈妈讨价还价,还把妈妈拉倒自己的阵营,写出了天真、聪慧、狡黠、贪心,预设:也看出妈妈对他的疼爱,爸爸和大哥对他的爱背景:这篇文章写于 1925年,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生活穷困,平时能吃饱就不错了,一年之中也只能在“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时,如果你是八儿,你会怎样?预设:也像八儿一样,迫不及待3)师范读—练读—指生读—男女生对话(现在你就是八儿,请你把那种急于吃粥,想着法子多给自己分碗粥的心情读出来)
3.学法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受到了小八儿想要急切喝粥的“馋样儿”,从侧面感受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现在请你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这些描写,待会儿请同学表演。
4.展示“馋样儿”今天是腊八节,瞧,方家大院的的小八儿妈妈正在灶房前忙着熬腊八粥呢,得知熬粥的小八儿又一次地钻进了灶房······感谢你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我们仿佛就看到了那个天真可爱的小馋猫儿。
5.小组合作,感受对粥的细腻描写(形态、声音、颜色、口感、变化)(10分钟)这八儿为什么这么馋啊?(粥太美味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腊八粥逐渐粘稠、熟烂,贪吃的小八儿自然对这锅粥充满了向往,那请在文中找出对粥的细腻描写,并与组员交流分享。等粥细腻描写腊八粥盼粥分粥猜粥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煮的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看粥大的特别吓人的赤枣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锅中的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预设:“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锅中的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3个叹气用的怎样?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逐渐粘稠,非常生动;同时,表现了他想喝粥却喝不到的失落之情。与其说是粥在叹气,其实也在暗示八儿的心理变化预设:迫不及待喝粥的八儿终于看到了锅中的一切,“栗子跌进锅里”“融掉”“肿胀”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拟人化的语言,细腻地写出了粥的熟烂状态。预设;八儿的猜测与实际看到的几乎一致;八儿脑海中猜想的腊八粥食材丰富,描写细致;八儿看粥时的仔细,既符合预想,也在预料之外;同时“惊异”一词,神态描写,借助插图体会八儿看到粥时发现颜色不对而感到奇怪的内心变化。
小结:以儿童的视觉,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了描写,让粥有了灵气和生命力。
梳理文章线索呈现表格:作者围绕“腊八粥”着重写了八儿“等粥”的部分,我们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抓住八儿的内心变化这条线索,感受到八儿的天真、狡黠的形象,从侧面烘托腊八粥的美味;将八儿的感受、活动与粥紧密联系,相互映衬,呈现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图景。等粥八儿的“馋样儿”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盼粥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喜得快要发疯了;眼睛可急红了;八儿要哭的样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子“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续。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分粥“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一共八碗,是吗?” “ 要 不 然 我 吃 三 碗 半 , 你 就 吃 两 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猜粥看粥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大的特别吓人的赤枣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质疑“喝粥”,理解详略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喝上腊八粥了,这时候的八儿内心是怎样的?动作描写:“靠着”“斜立”“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作者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写出了一家人喝完之后的心满意足的幸福感。
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喝粥的过程,只写了喝粥后一家人的表现的好处是什么呢?预设:腊八节这天,更多呈现家庭场景,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可以看到一家人围坐一起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结尾更有余味。预设:因此,回顾全文,在写法的运用上,想围绕中心表达的是对腊八粥的期待,家人对他的爱,对家乡的怀念,所以详写“等粥”,略写“喝粥”。
经典拓展,课堂延伸
师:沈从文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腊八粥软糯、香甜,让我们感受到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其实,还有很多名人写下了对腊八粥的感情,课下让我们运用课上所学,重温名家们的美文,感受腊八节带给我们的温暖吧。
作业布置
拓展作业: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体会文章在主次安排、语言描写
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实践作业:尝试做一做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