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邵阳市初中联考试题卷
九年级历史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2.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3.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4.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邵阳市新宁县白面寨遗址出土了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这些考古成果反映了4000多年前资水流域的种植和手工技术。与该遗址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安阳殷墟遗址
2.《宝庆府志·沿革表》载: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封长沙刺王之子、汉景帝六世孙刘赏为昭阳侯。从长沙王国分出来的昭阳侯国,其出现的原因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巩固统治的某项措施。该措施是( )
A.北击匈奴 B.首创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实施“推恩令”
3.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如下表格。表中内容体现了( )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
C.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D.古代经济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的总趋势
4.我国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该朝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5.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第8个浮动假日)。对此,网友议论纷纷。下列言论中,不准确的是( )
A.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B.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文化价值理念
C.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标志着春节成为世界人民最喜欢的节日
6.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一次“近代化的尝试”。这次“近代化的尝试” ( )
A.迅速地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C.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7.下表是某同学搜集的部分邵阳籍英烈的一些信息,他们都牺牲于( )
黄红(1904~1941)邵东人、袁国平(1906~1941)邵东人 李国重(1908~1942年)邵东人、谢嵩(1903~1938年)邵东人 李伯蛟(1897~1937)邵阳县人、傅杰(1900~1939)绥宁人 谢国安(1920~1940))新邵人、陈纯一(1903~1938)新宁人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9.分析下表,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青铜文化、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制成就,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平衡性 C.多元性 D.开放性
11.张骞通西域后,某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三国吴时,武冈云山建制止寺,为邵阳市境内该宗教最早的寺院。该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2.公元前4世纪晚期,某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积极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3.特定的俗语或谚语是历史的写照。下列俗语或谚语中,能准确反映欧洲中世纪封君与封臣关系特点的是( )
A.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4.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英国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说:“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他们的思想体现了( )
A.人文精神 B.禁欲苦行 C.神权至上 D.契约精神
16.了解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史实是( )
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①
A.手工工场出现 B.文艺复兴的开展
C.启蒙运动兴起 D.马克思主义诞生
二、综合题:共52分。
17.根据下面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实现
192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本宣布投降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党史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昂首阔步踏入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哥伦布航海时的多桅帆船 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 富尔顿发明的蒸汽汽船
哥伦布远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欧洲人从中看到了新商机和新的希望。自哥伦布之后……东西半球联系到一起,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从1514年到1866年总计36106次航行中,大约有2133万名非洲奴隶从非洲上船,大约有1066.5万人活着抵达,将近1000万名奴隶在运输过程中死亡。——摘编自龚刃韧《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废除及其原因》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航海家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简述其远航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非洲奴隶活着抵达”的主要地方是哪里?“三角贸易”被称为“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其“罪恶”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汽船”发明的同一时期在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发明成就。它们的动力得益于谁的科技成就?
(4)上述材料中的三种“船”分别代表了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请就“富尔顿的蒸汽汽船”的出现,谈谈你的认识。
19.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年底,一个英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聊自己国家的民主制度,以下是他们聊天的部分内容。
甲国人:
17~18世纪,我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但那个时候,我国社会太不平等了,整个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级联合起来在1789年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其重要特点就是比较广泛地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
乙国人:
我国在17~19世纪时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我国现任国王是查尔斯,但他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2022年苏纳克接受国王查尔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为我国新任首相。
丙国人:
我国曾被你们中间的一个国家统治过,独立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我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甲、乙两国分别代指哪个国家?
②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并例举该国革命中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史实。
③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说乙国“在17~19世纪时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的主要原因。
④丙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其1787年宪法有何局限性?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中“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的信息,可知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境内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与材料中“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等信息相符,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与材料中“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还不会种植水稻,与材料中“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安阳殷墟遗址是商朝时期的遗址,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时期,与材料中“彩陶、稻种和磨制石器”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据题干“从长沙王国分出来的昭阳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它规定诸侯王死后,其封地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庶子也可分得一部分土地,成为新的诸侯,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就被不断分割,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度,时间与西汉不符,排除B项;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形成及社会变革时期,这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材料表格中夏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都反映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而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排除A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汉朝时期确立了正统地位,宋元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排除C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主要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不是由南向北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B项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排除C项;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春节成为世界人民最喜欢的节日,说法过于绝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中国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联合国倡导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国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据题干“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六君子参与的运动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康梁等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主张变法图强,试图通过改变中国的制度来救国,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戊戊戌变法结果是失败的,没有实现富国强兵、也没有挽救民族危亡,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不是农民战争,排除B项;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据题干“某同学搜集的部分邵阳籍英烈”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材料反映革命英烈牺牲的时间处于1937年—1942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共十四年。材料中的烈士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是1926年至1928年,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从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到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和所学知识可知,其中重工业比重最大,这说明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排除B项;材料题干重工业占比65%,但轻工业、文教卫生、城市公用等都未超过10%,说明了占比差距悬殊,因此各行业投资比重均衡表述错误,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2019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出现的巨大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D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53年到1956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青铜文化、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制成就,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等信息可知,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充满着智慧与神奇,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C项正确;古代文明的统一性主要强调其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而不是体现平衡性,排除B项;文明的开放性主要强调文明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A项正确;基督教在西汉时期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C项;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积极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A项正确;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于7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宗主和附庸之间互有义务,但附庸对宗主的宗主没有义务,宗主对附庸的附庸也没有支配权,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项正确;“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发展, 排除A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反映的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不是欧洲中世纪社会制度主要特征,排除C项;“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反映的是西欧大学的兴起,不是欧洲中世纪社会制度主要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为法,因这部法律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成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 法学的渊源,B项正确;古巴比伦时期编写《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527年查士丁尼主持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总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排除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认识你自己”“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都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A项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都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没有体现禁欲苦行,排除B项;材料中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都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神权至上与题干相反,排除C项;材料中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都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一种主流精神,其本质是契约自由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主张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D项正确;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14世纪——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构建了蓝图 ,排除C项。故选D项。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示例一】
选择的史事: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
观点: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示例二】
选择的史事:党的一大召开、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
观点:党的重要会议常常成为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论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自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历史表明,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要时刻、转折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铺就了我们党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征程。
【示例三】
选择的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等。
观点: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论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格局点、线、面结合。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 。
(2)说明:根据所学知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选择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事件,总结出观点为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可以围绕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展开叙述,最后进行总结,如:
【示例一】
选择的史事: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
观点: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示例二】
选择的史事:党的一大召开、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等。
观点:党的重要会议常常成为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论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自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历史表明,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要时刻、转折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铺就了我们党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征程。
【示例三】
选择的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等。
观点: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论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格局点、线、面结合。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走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8.(1)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此后又多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或东西半球联系到一起,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2)美洲。造成非洲丧失大量人口;黑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歧视;给带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具有残酷性和野蛮性。
(3)蒸汽机车(或火车)。瓦特。
(4)认识: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条件;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详解】(1)探险活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探险家、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此后又多次西航。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远航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各国之间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地方:根据材料“从1514年到1866年总计36106次航行中,大约有2133万名非洲奴隶从非洲上船,大约有1066.5万人活着抵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过程中,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因此材料二中“非洲奴隶活着抵达”的主要地方是美洲。
理解:根据材料“从1514年到1866年总计36106次航行中,大约有2133万名非洲奴隶从非洲上船,大约有1066.5万人活着抵达,将近1000万名奴隶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可得出在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奴贸易是造成黑人遭到前所未有歧视的重要原因,导致非洲丧失大量的精壮劳动力,给带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非洲的发展,也体现了其残酷性和野蛮性。
(3)成就:根据材料“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运行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促进人类社会进入铁路时代。
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得益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4)认识:根据材料“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可得出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尔顿的蒸汽汽船作为当时较为先进的交通工具,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也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1)①法国、英国。
②特点:比较广泛地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史实:《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废除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拿破仑法典》等。
③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答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殖民掠夺、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等。
④新: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等。
(2)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等。
【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17~18世纪,我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第三等级联合起来在1789年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所学法国大革命的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甲代表法国;根据材料“……在17~19世纪……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现任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18世纪中叶,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乙代表英国。
特点:根据材料“……其重要特点就是比较广泛地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比较广泛地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
史实:根据所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知识可知,可以从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2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法国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角度作答。
原因: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较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获取了大量工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7世纪下半叶,英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叶,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等。
新:根据材料“……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局限性:根据所学1787年宪法的知识可知,可以从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等角度作答。
(2)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等角度作答。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