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第一课时学历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第一课时学历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1 12:08: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名称 13 桥 课时 2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获得一定的感知和体验。对于个别字词理解、写字训练,采用了随文教学的方式进行。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但对于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认识并会写本文中的9个生字,能够正确地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放肆”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大公无私、吃苦在前,一心装着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小说通过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刻画、突显人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大公无私、吃苦在前,一心装着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学习小说通过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刻画、突显人物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3)
所需条件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沉稳、不徇私情 、 吃苦在前 13 桥 一心装着群众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课前预习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3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的生词及二类词语。 2.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摘记在便利贴上。 3.将本课生字每个练写两遍,圈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或易错的生字。 课中学习 第一课时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说单元,这一单元包括三篇短篇小说,两篇精读,一篇略读,分别是《桥》、《穷人》、《在柏林》。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小小说的学习。《桥》这篇小小说,它曾经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学习任务一:认读字词,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 这些词语我能正确掌握:(检测目标1) 咆哮 惊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拥戴 狞笑 沙哑 乱哄哄 揪出 跌跌撞撞 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看屏幕上的词语,分行练读词语,提醒易读错的字音。 重点指导难读、易错字音。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放肆的“肆”、“揪” 书写展示,交流评价提升。 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 放肆 狂奔 势不可当 狞笑 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 跌跌撞撞 乱哄哄 你拥我挤 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 拥戴 沙哑 揪出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感受老支书的伟大形象。 课文我会读(检测目标1) 小组内轮读课文,相互指出读错的地方,做到正确流利,尝试读出体会。 汇报读书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并订正练读。 重点指导长句子朗读:“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3.提示学生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4.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请同学们再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 学习任务三:聚焦人物,感受光辉的老党员形象。(指向目标2) 1、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老支书。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不徇私情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有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淹没了。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故事中,老支书的哪些言谈举止深深地打动你?从文中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心得。 2、学生自学做批注。 3、班级交流 预设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指名学生回答打动他的原因 (2)这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小情节,我们给这个情节取个名字----揪小伙。 (3)请同学们联系上文,看看,老支书为什么要揪出这个小伙子?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相关的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引读:是啊,老支书明明已经喊话了,这个小伙子身为党员还没有排到后面去,所以老支书生气了,学生读---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联系下文我们知道小伙子就是老支书的儿子呀,可是老支书依然把他揪出来,在他心中只要是党员,儿子也不例外!所以老支书发怒了,学生读---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老支书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出来的呢? 出示: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就意味着……(学生回答)(指导学生读出当时的危急。) 可是老支书还是狠狠地就出了自己的儿子,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此处的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学生回答: (5)重点处理“揪”。可以换成“拉”吗?(不可以,揪出来能够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老支书的愤怒。)再引导学生读出老汉的愤怒。 预设2: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我们也给这个情节取个名字----推小伙。 (2)指名学生回答打动他的原因。 师渲染评价:是的,这也是一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啊,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的责任!一个爱儿子的父亲在做着垂死挣扎,他在争分夺秒,他要在木桥坍塌之前,让自己的儿子通过死亡之门。身为老汉的儿子,在人群后面,似乎读懂了老汉的心思,明白了党员的职责,更深刻了自己对父亲的爱。于是,人世间最感人的一幕发生了——父与子将岌岌可危的希望相互推让着!)你们能读好这一动人的情节吗? (3)指导学生朗读。 (4)理解老支书的两次“吼”和“揪 与推” 预设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指名学生回答打动他的原因。(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老党员。) (2)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这样的话的呢?(指名学生回答: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时。) (3)出示1—6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你想用哪个字? (学生回答:大、猛、狂、恐怖等)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4)让我们再来看看在突发的洪水面前那些惊慌失措地村民们。 出示3—6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5)而老支书站在那儿,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呢?(学生回答:沉稳、沉着冷静) 此时的老支书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生回答)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人们都惊慌失措地逃生,而老支书却: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朗读) (6)三个感叹号传递的是三种信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老支书一心想着的是群众,用一个党员的责任来要求自己,要起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样的老党员怎能不让人感动!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4、总结写法:我们通过抓住老支书的动作,品读了人物的语言和描写环境的语句,一位大公无私、一心装着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便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以后写作文时,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时,一定要结合特定环境的,这样才具体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学习任务(四):领悟写法,升华情感(指向目标3) 1、这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被洪水卷走了,那个求生欲如此强的小伙子也被洪水吞没了,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出示:24---27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2、她的丈夫是谁?她的儿子又是谁?这样的结尾你想到了吗?(出人意料 震撼人心可又在情理之中。) 这是作家谈歌先生的一篇小小说,全文仅仅五百来字,却字字扣人心弦。从情节上设置悬念,环境上渲染气氛,凸显老汉的高贵品质。 3、此情此景下,如果我是脱险的人,我会说:“ 。”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名党员,我会说:“ 。” 小结: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来读这个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课文中和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赋予生命的(生说:桥)
当 堂 检 测 1.近义词: 清鲜( ) 明朗( ) 拘束( ) 勾勒( ) 奇丽( ) 目的( ) 飞驰( )  2.反义词: 洒脱( ) 羞涩( ) 团结( )  迂回( ) 明朗( ) 3.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的先后的顺序 C、按地点转换的顺序
作 业 内 容 阅读(法国 莫泊桑 《项链》、美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这也是两篇短篇小说,同样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写法上都会有新的收获。
一 致 性 本课制定了清晰的学习目标,教学、学习与评价都是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一级对学生的评价具有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在的学习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学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