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战争赔款 B.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2.阅读如图《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示意图,它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是(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掠夺资源 D.抢占市场
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报告说: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产生这种顾虑是因为( )
A.清政府的公开宣战 B.爱国将领的英勇抗争
C.义和团的坚决抵抗 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得到各地纷纷响应。这反映了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
A.使近代化探索由制度到思想 B.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使三民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终结了清王朝腐朽统治
5.思维导图可以形象地展现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思维导图说明了民国初年( )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6.“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青年学生完全觉醒了
7.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如果要谱写一首军歌,来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中国的土地不可以白白断送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8.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突出强调的观点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
9.1936年3月,法国巴黎《全民月刊》连载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以被俘军医“廉臣”的口吻,描述了中共红军历时8个月、途经6省的经历,是最早向世人介绍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领袖的纪实作品。这部著作( )
A.反映了法国人对中国革命的认可 B.记述了中央红军守卫根据地的壮举
C.为研究红军长征保存了珍贵史料 D.全面反映了北伐战争艰难行军历程
10.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可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
A.消灭军阀张作霖 B.把东北变为殖民地
C.支持蒋介石反共 D.打击抗日武装力量
11.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曾报道淞沪会战,认为“……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那么,淞沪会战“极大之影响”是( )
A.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B.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2.下图从侧面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 B.日军侵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3.《大公报》发表消息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庆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结。”这反映了人们( )
A.庆祝“双十协定”的签署 B.渴望实现和平,民主
C.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 D.期盼政协会议召开
14.“我军的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材料中“这一战略行动”指( )
A.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
1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下表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B.企业主要分布在内地
C.采矿业钢铁业发展较快 D.受到帝国主义迫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英雄·历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主题:英雄·历程
展板一【民族英雄篇】(5分) (1)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下列信息后,准备进行说明。请你写出与之相关的英雄人物及事迹。简述他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A“大将等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成。 ——光绪题挽联
展板二【近代化探寻篇】(5分)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 《时务报》 图三 武昌起义 图四 《新青年》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左边一组历史图片,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历史提供了史料?请你任选一幅谈谈是如何推进近代化历程的。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近代以来,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埔军校的历史作用。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3分)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自《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在这场决战中,美国选择了国民党,但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人民的选择总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磨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决战开始的标志。分析这场决战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18.家书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厄在旦夕。高王请教兵于中国,中国兴兵清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委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园海军,方基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大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根,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摘编自《北洋海军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4分)
材料二:翻开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献中宣布“钊自来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成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书信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关向应“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
——摘编自《红色家书》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三位共产党员各自的革命理想。(3分)
材料三: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登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出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简述“近来转战华北”产生的历史意义。(3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4分)
(1)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简述其调整产生的历史意义。
近代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4分)
(2)下列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分别简述下列重大时刻是如何开启新征程的。
图一 遵义会议会址 图二 中共七大会址
任务三【阐述历史史事——彰显寻梦历程】(7分)
(3)自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寻梦·逐梦”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西安事变 解放南京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在这次大抢劫中,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掠走,流失海外,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B项正确;虽然英法在战争中确实获得了大量赔款,但这本身并不能说明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A项;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开辟新的内河航线是侵略者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剥削受害国家的一种手段,但不能说明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解析】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此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设银行,修筑铁路等。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即开始进行商品输出,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即开始掠夺资源,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即开始抢占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义和团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瓦德西产生此种顾虑是因为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没有公开宣战,只承认义和团合法,以达到同时削弱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目的,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清军将领没有英勇抗争,主要是义和团抗击侵略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但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产生顾虑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得到各地纷纷响应”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其会员发起了起义且得到纷纷响应,这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项正确;同盟会成立后的这些起义仍是制度层面的探索,排除A项;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未能使三民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排除C项:辛亥革命终结了清王朝腐朽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等人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等材料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曲折,D项正确。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题干史实中未能体现,排除A项;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原因,A项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罢工罢币,没有“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青年学生完全觉醒了”,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项正确;“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是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排除A项;“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是五四运动时期宣传的内容,排除C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适用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八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的经验,创造性总结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C项;“支部建在连队上”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驻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编时,正式提出的建党建军组织原则,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1936年3月,中共红军历时8个月、途经6省的经历,是最早向世人介绍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领袖的纪实作品”可知,这部书是长征纪实作品,因此,它为研究红军长征保存了珍贵史料.C项正确;《随军西行见闻录》仅代表作者的态度,不能代表法国人的态度,排除A项;这部书记录的是长征,不是中央红军守卫根据地的壮举、北伐,排除B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根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和所学知识可知,方针体现出日本控制满洲,也就是把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B项正确;张作霖在1928年已经死去,排除A项;材料是说日本对满洲的觊觎而不是说支持蒋介石反共,排除C项;材料是说日本对满洲的觊觎而不是打击抗日武装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根据题干“……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存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排除B项;台儿庄战没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投入的陆军占其陆军总兵力的百分比”可知,二战期间,日本陆军80%以上都投入到了中国战场。因此,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排除A项;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B项;题干中未体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根据题干“民主、自由、团结”和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人们渴望和平、民主.B项正确;根据“一旦重庆握手”可知.此时重庆谈判的结果尚未达成,“双十协定”还没签署,排除A项;根据“一旦重庆握手”可知,国共尚未实行合作,排除C项;重庆谈判达成的共识之一是召开政协会议,此时重庆谈判的结果尚未达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根据材料“我军的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B项正确;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是渡江战役,通过该战役解放了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而不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项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史实,排除C项;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不是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解析】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重工业十分薄弱,A项正确;图示没有涉及分布地、采矿业钢铁业的发展,排除BC项;受帝国主义迫害在图示中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A项。
二、16.(1)A:林则徐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C:邓世昌黄海海战。(每点1分,共3分)
民族精神: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2)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每点1分,共4分)
选图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任答一点得1分)(选择其它三幅也可,合理即可得分)
三、17.(1)作用: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合理即可,1分)理解: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1年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5年华北危机;1937年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双方的内战给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从“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灾难”角度,及“给日本以可乘之机”角度作答,合理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分)
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倡导;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等。(合理即可,3分)
(3)标志: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1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任答一点,合理即可,2分)
18.(1)目的:日本吞并朝鲜的野心;日本乘朝鲜内乱之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兵进行蚕食。(任答一点,合理即可,2分)清政府的态度:不愿出兵,主张以和为贵。(合理即可,2分)
(2)李大钊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江诗咏要为广大工农群众谋福利;关向应要救民于水火。(意近即可,3分)
(3)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官兵平等。(合理即可.1分)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19.(1)土地革命时期: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
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
(任选两个时期作答,合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2分)
(3)寻梦·逐梦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努力奋斗。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