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史书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学者推断
2.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社会最高发展水平的是( )
A.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B.钻孔石斧
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5.吴王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则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 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武帝( )
A.改革币制,盐铁官营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强化监察制度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由此可见,德治具有重要地位。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7.《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是( )
A.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8.丰厚的文化必将孕育出精彩的艺术。下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图片体现的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C.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9.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和商路起点是( )
A.甘英 长安 B.张骞 长安 C.张骞 敦煌 D.班超 敦煌
10.医圣祠,坐落在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墓祠纪念地。材料中“医圣”的成就是( )
A.四诊法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11.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地标建筑被郑州人亲切地称为“大玉米”,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登封嵩岳寺塔(为纪念释迦牟尼所建)。这种建筑风格主要受到( )
A.法家文化的影响 B.道教文化的影响 C.佛教文化的影响 D.儒家文化的影响
1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C.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D.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
13.苏轼在一首词中写道:“遥想公瑾(周瑜)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再现的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4.下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
A.生活习俗转变 B.生产方式转变 C.思想观念转变 D.饮食爱好转变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是( )
A.东晋 B.宋 C.吴 D.北魏
16.两晋时期,南方许多地区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其中会稽郡(今江南地区)被称为“晋之关中”。这段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哪一方面的发展状况( )
A.手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海外贸易
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8.北方民族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逐渐变畜牧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是在( )
A.三国时期 B.魏晋以来 C.西晋末期 D.东汉末期
19.《齐民要术》重视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提出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实现高度利用土地。这体现了( )
A.生态农业思想 B.以农为本思想 C.精耕细作思想 D.遵循自然规律
20.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王羲之在继承前期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 )
A.重视修养,追求理想 B.重视整体,强调集体
C.继承创新,推动发展 D.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二: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材料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1)根据材料一,说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学派是哪一派?(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材料一中最早“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哪位皇帝?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一,归纳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3分)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
——摘编自中新网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2分)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合为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1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以孝武(汉武帝)时始通……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使鄯善以西数国……乃因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吉置矣。
——《汉书·西域传》
(1)材料一记载了西汉与西域关系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2)根据材料二,说说人们在“这条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交流。(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线路?(2分)
(4)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丝绸之路精神?(1分)
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简单概括。(1分)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哪一幅简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2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分)
25.(6分)某校举办历史图卡展,请结合你参加的“历史图说卡片制作活动”,完成下面任务。
秦汉时期:________________
【图说】
(1)图1示意的是什么制度?(1分)
(2)请仿照范例将图2中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3)赏析卡片图文内容,补充上合适的主题名称。(1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七年级历史答案
1—5:BCCBB 6—10:BAABC 11—15:CBDBA 16—20:BDBCC
21、(6分)(1)以德化民。《论语》。(2分)
(2)百家争鸣。墨家。(2分)
(3)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统一(积极影响);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消极影响)。(2分)
22、(6分)(1)皇帝:秦始皇。(1分)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主流观念:大一统。(1分)
(2)措施:改汉姓。(1分)作用: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答出一点即可,1分)
(3)原因:中华文明的完整性和延续性。(1分)
23、(7分)(1)张骞出使西域(1分)设立西域都护。(1分)
(2)物种、技术、宗教、艺术等。(2分)
(3)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分)
(4)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1分)
24、(5分)(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1分)
(2)北方人口南迁。图三。(2分)
(3)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1分)
(4)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发展科技等等。(1分)
25、(6分)(1)制度: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2)图2: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立了13个州刺史;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作用: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4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