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30年,考古人员在对山顶洞人遗址发掘时,发现了经火烧的碎骨和鹿角,此外还有大量的烧骨、烧石、烧过的朴树籽和紫荆木炭,这被视为古人类用火留下的证据。材料说明( )
A.山顶洞人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遗址 B.山顶洞人懂得原始农业种植
C.考古发现为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D.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唯一依据
2.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现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等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据此推断,这一文化属于( )
A.半坡居民 B.河姆渡居民 C.黄帝时期 D.山顶洞人时期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 )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盘古和女娲 D.尧舜和大禹
4.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世袭制开始于( )
A.舜 B.禹 C.启 D.尧
5.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代表的观点主要有:文字、国家要素说;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等。下列能体现商朝文明要素的是( )
A.都江堰 B.司母戊鼎 C.铁农具 D.人面鱼纹彩陶盆
6.古代帝王的后裔以及立功的将士,天子会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这是古代的( )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
7.观察下面两幅第图,对比可以发现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部分国家实力衰落 B.国家争霸战争不断 C.秦国势力不断增强 D.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8.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导致“激烈变革的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 )
A.战国时期国家争霸的需要 B.各国变法的推行
C.各国希望提高自身的实力 D.铁器牛耕的使用
9.根据这些关键词“秦统一文字”、“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可以得知这一时期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
A.早起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10.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一种。请问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1.汉高祖面对长期战乱后,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代替严刑酷法的统治,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据此可知汉高祖推行的是( )
A.“推恩令” B.休养生息政策 C.郡县制度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2.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这种现象与东汉后期( )有关。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人民群众起义不断 C.自然灾害频发严重 D.佛教、道教的宣传
13.“水浸、蒸煮、舂捣、漂洗、捞浆、干燥”,这些词语反映了我国古代造纸工艺流程。造纸工艺的改进得益于东汉时期的( )
A.华佗 B.司马迁 C.蔡伦 D.张角
14.《三国志·吴书》中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等率军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卫温等带兵进攻夷洲等地,为吴国拓展疆土
B.卫温等此行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C.卫温等到达夷洲,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D.卫温到达夷洲,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日本等的沟通联系
15.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频繁 B.江南物产丰富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民族交融加强
16.“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东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材料说明( )
A.江南地区环境较好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的统治者重视农业
17.这次内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材料中的内乱是( )
A.七国之乱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八王之乱
18.东晋时期有一名将,曾在在317年率军北伐黄河流域,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少数民族不敢南侵,维护了东晋的安定。“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就是关于他的传说,他是( )
A.祖逖 B.曹操 C.袁绍 D.苻坚
19.下图的红色箭头体现了某政权的迁都路线。与此迁都相关的是哪个皇帝(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献帝 D.孝文帝
20.魏晋以来,鲜卑等少数民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二、组合题(本大题2题,20分)
21.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0分)
【 】(1)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华佗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编写了《伤寒杂病论》,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祖冲之用十多年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史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其代表有《洛神赋图》。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中国成语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把下列成语与其出自的战役序号与字母相匹配。(10分)
①揭竿而起 ②约法三章 ③草木皆兵 ④破釜沉舟 ⑤纸上谈兵
A.楚汉之争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E.陈胜、吴广起义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共2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1)材料一的文物是什么?该文物属于中国哪一朝代?(4分)
(2)你认为它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3)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造纸、凿井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商贸大道”指的是什么贸易之路?这条贸易之路的起点在哪里?(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归纳出这条“商贸大道”的开通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 中国的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代时就已经非常兴盛。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对话赋予了中国独特的跨文化视野,让中国得以提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可信且可行,并且关乎中国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倡议。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中国秉持的和而不同、互利互赢的对外交往原则从未改变。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世界意义》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从秦汉到新时代,对外交往的原则有哪些?(4分)
四、活动探究(本大题1题,14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的。
杰出人物及成就(部分)
①张骞 ②曹操 ③祖冲之
④秦始皇 ⑤司马炎 ⑥贾思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填序号)。(4分)
上述人物,结束了长期战乱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促进汉章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往来;官渡之战后,______________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266年,______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③、⑥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介绍。(8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杰出人物的认识。(2分)
金寨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B D D D B B B A C B A C D A D A
21、(每空2分,共计10分)
【×】(1)水稻 改正:粟
【×】(2)荀子 改正:墨子
【×】(3)华佗 改正:张仲景
【×】(4)祖冲之 改正:司马迁
【√】(5)
22、①E ②A ③B ④C ⑤D(每空2分,共计10分)
23、(1)甲骨文。(2分)商朝(2分)
(2)我国有文字(甲骨文)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孔子。(2分)“仁”(2分)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2分)
24、(1)丝绸之路(2分);长安(2分)。
(2)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③打破了东西方文明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点2分,共计4分)
(3)和而不同、互利互赢;共商共建共享。(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共计4分。)
25(1)④;①;②;⑤(1个1分,共4分)
(2)③,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所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4分)
⑥,贾思勰,北魏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这本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4分)
(3)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国家命运,推动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任答1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