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 【答案】 D
【解析】 各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故 A 正确;
三者之中,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1 种,种类最多,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
酸,DNA 有四种,RNA 有四种,故 B 正确;
多糖、核酸的合成都离不开蛋白质,如酶的参与,故 C 正确;
核酸、蛋白质合成需要模板、能量和酶,多糖合成不需要模板,故 D 错误。
2. 【答案】 B
【解析】 在植物工厂,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同时光也能够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 光作为
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故 A 正确;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而且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辣椒植株不仅叶片含叶绿素,绿色辣椒、
幼嫩绿色茎也含有,故 B 错误。
光质比影响叶绿素和氮含量,又由于每组输出的功率相同,CK 组的白光中除了红光和蓝光,还有其他
光质的光,因而红光和蓝光强度也可能较低,故 C 正确;
三个实验组挂果数均高于 CK 组,推断不同光质配比均能提高杭椒五号的挂果数,挂果数的提高也离
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故 D 正确。
3. 【答案】 C
【解析】 对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故 A 正确;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发育的基础,故 B 正确;
细胞衰老时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质比增大。 物质运输效率降低以及多种酶
的活性降低,故 C 错误;
自噬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真核细胞通过形成“自噬体”用于清除细胞内聚物及受损细
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途径,故 D 正确。
4. 【答案】 D
【解析】 由于 2n = 12,图示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应有 24 条核
DNA,故 A、B 错误;
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图中 3 的着丝粒在末端,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 C 错误;
一条染色体上出现 A、a 的原因是发生过基因突变,若发生过互换,则染色单体上应存在部分颜色区
别,故 D 正确。
5. 【答案】 D
【解析】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在体内转化为酪氨酸,
苯丙氨酸代谢产生的苯丙酮酸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所以饮食上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可减轻 PKU
患者的症状,故 A 正确;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 A、a 表示,Ⅱ-2 患苯丙酮尿症,基因型为 aa,Ⅰ-1 和Ⅰ-2 的表现型
都是正常,基因型为 Aa,Ⅱ-3 表现正常,是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携带者 Aa 的概率是 2 / 3,故 B 正确;
若Ⅲ-1 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XBXb),致病基因来自Ⅱ-3 号,Ⅰ-1 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
Ⅱ-3 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号,故 C 正确;
若Ⅱ-3 可能是 1 / 3AAXBXb 或 2 / 3AaXBXb,而Ⅱ-4 是 aaXBY,故后代两病均患的概率为 1 / 12,故 D 错误。
6. 【答案】 B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
【解析】 图示表明基因 A 和基因 B 是 DNA 上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而 RNA 病毒的基因为
RNA 片段,故 A 错误;
图中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需加工切除内含子转录而来的片段,翻译过程与细胞质的
核糖体有关,故 B 正确;
核糖体沿着 mRNA 的 5’端向 3’端移动读取密码子,故 C 错误;
图中蛋白质 A 的量高于蛋白质 B,是因为基因 A 的转录频率更高,合成的相应 mRNA 更多,故 D
错误。
7. 【答案】 A
【解析】 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时,会导致两对原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测交后代可能出现类似自由组合的比例,出现 1 ∶1 ∶
1 ∶1的现象。 若发生基因重组中的交换,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例并不相同。 因此发生的变异类型最可能
是染色体变异,故 A 正确。
8. 【答案】 B
【解析】 人类 DNA 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但是这两类基因的正常表达产物是细胞正常生命
活动所必需的。 原癌基因突变或者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故
B 错误,ACD 正确。
9. 【答案】 C
【解析】 建立减数分裂Ⅰ前期染色体变化模型,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表示同源
染色体配对状态。 故 C 错误。
10. 【答案】 A
【解析】 肌细胞代谢产物如 CO2 进入内环境可参与体液调节,故 A 正确;
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自身的内环境稳态并没有被破坏,中途补充水和电解质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故 B 错误;
大量出汗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 C 错误;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正确,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故 D 错误。
11.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免疫系统产生的过多炎症因子会刺激下丘脑分泌 CRH,促进垂体分泌 ACTH,进
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既受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又与垂体、肾上腺等
内分泌系统调节有关,所以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 故 A 正确;
该机制中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能放大调节效应,有利于
精细调控,维持内环境稳态,故 B 正确;
IL-1、IL-6 等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故 C 错误;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一方面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更严重的损伤,而另一方面却降低了机体对病
原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容易引起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故 D 正确。
12. 【答案】 B
【解析】 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能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诱导细胞分化。 故 B 错误。
13. 【答案】 D
【解析】 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但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
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的,有时还会出现急剧下降,故 D 错误。
14. 【答案】 B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
组成成分,故 A 错误;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故 B 正确;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应为次生演替,故 C 错误;
黄陂湖湿地成为人们的观鸟胜地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 D 错误。
15. 【答案】 D
【解析】 发酵工程中的优良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
得,故 A 正确;
分析图可知,培养过程 2 是振荡培养,且柠檬酸发酵时需搅拌,故黑曲霉的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培养
过程 1 使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故 B 正确;
发酵工业中要配制培养基,图中是利用红薯来制备。 α-淀粉酶是将红薯中的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
为黑曲霉发酵提供碳源,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 故 C 正确;
虽然发酵罐内接种的是黑曲霉纯培养物,但是在发酵工业中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
降,所以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故 D 错误。
16. 【答案】 C
【解析】 启动子位于基因的上游,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故 A 正确;
由于图中有两个 EcoRⅠ的酶切位点,不能选择,所以宜保留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将目的基因插入
LacZ 基因中。 故 B 正确;
SalⅠ和 NheⅠ会破坏目的基因,都不能选择,因此只能选择 XhoⅠ和 MunⅠ,但是目的基因没有这两
种酶的识别序列,所以在设计 PCR 引物时,应在引物的 5’端添加限制酶 XhoⅠ和 MunⅠ的识别序
列。 故 C 错误;
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是在 lacZ 基因中,会破坏 lacZ 基因的结构,不能产生 β -半乳糖苷酶,底物
X-gaⅠ不会被分解。 所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只有导入了质粒的大肠杆菌才能在添
加了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又因为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 lacZ 基因的结构,底物 X-gaⅠ不
会被分解,故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和 X-gaⅠ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白色菌落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
菌。 故 D 正确。
17.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答案】 (1)c c 组设置条件为自然状态下,a、b、d 均对光照强度或 CO2 浓度进行了调整(或 a、
b、d 都有自变量处理)
(2)CO2 浓度 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促进微生物分解发酵;深施碳酸氢铵肥料;正其行、通
其风保证良好通风等(2 分,答出 1 点得 1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顺 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成 ATP 和 NADPH 中的化学能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细胞
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高温强光降低了 D1 蛋白的相对含量使电子传递过程受阻 有效抑制高温强光对 D1 蛋白的
降解(或促进 psbA 基因高效表达)
【解析】 (1)本题的实验设置有三个自变量: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温度,探究三个因素对光合作用
的影响。 c 组设置条件为:自然状态下全光照(不遮荫),CO2 浓度为 0. 03%(大气中 CO2 的含量值),而
a、b、d 均对光照强度或 CO2 浓度进行了调整。 所以四组中,能作为其他三组的对照组的是 c 组。
(2)曲线 c 是全光照,但是 CO2 浓度为 0. 03%,比曲线 d 的 CO2 浓度低,相同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
率低,则说明限制曲线 c 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CO2 浓度。 因此农民在大田种植时通
常采用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促进微生物分解发酵;深施碳酸氢铵肥料;正其行、通其风保证良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
好通风等措施来提高 CO2 浓度。
(3)H+经 ATP 合成酶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该过程可为 ATP 的合成提供能量。 在整个过
程中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成 ATP 和 NADPH 中的化学能。 小麦叶肉细胞参与 ATP 合成的两大代
谢过程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因此合成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分析图中 W 组可知,高温强光会降低净光合速率,并且高温强光下 D1 蛋白相对含量会降低,因
此推测导致小麦出现光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降低了 D1 蛋白的含量,使电子传递过程受阻,进
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进一步分析 0. 3 mol / L 水杨酸溶液可以缓解这一现象,根据题中的信息
推测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抑制高温强光对 D1 蛋白的降解或促进 psbA 基因高效表达来提高 D1
蛋白的相对含量缓解光抑制现象。
18.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答案】 (1) Z(1 分) 亲本黑身雌性与灰身雄性交配,F1 中的雌性全为灰身,雄性全为黑身,与
性别相关联(其他合理性描述也可)
(2)A1 对 A2 和 A3 是完全显性,A2 对 A3 是完全显性(或 A1 >A2 >A3) A1A1(1 分)
(3)A A ZE
E
1 2 W 或 A1A3Z W 1 / 16
【解析】 (1)因为亲本是黑身雌性和灰身雄性交配,后代中雄性全为黑身,雌性全为灰身,所以分析
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与性别相关联。 P:黑身雌性(ZEW) × 灰身雄性(ZeZe),F1 中出现
灰身雌性 ZeW 和黑身雄性 ZEZe。
(2)根据亲本长翅个体与长翅个体杂交后代表现为长翅和短翅,据此可知 A1 长翅对 A2 短翅为显
性,F 1长翅与短翅雌雄昆虫随机交配,杂交后代表现为长翅、短翅、无翅比值 4 ∶3 ∶1,据此可知 A2 短
翅对 A3 无翅为显性,故 A1A 2A3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 A1 对 A2 和 A3为完全显性,A2 对 A3 为完全
显性。 若只考虑翅型的遗传,因为亲代杂交得 F1 的表型长翅 ∶短翅 = 2 ∶1,可知 A1A1 致死。 所以亲
本基因型为 A1A2(长翅)和 A1A3(长翅),交配结果如下:
雌配子 \雄配子 1 / 2A1 1 / 2A2
1 / 4A1A1 1 / 4A1A1 / 2A 21
长翅(死亡) 长翅
1 / 4A1A3 1 / 4A A1 / 2A 2 33
长翅 短翅
所以 F1 中长翅 ∶短翅= 2 ∶1。
(3)根据杂交结果可推测,亲代的基因型为黑身长翅雌性( A A E e e1 2Z W) × 灰身长翅雄性( A1A3Z Z )
或为黑身长翅雌性( A A ZE
1 3 W) × 灰身长翅雄性( A A e e1 2Z Z )。 所以亲代中黑身长翅的基因型为
E A A E1 2Z W 或 A1A3Z W。 F1 中长翅 ∶短翅= 2 ∶1,其中 A1A2、A1A3、A2A3 各占 1 / 3,让其随机交配,结果
如下表:
雌配子 \雄配子 1 / 3A1 1 / 3A2 1 / 3A3
1 / 9A
1 / 3A 1
A1 1 / 9A1A2 1 / 9A1A3
1
长翅(死亡) 长翅 长翅
1 / 9A1A3 1 / 9A2A2 1 / 9A1 / 3A 2
A3
2
长翅 短翅 短翅
1 / 9A1A3 1 / 9A2A3 1 / 9A3A1 / 3A 33
长翅 短翅 无翅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
所以 F2 中长翅 ∶短翅 ∶无翅 = 4 ∶3 ∶1。 F2 雄性中灰身短翅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 / 8(A2A2 ) ×1 / 2
(ZeZe)= 1 / 16。
19.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3 分)
【答案】 (1)5-HT 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 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发动
作电位,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 5-HT 被降解,增加突触间隙中 5-HT 的含量,提高突触后
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
(3)突触后膜上 5-HT 的受体无法识别 5-HT(或特异性受体受损或缺乏特异性受体)
(4)①能(1 分) SSA 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适当增加一定浓度,效果较显著(或同等剂量给
药 SSA 比氟西汀抗抑郁效果好)
②在上述实验组别的基础上,再设置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和 SSA 混合给药组,按照上述实验进行,观察
记录小鼠不动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5)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他人或者专业人士
咨询和调节压力等(2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1)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之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
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HT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与突触
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 Na+ 通道开放,Na+ 内流引发动作电位,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
(2)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抑郁症与 5-HT 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相关,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
性,阻止 5-HT 被降解,增加突触间隙中 5-HT 的含量,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
(3)药物 SSRI 与突触前膜上的 5-HT 转运载体相结合,阻断 5-HT 的回收,使 5-HT 在突触间隙中停
留时间延长,增加突触间隙中 5-HT 的含量,增强兴奋的传递,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抑郁症患者
服用 SSRI 后效果不明显,并且突触间隙中 5-HT 的含量并不低,说明可能是 5-HT 的受体功能受损
或缺失。
(4)①根据实验结果,Flu、SSA-L、SSA-M、SSA-H 组都比抑郁症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短,说明 SSA
能够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得出结论:SSA 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适当增加一定浓度,效果较显著。
②同等浓度 SSA 比氟西汀抗抑郁效果好。 在上述实验组别的基础上,再设置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和
SSA 混合给药组,按照上述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小鼠不动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判断氟西
汀联用柴胡皂苷 A 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5)从后天环境因素的角度考虑,预防抑郁症,可以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保持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他人或者专业人士咨询和调节压力等。
20. (共 9 分)
【答案】 (1)捕食、竞争(1 分) 密度(1 分) 协调(1 分)
(2)种间关系角度:河蟹入稻田使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 和无机
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
物质循环角度:残体、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2 分,两个角度,答对 1
点得 1 分)
(3)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 分,答出 1 点得 1 分)
(4)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蟹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可以轮换种养方式(2 分,其他答案合
理也可)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
【解析】 (1)河蟹与稻田昆虫都能以水稻为食,且河蟹能捕食稻田昆虫,因此两者之间是竞争和捕
食关系。 河蟹属于水稻害虫的天敌,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在稻田引入河蟹时需要考虑每亩稻田可容纳的河蟹数量,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生物与环
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原理。
(2)稻田引入河蟹后,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 和无机盐用
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 残饵、粪便经过微
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因此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得到提高。
(3)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
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4)从共生 4 年到共生 8 年,杂草物种丰富度指数和杂草总密度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超过 4 年后,防
治效果随年限增加而下降,故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蟹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
方式。
21.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答案】 (1)解旋酶 高温 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2
分)
(2)PEG 融合、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答出其中任意 1 种) 选择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蛋白 A 的抗体(2 分)
(3)运载药物和治疗疾病(答出 1 点得 1 分,2 分)
【解析】 (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多种,现在常用 PCR 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 它是一项
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 DNA 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
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在生物体内进行 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打开 DNA 双链,包括双
链的解旋与氢键的断裂。 PCR 体系中该过程用高温代替。 无论细胞内还是 PCR 体系中 DNA 复制
时都需要 DNA 聚合酶,DNA 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进行脱氧核苷酸的添加,只能从引物的 3’端开始
连接脱氧核苷酸。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 PEG 融
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按功能来区分,HAT 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符合
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蛋白 A 的抗体。
(3)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可以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以大量制备。
它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运载药物,单克隆抗体自身也能用于治疗疾病。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6 页)
{#{QQABBQaUggigAgAAAAhCEwE6CAEQkAEACKoGwAAIsAAAyRFABAA=}#}高三生物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淮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
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被、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利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多糖、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链骨架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三者之中,组成蛋白质的单体种类最多
C.多糖、核酸的合成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
D.细胞合成生物大分子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
2.某植物工厂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光质配比对杭椒五号(青椒品种)增产收益影响的实验。分组如下:CK
组(白光)、a组(红光:蓝光=1:1)、b组(红光:蓝光=2:1)、c组(红光:蓝光=3:1),每组输出的功率
相同。分别测定各组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以及挂果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70「口叶绿豪
725
40
⑦
口氮含量
35
50
30
15
520
30
10
5
5
10
0
CK
b
CK
a
h
处理
处理
A.光可以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也可作为一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
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且能吸收红光和蓝光,提取该植物的叶绿素只能选取其叶片
C.CK组的叶绿素和氨含量低于另外三组,不仅与光质比有关,也与红光、蓝光强度相关
D.不同光质配比均能提高杭椒五号的挂果数,挂果数的提高也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
3.多细胞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关于生物体及细胞的
生命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对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C.细胞衰老时核质比变小,物质运输效率以及各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高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4.某种哺乳动物(2=12)基因型为Aa,如图是观察其休内一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B.图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C.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图中3无姐妹染色单体
D.图示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导致一条染色体上出现A,a
5.苯丙酮尿症(PKU)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
为酪氨酸而引起的病症,患者体内苯丙酮酸累积,引起智力发育障碍,产生“鼠臭味”尿等症状。如图
是某苯丙酮尿症患者家族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口正常男
白1自2
了正常女
目
苯丙酮尿症男
m
性别不确定
A.低苯丙氨酸饮食可减轻PKU患者的症状
B.Ⅱ-3为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2/3
C.若Ⅲ-1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色盲致病基因来自I-2
D.若Ⅱ-3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Ⅲ-1两病均患的概率是1/8
6.基因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细胞中不同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是有差异的。图示为真核细
胞的核基因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基因A
基因B
]DNA
mRNA
mRNA
蛋白质A、蛋白质A
蛋白质B、蛋白质B
蛋白质A、蛋白质A
蛋白质A、蛋白质A
A.生物的基因均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图中mRNA分子的加工和翻译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
C.翻译时核糖体沿着RNA的3'端向5'端移动读取密码子序列
D.蛋白质A的量高于B,源于A基因转录时核苷酸链的延伸更快
7.果蝇翅外展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紫眼和赤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某果蝇多次测交,后代均出现
数量大体相等的四种表型:翅外展紫眼、翅外展赤眼、正常翅紫眼、正常翅赤眼。图1为果蝇体细胞染
色体示意图,图2是翅外展基因(dp)与紫眼基因(p)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位置。据图推测此果蝇发
生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
高三生物学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