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练习题--分层作业6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练习题--分层作业6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01 11: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1章分层作业6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X、Y是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
A.X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比Y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下列关于第3周期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K+、C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第3周期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3.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也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4.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进行比较,已知:①甲与H2O反应比乙与H2O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与某非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失电子数目比乙原子失电子数目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单质的低;⑥高价阳离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③⑥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A.NaOH B.KOH
C.Mg(OH)2 D.Al(OH)3
6.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
7.(2023天津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第3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升高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0族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B.第2周期元素从Li到F,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的还原性强
D.C、N2、O2、F2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
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由此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D.通过Br2和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10.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X Y Z T
A.原子半径:XB.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ZC.X的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X和T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
11.C、N、O、Na、Al、S、Cl是常见的元素。
(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以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为    。
(2)用“>”“<”或“=”填空。
离子半径 酸性 还原性 得电子能力
N3- Al3+ H2SO4  HClO4 O2- S2- 35Cl 37Cl
(3)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N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K2S中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            (用化学式表示)。
(4)在(3)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涉及的元素中,属于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能证明其递变规律的事实是    (填字母)。
A.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C.氢化物的稳定性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
A.比较这两种元素对应单质的硬度和熔点
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
13.下列事实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强的是(  )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强 ⑤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⑧还原性:Cl-A.③④⑤ B.②⑥⑦
C.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
14.X2、Y、Z2为三种元素的单质。已知有下列反应:
Cu+X2CuX2 2Cu+YCu2Y
2KX+Z22KZ+X2
在Cu2Y中Y为-2价。下列关于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HXO4>H2YO4>HZO4
B.HZO4>HXO4>H2YO4
C.HZO4>H2YO4>HXO4
D.H2YO4>HZO4>HXO4
15.氮族元素与同周期碳族、氧族、卤族元素相比较,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还原性:SiH4B.原子半径:SiC.非金属性:CD.酸性:H3PO416.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a+、Y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mXa+与nYb-,则m+a=n-b
B.离子半径:>Z(b+1)->Xa+
C.Z(b+1)-的还原性一定强于Yb-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一定强于HbY
17.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e为金属元素。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aedc B.edabc
C.abdce D.ebadc
18.(2023广东江门高一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D.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19.(2023江苏扬州高一统考开学考试)F、Si、P和Cl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F>Cl
B.原子半径:r(P)>r(Si)
C.元素的最高化合价:Si>Cl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ClO4
20.(2023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期末)一种医用胶的结构如图,所含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O>N>C
B.最简单氢化物沸点:O>N>C
C.元素非金属性:C>N>O
D.元素最高正化合价:O>N>C
21.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E位于第   周期    族。
(2)在E、F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较强的是           。
(3)常用(BA4)2E2C8检验废水中的Mn2+,若观察到无色溶液变紫红色,可判断废水中含Mn2+,还原产物与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写出无色溶液变紫红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2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相同条件下,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NaOH浓溶液的棉球。
(3)写出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            。
(4)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依据该反应原理选择       (填“A”“B”或“C”)装置制取氯气。
(5)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X导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处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分层作业6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C 2.C 3.B 4.B 5.D 6.D
7.C 解析 非金属性:O>N>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A正确;稀盐酸与CaCO3反应生成CO2,气体通过NaHCO3饱和溶液除去HCl,CO2通入Na2SiO3溶液,析出H2SiO3沉淀,则酸性:HCl>H2CO3>H2SiO3,但不能比较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118号元素Og位于第7周期0族,D正确。
8.C 解析 Na与K相比,K更易失电子,K的还原性更强,C项错误。
9.B 解析 通过金属与水反应,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可作为判断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Na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判断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弱,则D项可作为判断依据。
10.C 解析 由题意可知T为Cl元素,再根据其他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出Z为S元素、Y为Si元素、X为Al元素。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TS,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强弱关系为Z>T,B项错误;X为Al元素,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项正确;X和T只能组成AlCl3,D项错误。
11.答案 (1)第2周期ⅣA族 14C
(2)> < < = (3)  S2->K+
(4)O>N>C C
12.BC 解析 单质的硬度、熔点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无关,A不符合题意;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Mg2+可转化为Mg(OH)2沉淀,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Al3+先转化为Al(OH)3沉淀,NaOH溶液过量时Al(OH)3沉淀又溶解,说明Mg(OH)2比Al(OH)3碱性强,进而说明26Mg比26Al金属性强,B项符合题意;有镁带的热水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有铝片的热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Mg(OH)2,铝与热水反应不明显,证明26Mg比26Al金属性强,C项符合题意;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镁和铝,表面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得镁和铝都不能与热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则该实验操作不能用于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D项不符合题意。
13.C
14.B 解析 由题中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可知,Z2可置换出X2,即非金属性:Z>X,而X能使变价金属Cu显+2价,Y只能使Cu显-1价,证明非金属性:X>Y。则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O4>HXO4>H2YO4。
15.C
16.C 解析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由于mXa+、nYb-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m-a=n+b,A项错误;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来说,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离子半径为Z(b+1)->Yb->Xa+,B项错误;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故Z(b+1)-的还原性一定强于Yb-,C项正确;核电荷数Y>Z,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17.A 解析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则a、b为金属,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则金属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即c、d为非金属元素,且非金属性d18.A 解析 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Y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元素,X和Z同主族,Z为S元素,W为Cl元素。同周期原子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原子半径为r(O)19.A 解析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F>Cl,故A正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P)20.B 解析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C>N>O,A错误;水分子能比氨分子形成更多氢键,水的沸点最高,甲烷不能形成氢键,沸点最低,故最简单氢化物沸点:O>N>C,B正确;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非金属性:O>N>C,C错误;氧元素的电负性太强,没有最高正价,D错误。
21.答案 (1)3 ⅥA (2)HCl H2S
(3)5S2+2Mn2++8H2O10S+2Mn+16H+
解析 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C、D、E、F分别为H、N、O、Na、S、Cl。
(1)在周期表中,E(硫元素)位于第3周期ⅥA族。
(2)S、Cl的非金属性相比,S(3)常用(NH4)2S2O8检验废水中的Mn2+,若观察到无色溶液变紫红色,可判断废水中含Mn2+,还原产物与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S2被还原为S,Mn2+被氧化为Mn,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2+2Mn2++8H2O10S+2Mn+16H+。
22.答案 (1)钠(或Na) 铝(或Al)
(2)S2-+Cl22Cl-+S↓
(3)分液漏斗 (4)A
(5)①Cl2+2Br-2Cl-+Br2
②Cl2+2OH-Cl-+ClO-+H2O
解析 Ⅰ.(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钠,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 mol氢气需要得到2 mol电子,1 mol钠失去1 mol电子,1 mol镁失去2 mol电子,而1 mol铝失去3 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
(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单质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3)由题图知a为分液漏斗。
(4)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应选装置A。
(5)检验氯气的性质时,不能先通过NaOH溶液,否则会消耗氯气,且起不到尾气吸收的作用,因为①处为NaBr溶液、②处为NaOH溶液,所以应从X端进氯气。①处Cl2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②处主要为Cl2与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