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01 09: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数学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123是该数列的
A.第9项 B.第10项 C.第11项 D.第12项
2.已知直线方程为,则其倾斜角为
A.30° B.60° C.120° D.150°
3.已知,,若与垂直,则
A. B. C.2 D.
4.已知,,,,且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则
A.1 B.0 C.0或2 D.0或1
5.若焦点为F的抛物线上一点P的纵坐标为,则原点O到直线PF的距离
A. B. C.1 D.
6.已知双曲线C:(,),若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C上,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 B. C. D.
7.在等差数列中,p,,且,若,,则
A. B. C. D.
8.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B,满足(,且)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称作阿氏圆.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下面的问题:若直线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M,N满足,,,则直线MN的方程为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有两个单调区间 B.有两个极值点
C.有最小值 D.有最大值e
10.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公比为q(),前n项和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m,) B.
C.是等比数列 D.
11.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是△BCD的重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D.
12.已知是双曲线C:(,)的右焦点,过点F向C的一条渐近线引垂线,垂足为A,交另一条渐近线于点B,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离心率 D.若,则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
14.已知,则 .
15.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16.已知数列各项均为正数,且首项为1,,则 .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OAB中,O是坐标原点,,.
(1)求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OAB的外接圆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证明:.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P为抛物线C:()上一点,且点P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12,到y轴的距离为10.
(1)求p的值;
(2)过点F作直线l交C于A,B两点,求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斜三棱柱中,所有棱长均相等,O,D分别是AB,的中点.
(1)证明:OD∥平面;
(2)若,且,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F是其右焦点,点在椭圆上,且PF⊥x轴,O为原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M,N是椭圆C上的两点,且△OMN的面积为,求证: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数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A D B D C A AC ABD AB ABD
1.C
解析:由,解得(舍去),故选C.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基础内容,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运算思维.
2.D
解析:由题知直线斜率为,故其倾斜角为150°,故选D.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等基本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认知思维和记忆思维.
3.A
解析:,∴,解得,故选A.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要求学生记忆坐标运算的运算法则,是向量运算的基础,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运算思维和双基思维.
4.D
解析:当直线AB与直线CD斜率均不存在时,,,故得,此时两直线平行;当时,,得,此时两直线平行,故选D.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判定,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双基思维和逻辑思维.
5.B
解析:由已知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由抛物线定义知,由等面积法可得,解得,故选B.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是抛物线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其中综合了等面积法求距离,也可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求,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转化思维和认知思维.
6.D
解析:∵,关于原点对称,线段垂直于y轴且在x轴的同侧,∴不在双曲线上,将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代入点解得,所以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故选D.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双曲线的对称性,通过数形结合来排除一个点,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推理思维.
7.C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两式相减得,则,故选C.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等差数列中最基本的转化与运算——向首项和公差转化,数学思想方面主要考查方程思想和转化思维.
8.A
解析:由题得,,设,∵,∴点M在圆:上.∵,∴,整理得,∴点M也在圆:上.同理点N也在这两个圆上,∴MN是这两圆的公共弦,两圆方程作差,得,即直线MN的方程为,故选A.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古代数学文化中的新情境,利用新情境解题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迁移思维.
9.AC
解析:由已知得,由解得,由解得,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只有一个极值点,且在处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无最大值,故选AC.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是高考常考内容,数学素养方面主要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10.ABD
解析:,,两式相除可得,故A正确;因为,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故B正确;∵(常数)∴是等差数列,故C不正确;对于D,,,…,,可看作是以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D正确,故选ABD.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的变形应用,是等比数列的基础内容,数学能力和思维方面主要考查灵活变形能力和逆向思维.
11.AB
解析:如图,取DC的中点M,连接AM,BM,∵AM⊥CD,BM⊥CD,,∴CD⊥平面ABM,∴CD⊥AB,故A正确;取BD的中点H,连接HE,HF,∴,,∴HE⊥FH,即,又,∴,,∴,故B正确;由B知,在上的投影向量为,故C不正确;,故D不正确,故选AB.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投影向量、线性运算等,是空间向量的基础内容,数学思想和能力方面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与空间想象能力.
12.ABD
解析:如图,∵,∴,,∵点F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AB⊥OA,:∴,,,,故B正确;由B知,,则,故C不正确;由双曲线的性质知,,,∴,∴,,,故D正确,故选ABD.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双曲线及其几何性质,是高考常考内容,该题还可以用正弦定理或角平分线定理来解答,数学思想方面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知识的迁移.
13.
解析:由已知得圆的半径,圆心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所以防长为.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数学素养方面主要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14.
解析:由已知得,则,解得.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导数的基本运算,结合三角函数求值,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记忆思维和运算思维.
15.
解析: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显然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点到平面的距离.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空间向量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空间向量的重要内容,也可用立体几何中的等体积转化来求,数学素养方面主要考查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素养.
16.210
解析:由已知,得,∵,∴,得,由累乘法得,∴.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数列中求通项的方法——累乘法,数学思维方面考查转化思维、构造思维和方程思想.
17.解:
(1)∵直线AB的斜率,
∴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
又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过原点O,
∴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2)设△OAB的外接圆的方程为,
则,解得,
∴△OAB的外接圆方程为.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数学思想方面主要考查运算思维和方程思想.
18.解:
(1)设数列的公差为d,
∴,
∴,,.
由已知得,解得或(舍),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知,,
∴,
∴.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以及裂项相消法求和,数学思想方面主要考查变换思想和方程思想.
19.解:
(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故.
(2)由(1)得,,则抛物线C的方程为,焦点,
设,,,
∴,,
当M,F不重合时,相减整理得,,
∴,即,
当M,F重合时,满足上式.
∴点M的轨迹方程为.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与求曲线轨迹方程等知识,数学思想方面主要考查方程思想.
20.解:
(1)当时,,则,
∴,,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2)由题得当时,恒成立,
∴恒成立,
∵,
∴当时,,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根据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数字思维方面主要考查跳跃思维和构造思维.
21.解:
(1)连接交于点E,连接OE,,
∵O,E分别是AB,的中点,D为的中点,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平面,平面,
∴OD∥平面.
(2)连接OC,
∵,
∴为正三角形,
∴,
∵,且,
∴平面ABC,
∵△ABC是正三角形,
∴CO⊥AB.
以O为原点,OA,,OC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由,可得.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即,
令,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即,
令,∴,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则,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线面垂直、法向量的求法、利用空间向量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等,是高考常考题目,数学能力方面主要考查数形结合和空间想象能力.
22.解:
(1)由已知得,,
∵,
∴,,
∴椭圆C的方程为.
(2)设,,
当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妨令点M在x轴上方,点N在x轴下方,
易得,或,,则;
当直线MN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即,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设点O到直线MN的距离为d,则,
∴,整理得.
∵,
∴.
综上,直线OM与ON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命题意图]该试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定值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是高考的常考问题,定值定点问题又是其中的热点题目,数学思维方面主要考查归纳思维和探索思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