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07:34:01

文档简介

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024.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对考古发现的若干氏族村落遗址的描述。据此判断,这些遗址属于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该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 C.荀子 D.墨子
3.秦统一岭南后,除了派大军戍守外,还大规模向岭南移民,迁往岭南的中原人口前后达到数十万。这些措施意在
A.促进岭南人口增长 B.加快民族交融
推动边疆地区开发 D.巩固国家统一
4.东汉刘秀在位期间,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计丁授田”,以田纳税,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到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这一变化
A.简化了税收名目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扩大了收税对象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表 1为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
表1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D.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7.图2为某一历史时期政权并立图。图中甲、乙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金、西夏 B.辽、金 C.辽、西夏 D.辽、吐蕃
8.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这主要是基于加强
A.对西南的治理 B.对吐蕃的控制
C.对东北的统治 D.对西域的管理
9.与传统文学作品中商人唯利是图的形象不同,明代很多小说将商人塑造为讲仁义,讲信用,忠厚老实的形象。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社会阶层的流动
10.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王夫之提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二者主张的共同出发点是
A.实现分权制衡 B.否定程朱理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批判君主专制
11.图3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上这样一幅浮雕,是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冲破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C.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D.进行了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2.为了自强,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企业。以下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 D.开平煤矿
13.1891 至 1895年,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又撰《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旨在宣传
A.学术辨伪的必要性 B.匡正纲纪的可能性
C.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民主革命的必然性
14.1885 年 3 月,清军在镇南关战役中取得大捷,击退法军,使得法国内阁因此倒台。当时领导这一战役的清军将领是
A.左宗棠 B.刘铭传 C.冯子材 D.邓世昌
15.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权利之丧失既多,体面亦可谓丧失净尽了。而孝钦后自回銮以后,排外变而为媚外;前此之力阻变革者,至此则变为貌行新政,以敷衍国 民。”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1914 至 1920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取得较快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
A.切合民生衣食需求 B.服务于 国防建设领域
C.形成技术垄断优势 D.集中在铁路运输行业
18.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
A.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 B.对尊孔复古逆流的反思
C.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反思 D.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反思
19.图4为《新华日报》发行的期号外(局部)。该号外针对的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0.1947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役
A.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21.1949年6 月 15 日,毛泽东宣布:“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 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他意在强调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秉持多边主义的理念
C.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D.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
22.图5为1952年朱宣咸创作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据此判断,该作品文字说明“ ”处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巩固国防,支持志愿军
C.互助合作,社会主义有奔头 D.备战、备荒、为人民
23.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该会议
A.为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为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到政治解决
D.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图6为 1978年、1991年城乡收入、消费支出对比状况。它表明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C.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12分)形势图可以直观显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7、图8分别是哪一时期形势图 (4分)
(2)与图7相比,图8所示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张树声《张靖达公奏议》(1884年)
材料二 今满洲政府之对于施行宪政、开设国会,无一毫之诚意……此虚伪之政治,必当去其根抵而一新之也。
孙中山《在云高华华侨欢迎会的演说》(1911年 2 月 13 日)
(1)材料一中“遗其体而求其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足恃”的表现。 (4分)
(2)材料二中“虚伪之政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无诚意”的表现。(4分)
(3)针对“不足恃”“无诚意”,先进的中国人设计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6分)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约为五百八十三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二十七亿四千万元,接近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粮食(不包括大豆)的产量为三千六百五十亿斤,比1955年增加了一百五十四亿斤,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
—《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这几年来,我们从加强农业入手,以发展农业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从 1979年到 1983 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7.9%,1984年增长14.5%,远远超过了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2%的速度。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56年我国农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 世纪 80年代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2.D3.D4.B5.B6.A7.A8.D9.B10.D11.D12.A13.C
14.C15.C16.D17.A18.A19.A20.B21.C22.B23.B24.A2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12分)
(1)战国、秦朝。(4分)
(2)变化:国家实现统一;北方分段长城得以连接,内地原诸侯国之间的长城被拆除;全
国推广郡县制。(4分)
作用:从政治关系角度作答,如有利于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等:
从民族关系角度作答,如促进了民族交融等。(4分)
27.(10分)
(1)隋唐、北宋。(4分)
(2)变化:权力分割更细。(2分)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但影响了行政效率。(4分)
28.(14分)
(1)事件:洋务运动。(2分)
表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未能达到。(2分)
(2)政治:清末新政或实行预备立宪。(2分)
表现:成立“皇族内阁”。(2分)
(3)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要求全面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主张推
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分)
29.(14分)
(1)成就:农业总产值与粮食产量都取得较大增长,超过了计划指标。(4分)
原因:农业合作化(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4分)
(2)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办工业的发展。(6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