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学习笔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学习笔记(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鱼我所欲也》学习笔记
《鱼我所欲也》学习笔记
(

2

)
学习准备: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
(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 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一豆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5)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得: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重点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_________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
蹴: _________________
(4)妻妾之奉
奉: _________________
(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为: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
(2)之:呼尔而与之 _______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
(3)而: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
(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
二、特殊句式
1.鱼,我所欲也。(    )
2.舍生而取义者也。(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章中心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__________
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____________比________更重要,主张____________。
五、文意理解与探究
1.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链接材料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①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 ①盗泉:古泉名,今在山东泗水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乃捐金于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试阐述两篇文章以此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巩固记忆、强化积累
请仔细认真,准确无误的将原文抄写并非难以在下面
(一)鱼我所欲也
一、1.(1)“辟”同“避”,躲避;(2)“辩”同“辨”,分辨,辨别;(3)“得”同“德”,感激,感恩;“与”同“欤”,语气词,吗(4)“乡”同“向”,先前,从前
2.(1)能够用来;可能,能够,行(或表示认可) (2)代词,这种,这样;表示判断 (3)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一种植物(粮食) (4)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工具,钟表 (5)益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物品合在一起
3.取得;同“德”,感恩、感激
4.(1)苟且 (2)祸患,灾难 (3)踩踏 (4)侍奉 (5)停止
(6)本性,本文指人的羞恶之心
5.(1)动词,做 介词,为了 (2)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3)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4)介词,比 介词,对
二、1.判断句 2.判断句 3.倒装句(宾语“何”前置)
三、1.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性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后给人(吃),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
4.(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5.这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四、性善论 “正义” “生命” 舍生取义
五、1.示例: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干扰着我们。“舍生取义”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要把民族大义放在最前面,要有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2.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六、1.舍弃,抛弃
2.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
3.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欲望,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