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重要知识点梳理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重要知识点梳理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1 13: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
重要知识点梳理
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1.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2.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有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梅——高洁志士 兰——空谷佳人
竹——谦谦君子 菊——世外隐士
3.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第一单元
课文中心
1.《草原》(老舍)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丁香结》(宗璞)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作者的轻松愉悦之情。
4.《花之歌》(纪伯伦)哲理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塑造了花襄王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出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去光明。
1.排比句
特点:一组不少于三句;每个句子的结构相似,字数基本相同;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关。
好处:突出所写对象的特性,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答题模板:突出……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分号的用法
一是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词句段运用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日积月累
这首诗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拜访
本诗中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第二单元
课文中心
5.《七律 长征》(毛泽东)
赞美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赞美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勇于献身、忠于祖国的高尚品质。
7.《开国大典》
表达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8.《灯光》
歌颂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9.《我的战友邱少云》
赞美邱少云烈士的不怕牺牲、顾全大局、英勇献身的精神。
1.反复
特点:同样的词或词组出现两次及两次以上。
好处:起突出和强调作用,更鲜明的表达感情,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答题模板:突出或强调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2.多种形式代替“说”
一字词语:讲、说、喊、叫、呼、吟、读、问、答、训、斥、责
骂、吼、劝、告、评议、话、赞、论、述、夸、辩、叙、颂、曰
二字词语:说话、谈话、讲话、叙述、陈述、复述、申述、说明、声明、讲明、谈论、辩论、议论、讨论、商谈、哈谈、商量、畅谈商讨、话语、呓语、梦话、怪话、黑话、谣言、谰言、恶言、狂言、流言、巧言、忠言、疾言、傻话、胡话、俗话、废话、发言、婉言、危言、谎言、直言、预言、诺言、诤言、说理、说服、略说、评说、怒斥、驳斥、批驳、辱骂、诅咒、聆听、耳闻、耳濡目染、闲聊、抱怨、诉说、嘟哝、念叨
成语:滔滔不绝、口无遮拦、沉默寡言、惜口如金、舌灿莲花、
危言耸听、祸从口出、喃喃自语、心口不一、词不达意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捐躯:牺牲生命。捐:舍弃。躯:身体。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职位、地位虽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词语积累: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抽屉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技高一筹
10.竹节人
第三单元
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该玩的时候玩罢了。
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可以删去吗?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却也痴迷地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自己也全神贯注地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
课堂小结
11.宇宙生命之谜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磁场
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的结论。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有足够的光和热。
12.故宫博物院
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文章篇幅特别长。
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认识的字特别多。
文章的内容都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但分成了四个阅读材料。
材料一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故宫的哪些主要建筑?
阅读了材料一、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最喜欢哪一景点?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总结:
祖国有着壮丽的河山,有着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我们去领略其风采。当阅读文字材料时,要带着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全面培养我们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语文园地三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相结合。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习作:___让生活更美好
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关注写法。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课文中心梳理:
13《桥》: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沉着冷静的老支书。
14《穷人》:勤劳,善良,朴实,同情关心穷人的桑娜一家。
15《金色的鱼钩》:
为忠于党,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在阅读小说时该如何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品读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感受人物形象:
1.抓住动作描写“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读出张飞的勇猛;
2.抓住人物语言“我乃燕人张冀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读出豪迈气势。
3.抓住夸张描写“声如巨雷”,读时语气要重,感觉心惊胆战。
4.抓住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读出曹军害怕之态。
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写。
1.第一个片段侧重以标点符号(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的运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和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2.第二个片段侧重于“我”内心痛苦的变化:担心---不忍---忍不住---心如刀绞。
3.这两段话都写出了人物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朗读时要把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生活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然后仿照片段仿写。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五单元单元导读:
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梁)萧统
第五单元
课文中心
16.《夏天里的成长》
珍惜青少年时期这学习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茁壮成长。
17.《盼》(铁凝)
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出门——
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乐出门。
1.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2.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语文园地——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单元导读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学写倡议书。
第六单元
课文中心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
改造自然、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老人。
《三黑和土地》
热爱土地的农民。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1、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读,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美。
3、读李商隐的《嫦娥》时,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写到的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看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语文园地—词句段应用
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第七单元
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第七单元
《伯牙鼓琴》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书戴嵩画牛》艺术应尊重事实,艺术家应仔细观察生活,多向行家请教。
《月光曲》琴技精湛、热爱劳动人民的贝多芬
做课堂笔记: 1. 记录重要内容
2. 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查找资料的内容
3.读书时产生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与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相关的成语: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
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 内容。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课文中心梳理:
25、《少年闰土》:
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闰土
26、《好的故事》:
即使身处黑暗,也不能失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
28、《有的人》 :
赞颂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要 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在阅读时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如:
1、文章的题目就是它的主要内容。
2、中心句或关键句就是它的主要内容。
3、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文章的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 军神
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 桥 、 芦花鞋
题目新颖,运用拟人和对比:
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鲁迅的名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