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40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40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2课 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饮食(农)
●劳作(工)
●商贸(商)
●居住(住)
●交通(行)
●卫生(医)
教材知识体系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时空坐标
秦朝

17C
1807
1869
1881
1909
1914
丝绸之路
法国米迪运河
轮船招商局成立
京张铁路竣工
巴拿马运河通航
苏伊士运河开通

15C
新航路开辟
1872
唐胥铁路通成


西方
驰道
灵渠


开通
大运河
驿道
京杭
大运河
郑和
下西洋
富尔顿
发明轮船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一)天然交通的起源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为什么轮车的发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1.古代陆路交通:
(1)世界
古罗马:罗马帝国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罗马帝国时期道路网
材料:罗马大道从不修成绕城高速,全部都是穿城而过,完全笔直。这里面有战略上的讲究。从外部看,便于罗马军队迅速控制城市;从内部看,便于罗马式城市规划的普及……穿城而过的阿皮亚大道成了让许多城市不战而降的利器。蒙森直接认为,修建大道促使罗马明确了统一意大利全境的意图。
——李筠《罗马史纲》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1.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五尺道
秦朝直道
(2)中国
②汉代:丝绸之路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1.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材料1:当时(唐朝)每隔30里路设置一驿。全国共有1643所驿站。其中陆驿占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两兼的驿有86所。驿站由兵部属下驾部司之驾部郎中管理。驿站每年有马死、马伤或马之体重有增减时均须呈报政府。驿站的马绝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如私人擅自借用,则须受罚。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2: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1.古代陆路交通:
(2)中国
④元代: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纲要上P61)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元朝时,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经世大典》记载中国有站赤1496处,藏区共设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1.古代陆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根本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地区 时期 表现
世界 罗马帝国
中国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北非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全国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1.古代陆路交通:
表现
中国 春秋
秦朝
隋朝
元朝
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已有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2.古代水路交通:
元朝大运河
【思考】元大运河改道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大都成为政治中心
意义:
反映了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1)中国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2.古代水路交通:
(2)西方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材料:联络法国南岸的马赛和西岸的波尔多,直线距离不长,但其间山脉纵横,海道则危险且长,必须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两海的重要门户——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才能沟通。而17世纪西班牙人因近水楼台,是海峡无可争议的霸主,法国人则重税才能过关。于是,1666年10月自号“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里凯建设内陆运河。
——陈薇《两海之间》序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2.古代水路交通:
(2)西方
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2.古代水路交通:
表现
中国 春秋
秦朝
隋朝
元朝
西方 法国
荷兰
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已有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
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2.古代水路交通: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1)概况:
已经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探索过程:
①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西汉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境内)、合浦(今广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2)探索过程:
②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材料: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
(2)探索过程:
③明代: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材料: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2.古代世界: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维京海盗船模型
材料:8至10世纪,维京人在北欧海域称霸,他们所使用的船型船体狭长,两端高高向上翘起,船首有蛇形或龙头形雕像,船尾有橹无舵。这种船吃水较浅,航行起来速度比较快。维京海盗使用这种船穿越了大西洋,从地中海到达黑海,令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
——菲利普《极简海洋文明史》
【思考】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的特点?
①受制于航海技术,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②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近代)
1.海上航线的建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1492
哥伦布
1519-1522
麦哲伦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近代)
1.海上航线的建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时间 航海家 探索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到达纽芬兰岛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
留下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线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
合恩角
1642-1643年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
塔斯马尼亚岛
卡伯特
卡蒂埃
哈得逊
巴伦支
俄罗斯人
塔斯曼
德雷克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1.海上航线的建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
2.运河的开通
(1)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长赐号”堵船事件后,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周四(2021年5月20日)表示,苏伊士运河4月份的收入为5.5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4.76亿美元。
材料: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轮船交通。1847年,运往东亚的商品的流通时间,至少还需要十二个月,然而现在已经减少到十二个星期左右。全世界商业的周转时间,都已经按相同的程度缩短,参加世界商业的资本的活动能力,已经增加到两倍或三倍多。这就对利润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资本论》
(2)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自1914年至1979年间,巴拿马运河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由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掌控,自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正式掌握全部控制权。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
2.运河的开通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西方交通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上半期,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影响: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原因:
①运送物资的需要;②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
③生产成本低;④政府支持。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西方交通
(2)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蒸汽机、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4)自行车的诞生
1867年巴黎世博会诞生,两次大战之间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之一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2.中国交通的发展
1872年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909年
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9C60S中期
中国人制造的“黄鹄号”蒸汽汽船试航成功
1881年
唐胥铁路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黄鹄号简图简笔画 手绘 线稿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思考点】阅读教材P73,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材料: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
选择性必修第8课 p43
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引进西方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招商引资募股的方式创办企业的道路。
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74,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③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材料: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
——《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国家公路建设计划致国会的特别咨文》(1955年2月22日)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材料:淮阴(曾名清江浦,现与淮安市合并)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而兴盛,在明清之际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明清时期淮阴位于黄、淮、运、盐四河交汇之处,南漕北运,淮盐营销,换乘车船,都以这里为枢纽。……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的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淮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一朝丧失。……曾经50多万的居民已离散飘零,仅剩区区7万。显赫一时的历史名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之时,竟然失去了设市的资格。
——摘编自姜新《近代苏北城市变迁探析》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纽约
伊利运河
材料:伊利运河的开通一定程度上使得纽约成为经济和金融中心。一条运河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伊利运河将五大连湖串联起来,使得以纽约为代表的商业重镇和西部传统的农业地域直接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大为缩减,再利用纽约天然良港的优势,打通了美国东西部,并借助与世界相连的水上通道,使得美国农产品畅销世界。
——和讯网《纽约的兴起与伊利运河“城投债”》
曼彻斯特大运河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最盛时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2)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5)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甘肃博物馆藏东晋时期
邮驿画像砖
中国第一枚
“大龙邮票”
民信局收据
清末陕西邮差
清代电报局
小结
(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真题演练
(2021.6·浙江高考·1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D
D
(2022年11月浙江稽阳高三联考)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米迪运河 D. 伊利运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