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27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27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力
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一)耕作工具
1.石制工具(非金属时代)
(1)特点:
(2)制作方法:
(3)制作过程:
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磨制。
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
磨制石斧(复合工具)
骨制耒耜


(一)耕作工具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1)产生条件:
(2)出现地区:
(3)概况:
2.青铜农具(金石并用时代)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青铜铲
耕种壁画
(一)耕作工具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3.铁制农具(铁器时代)
(1)出现:
(2)传播: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一)耕作工具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3.铁制农具(铁器时代)
(1)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2)传播: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3)优点:
(4)中国:
铁犁冠
1.熟铁绕成盘状
2.生铁片放入熟铁间
3.密封入炉加热
4.生铁熔化而熟铁不熔,碳分布均匀,成钢,并锻打
简易灌钢法
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春秋: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战国:铁犁牛耕初步推广
汉代:逐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锄耕
犁耕:铁犁牛耕
阅读教材P20【历史纵横】理解人类耕作方式的演化历程。
距今约1万年前,在原始农业时出现,以石器为工具,把草木灰当肥料,靠天吃饭。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在新石器中期锄耕产生,人类大量以石器为工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
曲辕犁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工具和牛耕。战国发明铁犁冠。
(2)两汉:
①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西汉后期形成二牛一人的
犁耕法。西汉发明具有开沟播种双重功能的耧车(近代条播机雏形)。
②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安装犁评
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适应不同耕作要求,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一牛一人
曲辕犁
二牛三人
直辕犁
二牛一人
直辕犁
直辕犁
曲辕犁
结合【历史纵横】梳理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梳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
战国时期
唐朝
南北朝
出现青铜制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青铜铲
耒耜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铁犁冠
灌钢法制作的铁农具
灌钢法
曲辕犁
演变趋势:
石、木、骨
材质:
工艺:
趋势:
石、木、骨、蚌 → 青铜 → 铁—钢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打制 → 磨制 → 冶炼,铸造
材料: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丛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农业生产,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直到现在,铁农具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相信,铁农具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仍会起主导的作用,只不过铁农具的形态和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用途越来越广泛了。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①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②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铁农具的使用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链接高考
(2023.1·浙江首考·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二)灌溉工具
1.概况: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中国
(1)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2)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变化趋势:
春秋时期
唐朝
宋朝
东汉末年
翻车(马钧改进)
桔槔
筒车
高转筒车
原始社会末期
陶器
明清
风力水车
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的精耕细作;
②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西晋] 陈寿:《三国志》卷29《魏书·杜夔传》注引
根据以下内容概括生产工具演变的主要趋势
装置日益复杂;
人力日益解放;
技术不断进步;
……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三)畜牧业驯养工具
1.捕捉、驯化工具:
弓箭、网、马鞍等
2.驯养条件:
圈厩(jiù)、马槽等
射猎
1489 清乾隆 木胎剔红八宝纹马鞍
圈厩
马槽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①新石器早期 ②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陶器
圈厩
马槽
弓箭

先秦 ①有限青铜农具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桔槔----杠杆原理 秦汉-明清 南北朝----灌钢法 唐朝----曲辕犁(标志耕犁基本定型)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 ----筒车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②小亚细亚率先冶铁 古埃及----杠杆原理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小结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20-21,总结纺织工具演变历程
(一)纺织工具
时间 工具及其用途
古代中国 约3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
汉朝
元朝以后
古代西方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世界最早)
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骨针
陶纺轮
汉代手摇纺车
提花机(丝绸织造)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南朝
唐 宋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置于器物底部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制造陶器
制作圆形坯件,以调控车速,控制坯件厚度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二)陶瓷工具
泥条盘筑(制陶)
坯车(制坯)
匣钵(防止污损)
支钉(防止粘连)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土炉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三)冶金工具
水排
水力冶铁鼓风工具
锤:打击金属原料
锉 : 磨平金 属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土炉:熔化金属原料
锤:打击金属原料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类别 劳作方式 特点 典型代表
农业
手工业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22-23,梳理古代劳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生产工具简单;
③春秋晚期之前的劳动形式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
以作坊为场所集中生产
①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劳作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①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
②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
1.集体劳作
(1)代表:中国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奴隶在田间集体耕作(生产工具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2)特点:生产工具简陋,耕地的深度、速度都十分有限。所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3)影响:集体耕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时令性的农业生产任务,进而维持集体劳动者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但是它不利于调动劳动者个体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卷五·滕文公》
(1)地位:
(2)原因:
(3)表现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
2.家庭式劳作
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摘自《墨子》
【思考】战国时期诸侯国鼓励男耕女织的原因
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
②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
2.家庭式劳作
【P23学思之窗】
材料: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地位: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积极:
①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
局限:①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③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
3.庄园式劳作
(1)特点:
(2)表现:
古罗马庄园
西欧封建庄园
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种类 特点
家庭式劳作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
作坊式劳作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回顾选必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元朝:诸色户计(按职定籍)
(二)手工业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材料1:……它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农民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或者制造某些劳动工具和日用器皿。其产品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多余的予以出卖。 ——《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2:《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乾隆驻跸图》中江宁织造府
官营手工业
本课小结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