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
一、填空题
1.把下面每个图形都看作单位“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的大小。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 ) ( )
3.一袋大米吃去了,是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 )占其中的( )份。
4.把1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这根彩带的,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
5.把3和4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再圈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厘米=分米 30厘米=米
133立方分米=立方米 7分米=米
56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3毫升=升
23千克=吨 13秒=分
48公顷=平方千米
7.(x是非零自然数)中,如果它是一个真分数,那么x有( )种填法;如果它是一个假分数,那么x最小是( )。
8.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5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
二、判断题
9.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10.近似数7.00和7.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
11.在一杯100克的水中加入20克糖,糖占糖水的。( )
12.是非0自然数,如果是假分数,是真分数,则等于7。( )
13.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缩小到它的。( )
三、选择题
14.30.198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
A.30.2 B.30.20 C.31.20
15.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A. B. C.
16.一根绳子剪成2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两段绳子比较(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17.米表示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A.4米 B.1米 C.单位1
18.是假分数,a和b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则b应该( )。
A.等于a B.小于a C.小于、等于a
四、计算题
19.化简下列各分数。
20.通分并比较大小。
和 和 和 和
五、解答题
21.售货员把7kg奶糖平均分成12包,每包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几分之几?每包奶糖多少kg?
22.李老师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做了一些花环。上午3小时做了20个,下午2小时做了14个,正好做完所有花环。上午做了全部花环的几分之几?下午用的时间是上午的几分之几?
23.化简一个分数时,用7约了一次,用4约了一次,用5约了一次,最后结果是。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24.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4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几段?每段长多少米?
25.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返回甲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4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
【分析】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详解】(1)将长方体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3份是这个正方体的。
(2)将正方体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2份是这个正方体的。
(3)将椭圆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3份是这个椭圆形的。
(4)将正方形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9份,涂色的5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2.;5;8;4
【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据此填空。
【详解】 5÷8 4
3. 一袋大米 5 吃去的部分 3
【分析】把一袋大米看作单位“1”,吃了它的,就是把这袋米平均分成5份,吃去的部分占其中的3份,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一袋大米吃去了,是把一袋大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吃去的部分占其中的3份。
4.;5
【分析】把彩带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把彩带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到其中一份,也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到的长度直接用15除以3计算即可。
【详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到;
15÷3=5(米)
每个小朋友分到这根彩带的,每个小朋友分到5米。
5.见详解
【分析】利用列举法,用3分别乘1、2、3……,求出3的倍数;同样方法,用4分别乘1、2、3……,求出4的倍数,接下来找出它们倍数中公有的倍数放在中间公共部分,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如图所示:
6.;;
;;
;;
【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米=10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升=1000毫升,1吨=1000千克,1分=60秒,1平方千米=100公顷,单位小变大除以进率,据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出结果即可,能约分的化简成最简分数。
【详解】9÷10=(分米);30÷100==(米);133÷1000=(立方米)
7÷10=(米);56÷100==(平方分米);53÷1000=(升)
23÷1000=(吨);13÷60=(分);48÷100==(平方千米)
9厘米=分米;30厘米=米;133立方分米=立方米
7分米=米;56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3毫升=升
23千克=吨;13秒=分;48公顷=平方千米
7. 7/七 8
【分析】根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是真分数,x小于8;假分数的意义: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x大于或等于8;据此解答。
【详解】是真分数,x可能是1,2,3,4,5,6,7,一共有七种填法;
是假分数,x最小,分子等于分母,x是8。
(x是非零自然数)中,如果它是一个真分数,那么x有7种填法;如果它是一个假分数,那么x最小是8。
8.10
【分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那么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求剪出正方形的最大边长,就是求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60=2×2×3×5
50=2×5×5
6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2×5=10
所以,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10厘米。
9.√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是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成的份数就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分数单位就越小。
【详解】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分数单位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0.×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7.00=7.0,大小相等;7.00是精确到百分位,7.0是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度不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近似数7.00和7.0的大小相等,但它们的精确度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
11.×
【分析】糖占糖水的分数为:糖÷(糖+水),运用分数基本性质约分,即可判断本题正误。
【详解】糖占糖水的分数为:
。
题干中“糖占糖水的”与答案不符,故本题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求出部分占全部的几分之几,解题的关键是糖水重量时糖和水重量之和,进而得出答案。
12.×
【分析】真分数是指分数小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是指分数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是假分数,则分数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即;是真分数,则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即,综合可得:,可取的值是6和7。故本题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分数和假分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运用分数的分类知识。
13.√
【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缩小到它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分析】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几,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详解】30.198≈30.20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要看精确到哪一位,从它的下一位运用“四舍五入”取值。
15.B
【分析】糖水的质量=糖的质量+水的质量,糖占糖水的分率=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据此解答。
【详解】10÷(10+100)
=10÷110
=
所以,糖占糖水的。
故答案为:B
【点睛】A占B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A÷B=,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16.B
【分析】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第二段占全长的,第一段占全长的1-=,显然第二段要比第一段长,无论第一段长多少米,它只占全长的,要比全长的短。
【详解】1-=
<,
故第二段长,
故答案为:B
【点睛】关键是找到两段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比较即可得解。
17.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米既可以表示把1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还可以表示把4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据此解答。
【详解】米表示的意义是把1米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18.C
【分析】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两种情况:①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等于1;②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假分数大于1。据此解答。
【详解】是假分数,则b小于或等于a。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假分数的认识和辨别。
19.;;;;;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约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即可得到最简分数,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据此解答。
【详解】
=
=
=
=
=
=
=
=
=
=
=
=
20.=,=,>;
=,,<;
=,=,>;
=,=,>。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和分母不同,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再比较分子,分子大的数较大,分子小的数较小。
【详解】==
==
>,所以>;
==
<,所以<;
==
==
>,所以>;
==
==
>,所以>。
21.;kg
【分析】求每包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求的是每一份占的分率,用除法计算。把7kg奶糖平均分成12包,可用除法算出每包奶糖多少千克。
【详解】
(kg)
答:每包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每包奶糖kg。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22.,
【分析】要知道上午做了全部花环的几分之几,必须先求出全部花环的数量,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别求出上午做了全部花环的几分之几和下午用的时间是上午的几分之几,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详解】(个);
;
2÷3=;
答:上午做了全部花环的,下午用的时间是上午的。
【点睛】本题较易,熟练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分析】用7约了一次,用4约了一次,用5约了一次,说明这个分数一共缩小了,现在的分数分子和分母都乘140,就是原来的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7×4×5=140
【点睛】因为原分数采用的是逐次约分法,即先后用数字7、4、5去除分子和分母,由于乘除法是互逆的,故可采用乘法还原原来的分数。
24.13段;4米
【分析】求出两个钢筋长度的最大公因数是每段最长的长度,两根钢筋的长度分别÷每段长度再相加就是截的段数,据此分析。
【详解】40=2×2×2×5
12=2×2×3
2×2=4(米)
40÷4+12÷4
=10+3
=13(段)
答:最少可以截13段,每段长4米。
【点睛】全部共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相乘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5.千米/时
【分析】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先分别求出这辆汽车去时和返回时行驶的时间,两者相加就是往返时间;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返回甲地,那么汽车的往返路程是(270×2)千米,根据往返路程÷往返时间=平均速度,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270÷45=6(小时)
270÷54=5(小时)
270×2÷(6+5)
=540÷11
=(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求往返的平均速度是用往返的总路程除以往返的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