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与夏商大约同一时期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近年来在祭祀坑内新出土了成组的青铜尊
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大都采用了与中原青铜器相同的“泥模块铸法”,但其中的“顶尊跪
坐人像”为该地区仅见。这可用于佐证
A.青铜文明的宗教色彩
B.不同区域间文化趋同
C.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D.三星堆文化独立发展
2.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之前,其它各诸侯国也推行过一些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如
公元前684年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38年郑国子
产“作丘赋”。这主要说明,当时
A.变革生产关系是大势所趋
B.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C,土地私有制取得合法地位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3.汉代,循吏的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奉法循理”“奉职循理”,酷吏则“以猛服民”“专任刑
罚”“刻削少恩”。二者虽风格迥异,但同受朝廷重视。这-…制度安排旨在
A.提升中央行政效率
B.厉行思想文化专制
C.削弱豪强大族势力
D.强化地方治理效能
4.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自兵兴以后,经费不充,于是征敛多名,且无恒数…其丁狡
猾者,即多规避,或假名人仕,或托迹为僧…钝劣者即被征输,困竭日甚。建中新令…
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建中新令”指的是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
5,宋代画家在绘制自然物象前常进行“格物穷理”的观察,主要体现在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
方法360度观察,力求更全面地了解客观物象,穷尽其广大与细微之处,且不只客观记录山
水,更将自己的主观精神融合其中,体现了他们观物察己”的自然观。这说明,宋代
A.艺术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B.市民文化得到长足发展
C.绘画技法强调科学写实
D.士人群体崇尚个性解放
6.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明令:“民人(汉族)所典蒙古地亩,
应计所典年份,依次还给原主”,而内地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而至,难以阻挡。到道光元年
(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
如
清政府这一政策调整反映出,当时
上。
A.国家财政亏空愈发重
B.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C.朝廷极力奉行重农理念
D.蒙汉边地互市数量增多
7.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
尊
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
跪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
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8,1896年,盛宣怀在上奏中指出,“时下用人之机,然文科之士多空谈性理,武人则粗陋不
如
堪,于洋务全然无用”,只有“于文武举之外,另设一科,使新学堂卒业者同有出身正途,同
子
能进侍科第,方能安心专攻有用之学”。由此可知,他力图
A,推动学堂教育
B.否定科举制度
C.提倡实业救国
D.发展近代科学
9.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曾申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1920年时则说:“你谈
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我
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
根本问题。”陈独秀的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民主科学思的传播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1929一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
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高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2页